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翔莊

鶴翔莊

鶴翔莊功是一種仿生功法,曾發布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武林》雜誌,源於華佗“五禽戲”中鳥禽動作。是目前社會上較流行的功法之一。本功法的特點是意識多隨動作而轉移。共有6個套路:六方和合、柱地通天、鶴首通關、仙鶴點水、混元歸一,詳見《中國鶴翔莊氣功》。

基本信息

套路

六方和合

鶴翔莊圖示鶴翔莊圖示
(1)預備功:兩腳開立與肩寬,提起兩腳跟,外開20度,雙膝微屈,松肩,兩手自然下垂,松靜站立,舌舔上跨,口微閉,雙目平視,全身放鬆,運氣至丹田,然後引丹田經會陰穴沿督脈上升,至大推穴,經兩肩、兩臂至兩手勞宮穴。
(2)提翅:翻轉手掌,使掌心向後,兩臂以肩為軸,以與肩等寬之距離,從體前緩慢揚起,待與後平後,掌指上翹,掌心向前,掌的垂直方向與身體平行。用柔力向前收推上肢3次。提翅時意念在兩手勞宮穴,收推時,收的意念在雙肩,推的意念在兩手勞宮穴。
(3)展翅:松腕,兩臂向左右分開,成“一”字形,掌指上翅90度,掌心向外,用柔力向兩側收推3次,意念同提翅。
(4)合翅:兩手放平,成“一”字形,以肩為軸,兩臂放鬆,從體側緩慢落下,與身體成20度角時,轉掌心向後,手臂伸直,後推至45度,同時將腳跟慢慢提起,軀體微向前傾。合翅與後推意念均在兩手勞宮穴。
(5)折翅:兩手從體後向腋下畫弧。同時以小臂帶動手腕,以手腕帶動五指,從小指開始,依次向內鏇轉,逐漸成爪形,再由腋下掏出,將手甩向前方,手要成小喇叭形,拇指要儘量封住勞宮穴,同時兩大臂在體側相夾,兩腳跟略用力拄地,兩膝微曲,轉腕折翅時,意念在十指,夾臂甩出時意
念病氣從十指尖甩出、抖掉。
(6)捧氣貫頂:十指放鬆,雙手與肩等寬,向前平伸,捧氣似球,從體前緩慢托起,將氣貫入百會。張臂開胸,手腕放鬆,手、臂、肩成六邊形,略停片刻。捧氣意念勞宮,貫頂意入百會穴。
(7)通天合陽:兩手十指在頭頂交叉,翻掌使掌心向上,以頸椎為軸,左右鬆動雙肩;然後以胸推為軸,左右鬆動雙肩,上拔胸椎部;最後以腰椎為軸,左右鬆動雙肩,上下伸腰椎。意念隨動作而守相應部位。
(8)通地合陰:掌心向上,兩臂伸直,同時兩腳直立。以腰為軸,兩臂夾頭緩緩下落,在兩腳前正中部作第一次通地合陰,松腰。在左腳前作第二次通地合陰,松腰、在右腳前作第三次通地合陰,松腰。夾頭下俯及第一次通地合陰意守勞宮穴併入地,第二、三次則由湧泉入地。
(9)繞頭抱球:重心移向右腳,同時分開兩手,掌指伸展,左手置身前中間位置,右手以左手為圓心,向左畫弧,繞至身體左前方,右手縱向,左手橫向,右內勞宮對準左外勞宮穴後,左手掌心向上,右手上提使兩內勞宮相對,在丹田前部如抱一球,同時腰部漸直立。意守勞宮穴。
(10)左、右回氣:左回氣:左腳從左前方邁出,腳尖先著地,成左小弓步,右膝伸直,同時兩手押氣。右手下行至右外側,掌指放鬆,微曲,掌心斜向內成45度角,左手畫弧上行至左前上方,掌心平眼,以眼視掌片刻,左手從頭頂方向內收,並貫氣至百會,左手拇指張開,沿左耳經身體左前例外導內行,將氣導入下丹田。右回氣操作同左回氣,但方向相反。
(11)收功:右手外導平臍時,右腳根外轉約45度,將重心移向右腳,左手翻掌與右手平,然後分別向左、右各約45度方向外推,同時尾閻成似坐非坐狀,上身正直,含胸拔背,兩腳平行站立。翻掌內收,指尖斜向在丹日前攏氣搶球。松肩提肛,兩手向小腹收攏,再經兩胯沿體外側自然放下,同時兩腿直立。意守丹田

