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鴿子洞遺址](/img/2/bdc/nBnauM3X0ITNzMjM4YTOwETO0QTM5ADM4AjNzQTNwAzMxAzL2kzL2A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結構
洞內堆積可分六層,文化遺物主要集中在二三層,厚達1.5一2米。鴿子洞文化層中發現少量人骨化石。從骨胳形態觀察和測量情況看,與智人階段的人類化石相當。
鴿子洞出土的文化遺物較為豐富,兩次發掘出石製品280餘件,製作技術較高,工具的類型、規格、修理石器的方法,與以北京猿人為主體的文化內涵有相繼承的關係,說明鴿子洞是北京人向東北地區發展的重要一支。與石製品共出的哺乳動物化石共26個種屬,說明鴿子洞人類生存環境是處於晚更新世期間的寒冷冰期階段。
鴿子洞應是我國舊石器時代中期遺址中最晚的一處,地質時代相當於晚更新世中期之末,距今5一7萬年。鴿子洞遺物代表我國東北地區石器時代中期一個重要文化類型,也是迄今遼西大凌河流域最早的古人類居住址,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1979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