鹽城風味小吃

鹽城風味小吃

鹽城風味小吃中有些風味小吃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如東台的魚湯麵、建湖的藕粉圓子。這些風味小吃具有濃郁的鹽城地方韻味,成為鹽城飲食文化中的奇葩。

簡介

鹽城市地處江淮平原東部的黃海之濱,是蘇北的古城。古有“淮夷地”之稱,漢置鹽瀆縣,東晉安帝時更名為鹽城縣,以“環城皆鹽場”而得名。

悠久的歷史造就了鹽城源遠流長的小吃文化,在這片富饒的土地上,勤勞的鹽城人民不斷地製作出做工精細、風味獨特的風味小吃。有些風味小吃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如東台的魚湯麵、建湖的藕粉圓子。這些風味小吃具有濃郁的鹽城地方韻味,成為鹽城飲食文化中的奇葩。

特色小吃介紹

東台魚湯麵

東台傳統小吃,已有200多年的歷史。這道湯麵製作手藝不凡,馳名遠近。它是選用鮮活鯽魚、鱔骨為主要原料,
東台魚湯麵東台魚湯麵
輔以熟豬油、姜蔥、蝦子等佐料,精心製作成魚湯。用這種湯做的白湯麵,湯稠如乳,點滴成珠,面白細勻,鮮而不膩。來到東台者不吃餐魚湯麵,則是一件遺憾的事。1924年東台魚湯麵曾獲巴拿馬國際博覽會獎章,列名《中國小吃譜》

奇園蟹黃包

奇園蟹黃包奇園蟹黃包

鹽城市區的傳統名點,選用鹽城西鄉湖中的母蟹(其蟹個大、膘肥、黃多),和以豬肉、精面等原料製成,其味鮮美。原有“奇茗”、“盛鑫樓”、“問津”、“問渠”等10多家菜館、茶館經銷,聞名遠近。

建湖藕粉圓子

建湖縣傳統名小吃,相傳已有200多年歷史。此藕粉圓圓滑透明,富有彈性,柔軟細嫩,呈咖啡色。餡心用藕粉和含甘果肉五仁(桃、杏、棗、瓜子等)為原料,清甜爽口,沁人肺腑。細嚼魚香不絕,避肥膩之諱;營養豐富,有健骨益血之功能。經濟學家費孝通品嘗後,在報刊上撰文評價,稱之為“珍品”。

伍佑醉螺

伍佑鎮特產,選用海灘中的泥螺醃製而成。明代民間早已有製作。每年夏季,選取產自灘涂上的個大、肉厚、不
伍佑醉螺伍佑醉螺

淀沙的鮮泥螺,經清水浸泡後,加入麯酒、赤砂糖等拌和,每天攪動,持續7天方可食用。其特點:殼軟透明,酒香濃郁,鹹甜適度,細嫩鮮美,為佐酒佳肴。裝壇密封后不變味、不變質,1年後啟封壇口,仍是香氣撲鼻。1982年被國家旅遊局列為土特產之一,行銷上海、四川、武漢等地。

大岡脆餅

鹽城風味名點,已有100多年歷史,與伍佑糖麻花齊名於淮、揚各地。配料用麵粉、油、糖和少量桔皮。餅為正方形略長,呈嫩黃色,餅面敷有芝麻,味香、甜、酥、脆,存放2個月不致變質,便於攜帶保管。乾吃香酥爽口,不覺乾燥;水泡易於消化,是旅遊、饋贈佳品。

伍佑糖麻花

伍佑糖麻花伍佑糖麻花

伍佑風味名點。因坯形如繩,俗稱油繩。相傳有200多年歷史。清乾隆皇帝下江南路過淮安府時,鹽城縣令曾以此進貢,大獲讚許。伍佑鎮上“五雲齋”、“董大同”、“房裕升”等茶食店都是經營此物的百年老店。由於用料講究,工藝求精,素以香、甜、酥、脆聞名。加之狀如雙龍盤鏇,小巧玲瓏,色澤赤紅鮮亮,入口油而不膩,甜中有香,成為居家、旅遊、饋贈佳品。今又增添了精美輔料,使色、香、味更突出,年產量猛增到數萬斤,已獲省優質產品合格證書。

參燕八珍糕

東台市裕德昌中藥輔製作產品。用上等糯米加黃芪、黨參、蓮子、淮山藥、五穀蟲、雞內金、苡仁、芡實等8種藥材以及燕窩、白糖、豬油等泡製而成。特點是“藥食同源”,食之可以滋補血氣,健脾胃,消積滯,健身延年。