柱地通天

(1)預備功:同1預備功動作。
(2)提翅:同1提翅動作,但兩掌心相對。
(3)展翅:掌心向下,食、中指併攏,其它三指彎曲後成為劍指,兩臂左右伸開成~”字形。意念勞宮和劍指。
(4)通臂:以頸椎為軸,先以左肩帶左肘,左肘帶左腕向頸椎方向內收,使左小臂與水平線夾角成45度時為止,然後再以同法收右臂。在收右臂時,左肩以內力推動肘至腕至劍指向外點出,如此右收左點,左收右點,重複S次後成L”字形。最後劍指為“丹頂指”,稍停片刻。意守大椎穴和劍指端。
(5)觀天:伸開五指,掌心向下,身體稍前傾,腳跟提起,上身後仰,軀體成弓形,兩膝不得彎曲;同時翻掌心向上如抱球狀,盡力擴胸,兩臂上抬成弧形,仰頭觀天。
(6)合翅:軀體逐漸恢復後仰前姿勢,腳跟仍上提,兩臂緩緩下落與體側成20度左右夾角。
(7)折翅:同“1”中折翅動作。
(8)雙回氣:十指放鬆,雙臂向前平伸與肩等寬,狀如抱球,從體前慢慢托起,貫入天目。張臂開胸,掌心向下,指尖相對,外導內行,將氣導入丹田,捧氣意守勞宮,貫天目守天目,導氣則意想丹田。
(9)攏氣入胸:兩手在下丹田前左右分開。重心移至右腳,左腳向左前約45度方向邁出,成弓箭步。同時兩臂展開成~”字形,轉掌心向下為向前,五指自然併攏成凹掌,上體右轉90度,同時左手攏氣入右胸,上體再左轉約90度,同時右手攏手入左胸,兩小交叉於胸前,沉肩垂肘。
(l)柱地通天:左手下抽,上托右肘,左手沿小臂斜向分手押氣,左掌在百會上,掌心向上,右手撤至尾閻下方,掌心向下,兩手外勞宮穴相對,上身直立。意守勞宮穴。(衛正)攏氣入胸:重心移向左腳,右腳以腳尖為軸,腳跟內轉,再將重心放在右腳,左腳以腳尖為軸,腳跟外展,轉體約180度,成弓箭步。轉體時左手向下,右手向上,兩臂成“一”字形,轉掌心向前,上體左轉90度,右手攏氣人胸中,上體再右轉90度,左手攏氣入右胸,兩手臂交叉於胸前,沉肩垂肘。
(12)柱地通天:同(10)。
(13)收功:身體重心移向右腳,左腳跟內轉,然後重心左移,右腳緩慢劃弧收回,保持上身直立。兩手鬆開四掌,右手向下,左手向上,指尖斜相對,丹田前攏氣抱球,松肩、提肛,兩手間小腹攏氣,經兩胯沿體側自然放下,兩腿直立。

鶴首通關

(1)預備式。同勺”預備功動作,但引氣至承漿。
(2)引頸:以頸為軸,下頗似鶴嘴,向斜下45度方向點出,畫弧後收,百會向上,兩腿微蹲,如此重複3次,腿下蹲3次,但不超過腳尖,前點時意念承漿,後收在大椎穴。
(3)搖頭:以頸椎為軸,幅度由大到小,速度由慢到快地左右擺頭六次,軀體隨擺動逐漸恢復站立位。
(4)雙回氣:同“2”中“雙回氣”動作。
(5)分手理氣:兩手行至臍下後,指尖漸轉向下,掌心向外,沿體側繞至兩腎俞穴處,這時兩手背正對腎俞部,意念入腎俞。
(6)松腰轉胯:放鬆腰關節,先順時針轉3周,再逆時針轉3周,意守命門。
(7)四轉膝:兩拇指壓在勞宮穴,兩手沿背至臀部,經體例到體前手臂上抬與臍平,同時身體下蹲,兩掌心壓在骸骨上沿,鬆開拇指,兩膝靠攏,大腿部略與地平行,先順時
針轉3周,再逆時針轉3周,然後兩膝分別由前後後轉3周,再由後前轉3周,兩手壓骸骨時意守勞宮,轉膝時守膝。
(8)氣通關:以勞宮為軸,手內轉分開扶膝內側,拇指扣住血海穴,上身始終正立,連續蹲、起3次,然後恢復預備式。
(9)雙回氣:同“2”中“雙回氣”動作。
(10)收功:同*”中“收功”動作。

