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山市獅藝

鶴山市獅藝

鶴山獅藝分布在沙坪、古勞、龍口、雅瑤、桃源、鶴城、共和等地,還有享有獅藝之譽的新加坡以及東南亞各地。

簡介

鶴山獅藝,由1852年出生於鶴山沙坪越壙大朗村的馮庚長所創。馮庚長自幼隨其身為少林俗家弟子的父親習武,打下
鶴山市獅藝鶴山市獅藝

了深厚的武功底子,後師從在佛山開醫館、武館的同鄉馮了性學武藝、獅藝,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創立了鶴山派醒獅,遂與佛山醒獅成為代表南國醒獅的兩大派。
馮庚長與師弟胡沛從貓的嬉戲、玩耍、捕捉等行為中悟出了獅形貓步,把貓的動作與獅的性格融合起來,獅形分為“喜、怒、驚、樂、疑、醉、睡、醒”八種及“見物必疑、見青必喜、見紅必驚、見樁必咬、見木必拔、見水必戲、見台階梯級必探步探首,反覆閃縮、進退,釋疑後才踏足登臨”等性格表演。貓步分為捕鼠、玩耍、捕鳥、高躥、低伏、跳躍、滾翻等八種。馮庚長舞獅是很講究的馬步。馮庚長還把佛山獅型改進得更輕盈威猛,使獅舞靈活、更見得出神入化,他還創出一套雄壯威武、悅耳而節奏感強的“七星鼓”法。由於馮庚長獅藝了得,既有深厚的武功,又有生動感人的程式表演,還有各種高難度的采青,他獲得了“廣東獅王”的美譽。
馮庚長的鶴山獅藝,一方面在鶴山本土傳承,另一方面,由鶴山人帶到新加坡傳承。在鶴山本土,如馮庚長故鄉的越塘村心村醒獅對,將獅子兇猛而又活潑可愛的特點現得淋漓盡致,八十年代在鶴山的獅藝大賽中獲冠軍,是傳統南獅的佼佼者;由江夏酒店組建的江夏醒獅團在師從馮庚長獅藝的基礎上,近年又練高樁表演,在福建廈門舉行的第五屆中國國際舞獅邀請賽,奪得南獅第一名;羅江醒獅對一直工煉傳統獅藝,後來又攻高樁獅藝,參加江門獅王爭霸賽,獨占熬頭,成為“五邑獅王”。鶴山獅藝在獅城新加坡發揚光大,屢屢奪魁,被冠為“獅王之王”,唯一可在獅頭繡上“王”字。
獨樹一幟的鶴山獅藝,既有獅子的雄強威猛,又具有貓的活潑可愛,技巧性和觀賞性都很強,極具傳承、保護價值。

傳承人

鶴山獅藝歷史悠久,源自佛山獅藝,創始人馮庚長公認為廣東獅王。馮庚長1852年出生於鶴山沙坪越壙大朗村,自幼

鶴山市獅藝鶴山市獅藝

隨其身為少林俗家弟子的父親習武,打下了深厚的武功底子。長成後師從在佛山開醫館、武館的同鄉馮了性學武藝、獅藝。由於勤奮好學,善於變化創新,終於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創立了鶴山派醒獅,遂與佛山醒獅成為代表南國醒獅的兩大派。鶴山獅藝在佛山獅藝的基礎上,不論造型、鑼鼓、舞法作了改革創新,特別在舞法上的獅型貓步,既有獅子的雄強威猛,又具貓的活波可愛,表演細膩,絲絲入扣,技巧性和觀賞性都很高,極具藝術價值。在鶴山本土,“鶴山獅藝”承傳有序,歷久不衰,馮仍繼承馮庚長衣缽,在沙坪馮家祠設館授徒,徒眾逾千,突出者有其兒子馮柏忠、馮柏義、馮柏良、馮柏信以及入室弟子馮禎。馮禎獅藝了得,采青技巧高超,名揚鶴邑,他又把獅藝傳與馮昆傑等人。現在鶴山大部分舞獅團隊,仍承傳馮庚長的獅藝,除大節日、喜慶大事舞獅外,還有市體育局等部門舉辦一些龍獅大賽,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這種活動更活躍了。

江門非遺目錄

展現江門地區民族民間文化創造力的突出價值;鮮明的地方特色;出色地運用傳統工藝和技能、見證江門市區各民族民間活的文化傳統的獨特價值;具有促進江門地區的文化認同、增強社會凝聚力、增進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作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