阜寧大糕阜寧大糕

阜寧大糕

相傳乾隆皇帝曾嘗過此糕,賜名為“玉帶糕”。選用優質糯米、純潔白糖、精製油脂及特級蜜餞加工而成,具有色白、片薄、滋潤、細軟、卷得起、放得開等特點,口味香甜,營養豐富,老少皆宜。製作過程有炒米、粉碎、潤粉、熬糖、成型,即泡、回、捂、切等工藝。由於從選料至製作功夫獨到,口味美好,每逢冬令時節,人們爭相購買。春節期間,家家必備,親友互相拜訪,主人最先拿出招待的食品,就是大糕。以取其新的一年“大吉大利,步步登高”之意。阜陽牌阜寧大糕,1988年榮獲商業部優質產品證書和獎盃,在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上獲銀獎,1990年在全國婦女兒童用品40周年博覽會上,被授予銀質獎。

大縱湖醉蟹

清乾隆7年(1742年)《鹽城縣誌》載:鹽城食品“春有條蝦仁,秋有湖蟹,產於西鄉湖盪中,味較他處獨美。至秋時淮揚販載而往,無閒晨夕。”所說產湖蟹的湖盪主要是大縱湖。大縱湖面寬水深,螃蟹個大、膘肥,一般就有三四隻500 g重,大者重達250 g,只只青背白肚、黃毛金鉤。用大縱湖的蟹,配以優質麯酒、米酒、淮鹽、花椒、大料浸泡醉制,外觀似活蟹,肉質細嫩,風味獨特。醉味濃郁,香氣沁人,為佐酒佳品。1910年,在國際南洋勸業會上被評為一等獎,並獲獎章一枚。有詩句稱頌:“菊黃桂黃飄香早,淮揚競夸湖蟹好。”今鹽城市食品廠大縱湖分廠製作的壇裝“大縱湖醉蟹”,已成為佳品,作為宴請和饋贈之物,暢銷海內外。

魚餅

魚為鹽城沿海地區季節性魚類,體長,側扁,腹圓,頭部細長呈管狀,鱗細鰾大,鰾可制工業用膠,如乾制“魚

魚餅魚餅
肚”亦為名貴食品。清初鹽城廚師創製的魚餅,主要製法是先把魚去頭、洗淨,在剖開的魚肚中,放入豬肉剁成的茸、醬瓜、醬生薑、香蔥(切成細末),加以適量的精鹽、綿白糖、白鬍椒粉、黃酒等拌勻成餡心,放入魚肚內,兩面合起來,製成橢圓形的魚餅,再加麵粉和水、雞蛋清拌成稀糊狀。將平底鍋放在火上,鍋面上涮勻豬油,再把魚餅逐個裹上麵粉糊入鍋煎至餅呈兩面乳白色時取出,把餅邊修齊,再加豬油,用火煎成兩面呈金黃色,起鍋淋上麻油、香醋,食時外脆里嫩,味鮮可口。被列入《中國小吃》。

清真油麻餅

清真油麻餅清真油麻餅
原為清末鹽城回民哈雲書開辦的“哈鹿鳴”清真菜館創製,今清真飯店仍保持這一特色。製法是將糯米粉、麵粉按一定比例拌和,包入桂花糖、金桔等精製而成的餡心,放入熱油煎之。製作工藝考究,製成後外脆、中黏、心甜。食用時逐層品嘗,清爽可口,齒舌留香。

擦酥餅

阜城擦酥餅歷史悠久,好吃難做,難在酥難擦,火候難掌握。主要原料是上等小麥面、熟豬油,佐以蔥、姜、

擦酥餅擦酥餅
鹽、味素等。特點是酥、脆、軟、香,吃在嘴裡透酥,但不粘嘴。購者如覺得時間一長餅回軟,只要用油再烤一下,仍然還原如新。

下灶蠶豆

東台市安豐鎮下灶村獨有的特產。明清時被列為“貢品”。這種蠶豆,粒形扁圓,大如拇指,豆身中間略呈凹陷,形似牛腳,俗名“牛腳扁”。奇異的是,若把“牛腳扁”換一個地方種植,就是與下灶村一埂之隔,長出來卻面目全非,不是顆粒較小,就是味道不佳。當年,這裡的寺廟庵堂都競相選用“牛腳扁”豆瓣做湯下麵,湯白如乳,其味鮮美。興化學士李春芳來安豐求學於王艮門下,每逢青豆上市時,師生兩人最喜採食品嘗。後來,李春芳當上宰相,就把“牛腳扁”大蠶豆進貢給皇帝,得到讚賞。從此“下灶蠶豆”年年進貢,御膳堂還指派官員購運青豆和乾豆,作御膳之用。明清兩朝,皆沿用此豆。那時的下灶村,成為“御豆園”。據說,當年韓國鈞任江蘇省省長時,就用此蠶豆招待劉少奇、陳毅,並作為土特產饋贈。陳毅把這份禮物特地分送給傷病員嘗新,傳為佳話。蠶豆剝皮,色乳白,煮熟後肉質起沙,吃口鮮嫩,乾豆可做“蘭花豆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