仙鶴點水

(1)預備式:同勺”中“預備式”動作。
(2)雙回氣:同“2”中“雙回氣”動作。
(3)提翅點水:兩手于丹田處自然分開,掌心向下,兩臂以肩為軸,與肩等競距離緩慢上提與肩平,同時抬起左腿,小腿與地垂直,抬到腳離地10cm即止,然後上身保持直立,左下肢姿勢不變,用左腳尖點地3次。點地時,以肩帶動兩臂緩慢下落,上起時,兩臂又慢慢揚起,手的點不下,手的起應不過眉。提翅點水時,意守在勞宮穴和左湧泉穴。N)鶴步通臂:兩臂微收,向左右展開成~”字形,然’後陰掌變劍指,左腳緩慢提起,邁出畫弧,至腿伸直後左腳跟在右腳前15cm處落地。然後重心移至左腳,右腳上提,腳心向後,趾尖向下,在左腳後約scm提起高約10cm。以頸椎為軸,左右通臂3次,劍指變丹指,動作同二中通臂。意守勞宮、湧泉穴和劍指部。
(5)展翅點水:丹指變陰掌點水3次。意守勞宮、右湧泉穴。
(6)提翅點水:臂緩慢下落使之與腋成20度夾角,右腿保持通臂時姿勢,掌心向下。動作同“3”,僅方向相反。
(7)鶴步通臂:動作同“4”鶴步通臂,但方向相反。
(8)丹指變陰掌,點水3次。動作同鶴步通臂,但方向相反。點水後,左腳向左側跨出半步,同時兩臂仲平,從身體兩側緩慢下落與腋成20度夾角。
(9)雙回氣:同“2”中“雙回氣”動作。
(10)收功:同“1”中“收功”動作。

混元歸一

(1)預備式:同勺”中“預備功”動作。
(2)雙回氣:同“2”中“雙回氣”動作。
(3)左右調整:雙腳原地不動,上體左轉90度,頭約左轉180度。目向左方向平視。轉體的同時,左手繞至身後,手背輕拍命門穴,右手經胸前向上抬起,掌心向上平放於右肩上,指尖向後,掌指微曲,拇指根上托,防止勞宮穴對耳,大臂緊貼右肋。兩腳原地不動,上體右轉180度,頭部轉360度,目向右肩方向平視,動作同左轉。左右各轉體3次後恢
復預備式。
(4)足運陰陽:兩手拇指向後叉腰,左大腿抬至與水平約成45度。小腿與地垂直,左腳尖繃直並踢出,然後左腳尖上翹,小腿微收,用腳跟著力沿前下約45度方向蹬出。以左踝為軸,用左腳尖畫圓先外後內各轉3周,然後左腳恢復提起時姿勢,再放下左腳。接著依前動作提右腿分別上翹,蹬足、畫圓,兩腿如此各作3次。
(5)混元歸一:兩臂從身前緩慢揚起,左手略低肩,右手與肩平,右大臂與右肩成水平直角,掌心向前斜成45度。以腰為軸向上至右、至下、至左轉3周,然後反向轉3周,接著兩手自然垂向身體兩側。意守十指。
(6)雙回氣:同“2”中“雙回氣”動作。
(7)收功:同勺”中“收功”動作。

功法

(1)功中所採用的呼吸主要是自然呼吸或配合動作作適當調濟呼吸。
(2)意念在練功開始及收功時,主要集中在下丹田或引氣下行,功中意識多隨動作轉移。
(3)本功所採用的姿勢主要是立式,且有部分人會出現自發動功,故在選擇場地時要注意安全。
(4)練功的一般注意點同其它功法

