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簡介
滬東新村街道是中國上海市浦東新區下轄的一個街道。管轄區域東至浦興路,與浦興街道接壤;南靠金橋路,與金楊街道相連;西瀕黃浦江,與浦西隔江對望;北至東溝港與高行鎮為鄰。面積5.51平方千米,戶籍人口6.76萬人,流動人口1.14萬人。轄32個社區。辦事處駐藍城路247號。滬東新村是上世紀五十年代繼曹楊新村之後,依託滬東船廠形成的第二個工人新村,並逐步發展為目前擁有5.51平方公里、6.76萬戶籍人口(流動人口1.14萬)、33個居民區和一批國有大中型企業的混合型社區。滬東新村街道下轄滬東新村一社區、滬東新村二社區、滬新社區、滬南社區、船舶新村社區、向東新村社區、北小區社區、朱農門社區、上川路社區、陳家宅社區、壽光路一社區、壽光路二社區、博興路一社區、博藍社區、柳博社區、金橋花苑社區、東波苑第二社區、東波苑第三社區、東波苑第四社區、東波苑第六社區、江南山水社區、萊陽社區、偉萊社區、金浦社區、匯佳苑社區、偉業社區、偉錦社區、璞愛社區、同方錦城社區、長島苑社區、錦河苑社區和東方麗景社區歷史沿革
1960年浦東縣洋涇街道劃入楊浦區建滬東街道。同年轄區內東鎮、西鎮2居委劃出歸川沙縣洋涇鎮,1984年川沙縣東溝港以南,荻柴浜以北,上川路以東地段劃入,海防新村劃出。1987年建歇浦路街道,因境內歇浦路而得名。1993年劃歸浦東新區。位於浦東新區北部,北至東溝港,西至榮成路,橫跨陸家嘴金融貿易開發區和金橋出口加工區,南沿浦東大道、金橋路及荻柴浜,北瀕黃浦江。1997年,面積6.2平方千米,人口6.5萬,轄30個居委會。1996年12月和1998年3月經浦東城區兩次區劃調整,轄區一再東移並更名為滬東新村街道。2006年,撤銷柳埠一居委會、博興路二居委會,設立柳博居委會;撤銷蘭城路居委會、博興路三居委會,設立博藍居委會;五蓮路二居委會併入朱家門居委會。滬東新村街道是上海典型的工業居住區,工業企業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江地區和南部地域,居住區主要分布在區域中部、北部和東南部,其中老滬東新村是繼曹楊新村之後,於50年代建造的上海市第二個工人新村。有浦東大道、浦興路、金橋路、五蓮路、萊陽路、博興路、利津路、蘭城路、長島路等主幹道。歷年榮譽
近年來被評為全國數位化示範社區、全國老年體育健身球之鄉、全國創建學習型家庭示範社區、上海市文明社區、上海市平安社區、上海市充分就業社區、上海市民族團結進步優秀社區、上海市反邪教優秀社區、上海市和諧社區示範街道、上海市雙擁“八連冠”、 上海市徵兵工作先進單位、上海市城市市容環境衛生責任達標單位、上海市綜治工作先進集體、上海市禁毒工作先進集體、上海市學習型家庭創建先進集體、上海市推廣健身氣功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公共服務
社區形態建設和服務功能明顯改善,整體管理水平穩步提高,居民民眾對社區的認同感進一步增強。具體表現在公共服務能力不斷加大,社區服務中心、社區衛生中心、社區文化中心、社區事務一門式受理中心“3+1”服務機構的功能作用得到進一步發揮,綜合服務體系逐步形成;應對和處置社區複雜事務的能力不斷增強,平安社區建設步入大調處、大聯動、大協同的良性軌道;建管並舉的力度不斷加大,“流動攤販疏導點”、“門責制管理”、“快速拆違”、“市容公司管理”等一系列舉措分別得到上級和居民民眾的認可,滬東路曾獲得“浦東新區民眾最滿意道路”稱號;社區活動品牌和文化內涵不斷提升,連續成功舉辦了八屆社區樓組文化節和六屆社區家庭文化藝術節,打響了滬東彩球等一批知名群文品牌。社會保障
社會保障網路逐步健全。一是街道將政府的服務政策和轄區生活困難人員、失業人員、老年人、殘疾人、入伍新兵、優撫對象的實際需求緊密結合,為社區民眾提供人性化服務。1-10月,共發放各類幫困資金806萬元,實施救助41697人次,就業安置484人。受理勞動糾紛62件,成功調解61件;組建非正規勞動組織30個;辦理外勞從業人員綜合保險8905人。二是為1072戶獨居老人免費檢修供水、供電設施,走訪慰問180名高齡低收入獨居老人。三是整合社區各方力量,為奧地利特奧代表團精心安排為期4天的“滬東社區之行”。四是依託“陽光之家”落實好殘疾人的救助、康復及就業安置等工作。五是採取走訪和電話聯繫相結合的方式做好新兵跟蹤教育工作,為16名退伍士兵謀得崗位。拓展促進就業共同圈。加強中介服務機構和職業技術培訓機構的資源整合,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和政策諮詢活動。建立托底就業安置基地,鼓勵自謀職業,加大創業扶持,引導創業促就業。完善社區就業、救助聯動機制。採取政府購買崗位、企事業單位挖掘、駐區單位吸納、社區服務開發、再就業基地創造、勞動派遣組織等方式幫助就業特困人員上崗。三是加強對就業年齡段對象的管理,進一步提高就業成功率、崗位穩定率。社區居委
