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瑪古城

魏瑪古城

在原東德的南部,魏瑪古城是世界聞名的文化古城。ClassicalWeimar\n1998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III)(VI)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魏瑪古城魏瑪古城美景
在原東德的南部,魏瑪古城是世界聞名的文化古城。許多德國與世界的文化名人與這個風光秀美的小城結下了不解之緣,歌德,席勒,貝多芬,李斯特,只須舉幾個名字。歌德和席勒的的故居和陵墓都非常的漂亮,其它文化古蹟不勝枚舉。即使在東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時期,東德的其它城市顯得很破敗,魏瑪卻總是那樣的新,那樣的美。魏瑪在德國列在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中的18處里占有一席地位,絕不是偶然的。

基本信息

魏瑪古城諾伊斯博物館
中文名稱:魏瑪古城

英文名稱:ClassicalWeimar

國家:德國

編號:516-020

遴選標準:1998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

C(III)(VI)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基本簡介

魏瑪古城歌德國家紀念館
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魏瑪是一個高度文明的小城,許多作家及學者如歌德席勒等都被吸引至此。這種現象也反映在其周圍高水平的建築物和公園上。18世紀晚期和19世紀早期,魏瑪的小薩克森鎮正是處於令人矚目的文化繁榮時期,它吸引了眾多的作家和學者,其中包括歌德和席勒。這次文化大發展主要反映在周邊地區有很多高質量的建築和公園。與歌德國家紀念館(包括歌德之家)並列的是席勒和李斯特紀念館、尼采檔案館以及另外16個歷史性的紀念館、紀念宮和紀念碑。魏瑪古城的地基上有公爵夫人安娜·阿利婭圖書館,歌德和席勒檔案館,還有在某些方面千變萬化卻獨一無二的建築物以及魏瑪內外的五個公園。在1831年1月6日,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作出遺囑,囑咐要保留他的珍藏品,並把它們的所有權傳給尚未成年的孫子。當作家的最後繼承人瓦爾特·馮·歌德在1885年逝世時,他作出遺囑,將房子及其在弗勞恩海因的花園以及所有的珍藏品全部捐獻給了薩克森-魏瑪-愛森納赫大公國,歌德的手稿則全部委託給大公國夫人索菲。隨著歌德國家紀念館和歌德檔案館的建立,1885年確立了魏瑪古城的地基中心。這些研究機構的建立使得魏瑪成為歌德研究的中心。在君主政體瓦解、魏瑪共和國宣布成立後,歌德國家紀念館、歌德花園別墅、維特姆斯宮殿、羅米斯開斯紀念館、魏瑪城堡、貝爾韋代雷的宮殿、蒂富特和埃特斯堡以及李斯特紀念館一起成為圖林根州的財產。

發展

魏瑪古城歌德花園別墅
1992年,歌德花園別墅、維特姆斯宮殿和蒂富特宮成為歌德國家博物館的一部分。此外,該博物館還包括1924/1925年加入的李斯特紀念館和羅米斯開斯紀念館。1946年,魏瑪城將已經先後於1847年和1917年成為該城市遺產的席勒紀念館和基爾姆斯-克拉克烏紀念館也併入歌德國家博物館。同年,大公國公爵家族將歌德席勒檔案館的所有權上交,菲爾斯藤格魯富特和俄式東正教小教堂也歸入圖林根州。1953年,政府將這些遺址和學者研究機構合併成“國家古典德國文化研究和紀念館”。1954年,研究機構還掌管了多恩堡,1956年接管了尼特茲謝檔案館,1961年兼併了埃特斯堡宮,1969年,圖林格地方圖書館加入,1969~1971年間,又並了魏瑪二代花園,蒂富特和貝爾韋代雷皇宮花園。隨著時間的推移,歌德和席勒的其他紀念性遺址也都歸到了圖林根州。在德國重新統一後,1991年10月,魏瑪的國家古典德國文化研究和紀念館被重新組織為“建立魏瑪古城”機構。歌德國家博物館與歌德和席勒檔案館以及公爵夫人安娜·阿馬利亞圖書館三者一起成為重建魏瑪古城的三大主要行政管理部門。歌德國家博物館行政機構主要負責管理突出的整體遺蹟以及魏瑪內外的博物館。其中包括文學、音樂和哲學領域內關鍵人物的十個紀念館,以及關於古代魏瑪的新的長期展覽,還包括十個城堡和可居住的宮殿以及三個歷史陵墓。