口令

站莊功的第一條口令
預備
兩腳成小後八字,與肩等寬,雙膝微曲;松肩,兩手自然下垂,松靜站立。舌抵上齶,似笑非笑,雙目平視,心澄目潔,全身由上而下依次放鬆,將氣沉入下丹田,開始意守。引丹田氣經會陰穴沿督脈上升至大椎穴,經兩肩兩臂至兩手勞工穴。
站莊功的第二條口令
雙回氣
兩手轉掌心向前,掌指放鬆,微曲,以肩為軸,捧氣似球,從體前緩慢托起,貫入天目穴。張臂開胸,掌心向下,指尖相對,外導內行,將氣導入下丹田。
站莊功的第三條口令
抱球
兩手平臍後,向左、右各約45°方向推出,然後翻掌內收,在下丹田前攏氣抱球。
站莊功的第四條口令
頂頭懸
頭要正,意念頭頂上好象垂有一條線連於百會穴,把頭懸起來;又好象頭上頂有一物。這樣,就可以使上身保持正直,頭、頸也就穩了,同時還能防止倒地。
站莊功的第五條口令
墜脊
在頂頭懸的基礎上,脊腰堅直,但不要硬挺,使脊柱形如九曲珠,也就是每個關節都鬆開(先將肩聳一聳,然後用鼻吸氣,再用嘴呼出。呼氣同時,脊柱放鬆,下沉)。
站莊功的第六條口令
含胸
胸要含在天突穴與兩乳頭之間的三角區內,兩臂微向里裹,稍稍內含而不壓迫內臟,使肺氣通調,心區放鬆(這裡放鬆後,五臟即可放鬆。含胸做不好,會造成胸部憋悶。含胸與擴胸是一對矛盾,通過調整,達到統一)。
站莊功的第七條口令
松肩
肩要松,腋要虛(將兩肘向外上方略抬。松肩與腋要虛是一對矛盾,松肩決不是把肩搭拉下來,虛腋就是腋下略有空隙,通過調整,達到統一)。
站莊功的第八條口令
墜肘
也叫垂肘(兩肘尖略有下垂之意。墜肘與懸肘是一對矛盾,肘的上半邊墜,下半邊懸。如果調整好了,肘一動就會感到氣的力量)。
站莊功的第九條口令
松腕
松腕時,兩手指尖斜向相對(手腕的放鬆很重要。方法是先想想神門穴,使該穴放鬆,兩手以為鈾,稍稍下墜,小臂不動。這樣,氣馬上就可輸到十指)。
站莊功的第十條口令
舒指
掌指放鬆,微曲,掌中好象含著一個氣球。待有氣感後,用意念使兩手之球連在一起,再與下丹田的氣連成一個大球(球體一定要圓,在體內三分之一,在體外三分之二)。
站莊功的第十一條口令
松腰
站立時,以胯關節做支點,用意念將腰椎到骶椎這一段放鬆。松腰時,臀部要稍向後坐,似坐非坐,膝曲不超過腳尖。全身要放鬆,關鍵在腰椎各間隙,用意念使命門穴放鬆(如果腰胯松不開,陽氣就向上沖。陽氣上升太多,容易引起血壓高、頭暈、噁心等現象。所以,一定要把腰部放鬆,使上下貫通)。
站莊功的第十二條口令
松胯
胯關節微向後收,稍事活動(似轉胯狀),胯部即可放鬆。
站莊功的第十三條口令
垂尾閭
尾閭在骨盆後邊尾椎末端。在松腰、松胯、調檔的基礎上,意念在尾閭末端吊一個擺錘,離地面10公分,與兩腳跟成等腰三角形
站莊功的第十四條口令
松膝
雙膝放鬆,自然微曲(不可前突超過足尖),稍向里裹,用意念將氣通過膝就行了
松胯、垂尾閭、曲膝三者結合在一起叫“調襠”。襠要調圓,也叫提頂吊襠。“吊襠”,就是將會陰部位用意念向上提,會陰部有收縮的意思。襠圓了就會有似便非便,似尿非尿的感覺。)
站莊功的第十五條口令
調足
兩腳平鋪於地,腳趾放鬆。用意念將肩、胯、踝貫通,湧泉穴就有了氣感;再加意念“從湧泉穴入地”,氣就會與地接通,腳下便可生根。
站莊功的第十六條口令
氣沉丹田
全身放鬆、調整舒適之後,將氣沉入下丹田(這時,不僅應使兩手的氣接在一起,而且還要使手上的氣與丹田的氣連成一個完整的圓球;還要用意念將神門、命門和湧泉三個穴位松下來,使全身上下和體內外的氣混沌一團)。
站莊功的第十七條口令
垂簾
用意念將雙目平視的光(目藏神)由遠而近地收回,上眼瞼緩緩垂下,眼觀鼻準(全閉或似閉非閉均可,但不能緊閉),意念入膻中穴,沿中脈內視下丹田,開始意守。

附錄

《中國鶴翔莊氣功》《中國鶴翔莊氣功》
《中國鶴翔莊氣功》
趙金香
北京出版社,1998年10月
ISBN:7200002526
《中國鶴翔莊氣功》一書將氣功與中醫理論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闡明了鶴翔莊氣功的治病機理,是非常科學的,完全符合對立統一的辯證法,符合人體生命運動的科學規律。這本書不僅是廣大氣功愛好者的學習材料,也是氣功科研人員從事研究的寶貴資料。
目錄
一中國鶴翔莊氣功簡介
二趙金香和他的中國鶴翔莊氣功
三功德篇
四練功須知
丹田、脊柱及主要穴點陣圖
中國鶴翔莊氣功動功
七中國鶴翔莊氣功站樁功
八常用的輔助功法
九氣功與“精”、“氣”、“神”
十中國鶴翔莊氣功與中醫陰陽五行
十一有關經絡學說的基礎知識
十二練功常識問答
〔附錄〕堅持練中國鶴翔莊氣功治病健身的典型例證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