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發展

現高行工業園區已成為新一輪工業發展基地,占地面積191.18公頃,園區布局合理,道路、綠化、市政公用配套設定基本到位。全鎮共有工業企業300餘家。主要有弗列加濾清器、羅德菸草、金鼎印刷、華意電器、太平洋鋼管、興佳印染等為龍頭的合資企業;有海螺集團、高南製衣、永久建築、東方液壓、石化研究、商業機械、汽車檢測、高南軋鋼等鎮村企業;有玉安藥業、防偽油墨及和光電腦等一批高科技企業,形成了以第二產業為支柱的經濟體系。高行鎮農業以發展綠化為特色,逐步向觀賞、休閒和都市旅遊的方向發展,生態林和牡丹觀賞園均建於鎮區中部。
街道人口

社會事業

鎮域內有高南、東溝、高行三大集鎮。高南集鎮為鎮工業集中點;東溝集鎮為生活居住園區;高行集鎮為小城鎮建設的規劃區,麗晶別墅、華高新苑、華高苑等為其亮點。鎮域內共有中、國小、幼稚園10所、衛生院4所、敬老院1所。
高行由來

坊間有傳:高俅落難避禍於此,覺寶地之靈氣,乃遣子孫永久定居,遂稱高行。而《松江府志》中亦有記載,高行於南宋建鎮,因稱“千年高行”並不為過。
歷史沿革

·1860年改為上海縣東路團練合局高行學區
·1890年改為上海縣高行區
·1906年併入上海縣東涇鎮
·1910年原地域仍然劃出設立上海縣高行鄉
·1928年上海縣高行鄉改為上海市高行區
·1933年高行區與高橋區合併為新的高橋區
·1945年光復後仍為高橋區
·1956年高橋、洋涇、楊思三區合併為東郊區
·1958年轉為上海市浦東縣
·1984年撤銷人民公社,設立鄉的建制
·2001年恢復高行鎮的建制名稱
高行八景

靈沼觀魚:城隍廟前殿與戲樓間,由過廊相連,廊下欄桿長椅。兩側建荷花池,池邊嵌以粗石,水清見底,游魚可數,遊人可憑欄觀賞,故曰靈沼觀魚。現已拆除填平,不復可見。
清暉歸鳥:清暉閣後有銀杏樹4株,高大挺拔,枝繁葉茂,亭亭如蓋,鬱鬱蔥蔥。群鳥築巢樹上,時至黃昏,歸鳥繞樹飛翔,鳴噪之聲經久不息,而得名。現尚有銀杏3株,樹上已無鳥築巢。
萬安望月:萬安樓居北行鎮中。乃一土地神社,登樓遠望,四周景物盡收眼底。東溝境內有齋月之俗習,在滿月之夜,登樓賞月觀景,則月色更美,故有萬安望月之稱(後為東溝銀行所用,2000年改為高行居委老年活動室)。
鹹塘紅蓼:鹹塘浜是一個通潮浜,時漲時落,終日流水潺潺。兩岸紅蓼叢生,夏日花開,岸邊綠叢中紅花點點,頗有詩情畫意(今部分溝面已填平,建街道)。

真境黃花:南宋所建之真鏡庵。在高行北鎮西北里許處,四面環水,曲徑通幽,庵後有數百年古銀杏,枝繁葉茂。庵內種菊,以黃菊為最,每當金風送爽,蓓蕾初綻,千姿百態,一片金黃,居民時結伴前來賞菊。
李溝碧桃:李支龍溝彎彎曲曲,流水潺潺,連綿2里許。邑人沿溝種碧桃,花開之際紅綠相間,漫步其間,別有一番情趣(今已廢)。
發展格局
“一心、兩軸、八片”新格局
一心:指新市鎮的中心,即洲海路、張楊北路交叉口附近及張楊北路東側楔形綠地內的公共中心,包括行政辦公、商務商業活動、文化娛樂、社會教育等多種功能。
兩軸:洲海路軸線定位為商務發展軸線,是新市鎮未來的產業脊樑,而定位為生活軸線的張楊北路,穿越和連線了自南向北幾個居住區
八片:包括高橋集鎮C區、原高行經濟園區、新市鎮中心居住區以及東溝楔形綠地等
高行交通
公交:774、843、815、625、936、995(楊高專線)
泰高線、滬合線、川張高、欽東線、高南線
軌交:軌道交通6號線
文物古蹟

一、歷史建築
墨華樓在高行南鎮大街,系清代名士黃雲師(布政司理問)故居,中有“酬志堂”,堂前和東側部分毀於日軍轟炸,西側為墨華樓,其孫黃銘書曾藏書萬卷於樓上。樓下大廳東壁間所嵌之石碑4塊尚在,樓前庭院鑿池、疊石、種竹、栽花,布局雅致,為黃家讀書、觴詠之所。因幾經變遷,又欠修理,樓前景物全廢,樓房亦改作居民住宅。
南印大屋:古梁南印家橋82號印士興家祖傳200多年房屋,歷來稱之為大屋,一連7間,共闊28米,深9米,計中間客堂開闊6米,可擺18桌酒席,東西各連2間正屋,均闊4米,又各連歪屋1間均3米。7間屋系用28米長的獨根杉木正梁連貫,梁圓直徑約60厘米。據傳說,這樣的建築,在浦東僅二棣半,南印占了一棣,還有一棣半究在何處,已失傳聞。推斷此柱原樹當時高40米,樹蓬20多米,樹圍直徑將近70厘米,樹齡500多年。
喻氏民宅:該民宅原坐落於浦東新區浦城路、東昌路交匯處,2000年在舊城改造中,由上海仁恆房地產有限公司出資百萬元人民幣進行了落架遷址修復工程,現位於浦東新區高行鎮解放村牡丹園內,與楊氏民宅相鄰,兩者均為浦東新區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建於民國初年,坐北朝南,系浦東早期中西合璧建築,面積約460平方米;正門及院內布局,呈中式風格,一正兩廂,磚木結構,落地門窗,飛檐雕梁,做工精細,格調古樸,所鐫人物花草,刀法細膩,栩栩如生;外兩側風火牆採用西式裝飾,塊面簡潔,線條明快。因其具有一定的歷史、建築藝術價值,於2002年1月14日,被浦東新區人民政府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楊氏民宅:位於解放村西金家宅,建於20世紀20年代初,為一幢較為完整的四合院式傳統民居建築。木雕精美,局部為鋼筋水泥結構,是在傳統的上海地方民居基礎上略加一些西洋風格,有極高的建築歷史、藝術及民俗研究價值。為浦東新區文物保護單位。
萬安樓:位於高行村萬安路1號。建於民國初年。混合結構。門樓為西洋裝飾,室內為中式,為中西合壁。舊時,為高行八景之一萬安望月。後該樓為東溝銀行所用,2000年改為高行居委老年活動室。
寶善堂:在高行南鎮大街,為百年老宅,是與墨華樓同在一條街上,為朱姓老宅。有保存尚完整的雕花木窗、門廳、石雕柱、彩色地坪等。曾被列為新區文物保護單位。
中國縣市四
中國的耕地不到美國的1/3,而中國的人口是美國的4倍以上,人多地少是中國的基本國情,人口對應的就是城市的規劃問題,了解中國的城市區劃,了解各地的風土人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