藝術魅力

魏瑪古城維特姆斯宮殿
就像雅典曾是歐洲文化的心臟一樣,魏瑪也有過作為德國文化中心的輝煌時代。兩位文壇巨擘歌德和席勒曾在這裡創作出不朽的文學作品,李斯特等世界聞名的藝術家也曾在這裡生活。魏瑪代表著古典文化的傳統,被人們讚譽為德國的雅典。魏瑪位於圖林根州府以東20公里,人口6萬,是座風景優美、古色古香的城市。它依偎在埃特斯山的懷抱中,清澈的伊爾姆河水從身邊靜靜的流過,掩映在樹木花叢中的中世紀建築物,以及富有田園詩風味的公園,還有矗立在公園和街頭的雕像,都給魏瑪增添了無窮的魅力。丹麥童話作家安徒生曾說過,魏瑪不是一座有公園的城市,而一座有城市的公園。當然,魏瑪的魅力更在於它的悠久歷史和文化傳統。公元975年,皇帝奧托二世在這裡大會諸侯,使這座千年古城首次載入史冊。從1547年起,魏瑪成為薩克森-魏瑪公國(後為大公國)的京城。城裡的故宮和郊區的貝爾維德雷宮及梯夫特宮就是當年留下的宮邸。這個諸侯國小國寡民,無力爭雄,於是歷代邦君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文化藝術方面。公爵卡爾•奧古斯特(1758-1828)特意邀請在文壇初露才華的歌德來擔任大臣。1775年年僅26歲的歌德來到魏瑪,在這裡一直生活到1832年逝世。他的非凡才華,為魏瑪開創了第一個文化上的黃金時代。歌德不少千古傳世的作品都是在這裡創作的,他的巨著《浮士德》也完成於魏瑪。更有愛克曼與歌德在魏瑪長達10年的友誼和完成在魏瑪的《歌德談話錄》。
魏瑪古城魏瑪城堡
詩人和劇作家席勒也兩度在魏瑪生活,並在這裡寫了劇本《威廉•退爾》。此劇歌頌了瑞士傳奇式的自由英雄,鼓舞了人民反抗專制的鬥爭意志。然而受到奧古斯特公爵資助的不僅有歌德和席勒。小說家兼莎士比亞蓍作翻譯家維蘭德(1733-1813)從1772年起到去世一直生活在魏瑪。從1776年起德國啟蒙運動最有名的理論家赫爾德(1744-1803)也住在這裡。他的思想強烈地影響了德國的狂飆突進文學運動。那時的魏瑪群星燦爛,堪稱德國的精神首都。1708年到1717年,音樂家巴赫在這裡創作了他的一些著名作品。馬丁•路德的朋友和肖像畫家克拉納赫(1472-1553)在魏瑪度過了一生中最後的時光。他的舊居至今仍在。市教堂內的祭壇畫就是他的作品。還有著名德國哲學家尼采,1900年死於魏瑪……這些也都是魏瑪文化史上的大事。19世紀40年代到20世紀初是魏瑪的第二個文化黃金時代。1848年,有“音樂之王”稱譽的鋼琴大師李斯特(1811-1886,匈牙利人)來到魏瑪擔任宮廷樂長,在這裡創作了《但丁交響曲》和《浮士德交響曲》等傑出的音樂作品。同時,李斯特還指揮了同時代作曲家華格納、舒曼、柏遼茲和他自己作品的演出,使魏瑪無可爭議地成為當時歐洲的音樂中心。李斯特創辦的魏瑪音樂學院至今享有盛名。他的故居在伊爾姆河公園旁邊,是一座花園別墅。客廳與琴室合為一體,擺著他當年用過的鋼琴

主要建築

魏瑪古城現代藝術博物館
魏瑪古城中的諾伊斯博物館是一個現代藝術博物館,始建於1864年,於1869年初步完成。它坐落於卡爾奧古斯特綠蔭道的盡頭。令人矚目的是該博物館與柏林的歷史建築賴希施泰格在某些方面有著驚人的象似,尤其是中央的圓屋頂簡直就是它的縮製品。另一處紀念館是歌德之家,它位於弗勞恩布朗,建於1709年,1782年以後,歌德一直住在這裡。開始是租的它,後來成為該房屋的主人。不過現在,席勒之家和歌德之家都成為詩人筆下的博物館了。歌德家族陵墓也是魏瑪古城的一個紀念館。從1818年起,魏瑪的歷史陵墓就一直在使用中。在它的中心是俄國東正教教堂式的皇帝陵墓,參觀收費,並且不許拍照。歌德和席勒也在這個陵墓中,而歌德家族的其他成員夏洛特·馮·施泰及庫德雷家族和武爾皮烏斯家族則在這個皇帝陵墓之外。
魏瑪古城魏瑪現貌
1860年魏瑪創辦了一所美術學院,德國最重要的印象派畫家利貝曼(1863-1935)曾就學於此。1919年,建築藝術家格羅皮烏斯把這所學院和實用美術學校合併為公立包浩斯學校。這是一所融藝術、手藝和技術於一體的新型建築學校,開創了現代建築主義學派。1925年,包浩斯學校遷往德紹。1933年以後,許多曾任教的藝術家流亡國外,將他們的思想傳播到海外,為各國建築界所推崇。戰後,魏瑪又重建了建築學院。魏瑪不僅曾是德國文化藝術的心臟,而且還曾在政治史上留下烙印。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意志皇冠落地,王侯們也紛紛退位。1919年德國國民議會在魏瑪制訂了第一部共和憲法,民族劇院就是通過該憲法的會場。人們把這個憲法稱為魏瑪憲法,依憲成立的共和國為魏瑪共和國。14年後,希特勒上台,扼殺了魏瑪共和國。希特勒時期是魏瑪歷史上最黑暗的一頁。在這個文化古城西北8公里的布赫瓦爾德設立了臭名昭著的集中營,五六萬人在那裡喪生。這個集中營遺址已闢為控訴法西斯罪行的紀念館。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