鸚鵡龜人工養殖技術

鸚鵡龜在自然界中已瀕臨滅絕,最近由浙江省海寧市龍頭閣兩棲爬行動物研究所技術人員培育鸚鵡龜獲得成功。

介紹

鸚鵡龜是一個奇特的龜種,原生活于山區多石的淺溪中,目前在自然界中已瀕臨滅絕,大力提倡馴養和人工飼養鸚鵡龜是很有必要的。

最近浙江省海寧市龍頭閣兩棲爬行動物研究所所長蔣張林培育鸚鵡龜獲得成功。鸚鵡龜長有較長的尾巴,生有鱗甲,其頭、眼、嘴均似鸚鵡而得此名,特別逗人喜愛。它四肢粗壯有力,爪子銳利,前肢5爪,後肢4爪,指、趾間具蹼,能快速爬行,並能攀爬石頭及樹幹,靜蹲時面目活像一隻貓頭鷹注視獵物。它被激怒時常發出嘶嘶的響聲,並且張開鉤曲的嘴藉以自衛。如果遇到比它大的動物時,其口中突然發出怒吼聲,嚇走敵害。鸚鵡龜很有觀賞價值,它那獨具的相貌特徵,令人發笑的姿態,奇特的舉動惹人生樂,養在玻璃缸中,上下翻動時好似金龍鬧海。鸚鵡龜的背殼未經雕琢,其本身已是一個天然的工藝品,如果再用多個龜殼或多種材料粘成各種獨具特色的精湛工藝品,就更加令人叫絕了。鸚鵡龜不但具有觀賞價值,而且其肉味道鮮美,細膩且無異味,是高蛋白、高胺基酸、低脂肪、低膽固醇、低熱量食品,具有滋補保健作用。其龜板均可入藥,可補陰壯陽、治陰冷、陽痿、子宮脫垂赤白帶下不育遺精滑精脫肛遺尿白血病血小板減少神經衰弱等諸症。龜板有消腫作用,民間傳統用鸚鵡龜板治療浮腫,療效極佳。因此,鸚鵡龜是一個有極高價值的養殖品種。現將鸚鵡龜的人工養殖技術介紹如下:

場地及設施

鸚鵡龜可池養、缸養和水庫池塘養,家庭和專業戶飼養以建池養殖為好。場地應選擇在背風向陽、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不易被污染、環境較為僻靜的地方。池子可用磚石砌壘,用水泥抹光,池子大小視養龜的數量而定,池深大約80厘米左右,池底呈鍋底形,池底應鋪20厘米的沙土,池水要保持在50厘米左右,池內可種植少量雜草或放養一些水浮蓮,以便供龜隱蔽或避暑。在養殖池的四周陸地上,再建1米至1.5米高的圍牆防逃,並在圍牆內設產卵場。水池是龜的常年棲息場所,一般建在南端,北端建產卵場,東西向短,南北向長,池子的東、西、南三面用水泥修築池壁並與池底垂直,需高出常年蓄水水位以上30厘米左右,牆頂設防逃檐,北面以緩坡與產卵場相接,便於母龜上下產卵。產卵場面積按每隻龜0.05平方米設定,全部用優質壤土或沙壤土堆成廂狀,便於人工采卵。

繁殖與孵化

雌雄親龜體重達250克左右,龜齡5齡~6齡,其性腺開始成熟,並有生殖能力。9月~10月傍晚5時至6時,氣溫20℃至25℃左右開始交配,翌年6月份水溫上升時開始產卵,產卵期持續到8月中旬。產卵時間多在黃昏至黎明,也有延續至次日清晨8時左右的。產卵期夜間最好不要到產卵場去驚動母龜。次日上午,母龜多已離開產卵場而進入水池中,根據龜產卵穴的痕跡,就能挖到卵,並輕輕揀出平放於集卵箱(盆)中,再送去進行人工孵化。盛卵器內要鋪一層3厘米左右的濕細沙,卵要整齊排列,防止擠壓。采卵後,要用手平整產卵場。如場地過於乾燥,還應灑水調節濕度,以便再產卵。把揀來的新鮮優質的受精卵放入孵化箱內,孵化箱底部鋪上以手捏可成團的細沙約20厘米厚,把龜卵挨個埋入2厘米至3厘米深的細沙中,上蓋濕巾,每天灑水1次至2次,保持濕度80%,溫度在25℃至30℃之間,經50天至60天便可孵出稚龜。剛出殼的稚殼1天至3天內不需餵食,只要用8.5%的生理鹽水浸洗片刻即可,進行消毒防病,然後轉入鋪有細沙的飼養箱中。3天以後就可餵給小魚、小蝦、蚯蚓及少許米飯等食物,經60天的精心飼養後,即可轉入飼養池進行飼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