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鬲
鬲象形字,金文字形,象飲食器具形。(用作國名和姓時念gé) 鬲作為一種中國古代煮飯用的炊器,(念作lì),有陶製鬲和青銅鬲。青銅鬲最初是依照新石器時代已...
基本信息 文字解詁 古籍解釋 詳細解釋 方言集匯 -
銅鬲
銅鬲屬於古代文物。
簡介 相關詞條 -
薦鬲
折沿束頸,鼓腹弧襠,三蹄足。 銘文字數,口沿鑄銘文約15字(其中重文2)。 在鬲的腹部,有六條(殘存三)怪獸均勻分布。
-
陶鬲
陶鬲(táo lì),古代漢族陶製炊器。新石器時代晚期出現。中國商周時期繼續流行。其形狀多為侈口、圓腹、三個袋狀足,有的頸部有雙耳。實用多為夾砂陶,胎質...
概述 用途 特色 古代煮飯用的炊器 -
君子之弄鬲
君子之弄鬲是為中國古代青銅酒器,通高14厘米,寬18.4厘米口徑15厘米,重1.76公斤。為戰國時期賞玩用器。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基本資料 簡介 文物規格 外形特徵 銘文 -
魯侯熙鬲
美國波士頓美術博物館藏 通高17.1厘米,口徑14.5厘米。鬲是中國古代青銅器的一種,是用於烹飪的煮食器,大概在商代早期就已經出現了。
基本資料 相關連結 -
蛇紋陶鬲
無論是在西北,還是在東北,陶器上的蛇紋出現比鬲出現早。 在外貝加爾還沒有發現這樣早的泥條蛇紋。 東北遼西的夏家店下層文化已經存在少量的蛇紋鬲。
涵義 起源 流向 -
刖人鬲
刖人鬲,西周時期飪食盛食器,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青銅器文物。
文物規格 外形特徵 關鍵字 -
獸面紋鬲
鬲是炊粥器,亦可盛放肉食。青銅鬲最早見於商代早期,其形式自陶器發展而來。鬲侈口,唇邊加厚,長頸,深腹袋狀,下有圓綴形中空足,雙立耳。
基本資料 相關連結 -
曾侯乙鬲
曾侯乙鬲 戰國早期 【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