(浦東大道2691-2773號、2743-2773弄、上川路66-175號、角斷路1-18號、嘴角路1-45號、黃家宅1-8號、丁家宅1-30號、殷家宅1-16號、三友里、馬家浜、金橋路1-229號);陳家宅居委會(駐:金橋路351弄34號。區域:浦東大道2740-2746號、2746弄7-20號、2748弄1-12號、金橋路301弄1-32號、351弄5-18號、33號35號,421弄1-8號);
向東居委會(駐:向東新村1號甲。區域:浦東大道2830-2880號,浦東大道2902、2904弄,向東新村1-5號、6甲、6乙、7甲、7乙、8-19號,潮洞壩20、24、26、8號,平房28-66雙號、7-57單號、楊家弄平房90、180、182、176、184、91、177、179號,後巷私房15-89號、181、184、91、177、179號,西小黃家宅96-137號,浦東大道2902、2904,浦東大道2906弄,浦東大道3211號(海軍37911部隊));
北小區居委會(駐:萊陽路301弄26號103室。區域:萊陽路201弄10-21號、萊陽路301弄1-29號、五蓮路100弄1-22號、五蓮路30弄3-8號、浦東大道2920弄);
船舶居委會(駐:船舶新村西一甲。區域:長島路85弄47-95號,船舶新村1-5、9-14號、長島路259弄1-14號、東一-東六,西一-西六,中二);
滬南居委會(駐:長島路85弄1號。區域:博興路250弄、長島路85弄1-46號);滬一居委會(駐:滬東新村43號甲。區域:滬東新村1-54號);
滬二居委會(駐:滬東路491號。區域:滬東新村87-108號、114-122號、81-86號、227-229號、496-502號、124號、南平房168-280號、西平房101-161號、北平房205號);
滬新居委會(駐:滬東新村362號101室。區域:滬東新村55-80號、321-380號、201號、230-240號、五蓮路310-360號、東平房281-320號、萊陽路218號、五蓮路400號);
朱家門居委會(駐:浦東大道2790弄39號101室。區域:2970弄33-70號、朱家門後巷、萊陽路451弄7-56號、利津路158弄);
五蓮二居委會(駐:五蓮路201弄15號102室。區域:2970弄4-32、五蓮路201弄);壽一居委會(駐:萊陽路350弄28號。區域:壽光路31弄、75弄、萊陽路350弄);
壽二居委會(駐:壽光路161弄27號101室。區域:壽光路161弄、壽光路81弄);
博一居委會(駐:博興路465弄1支弄51號。區域:博興路465弄、博興路465弄1支弄、2支弄);
博二居委會(駐:博興路616弄13號103室。區域:博興路616弄);
博三居委會(駐:博興路462弄43號103室。區域:博興路462弄);
藍城居委會(駐:藍城路108弄34號103室。區域:柳埠路142弄1-54號、蘭城路108弄);
柳一居委會(駐:柳埠路135弄23號103-104室。區域:柳埠路135弄);
金橋花苑居委會(駐:長島路585弄55號。區域:長島路588弄);
東二居委會(駐:東波路49弄9號102室。區域:東波路49弄);
東三居委會(駐:東波路195弄12號101室。區域:東波路195弄);
東四居委會(駐:東波路325弄1號201室。區域:東波路325弄);東六居委會(駐:東波路248弄34號102室。區域:東波路192弄、248弄);
錦河苑居委會(駐:五蓮路593弄5號102室。區域:五蓮路593弄);
江南山水居委會(駐:壽光路78弄52號2樓。區域:壽光路78弄);
萊陽新家園居委會(駐:利津路185弄53號101室。區域:利津路185弄、53弄);
偉萊家園居委會(駐:浦東大道3076弄24號2樓。區域:利津路3080弄、3036弄、3076弄);
匯佳苑居委會籌備組(駐:利津路51弄6號。區域:利津路51弄);
愛法新城、璞真園居委會籌備組;
金浦居委會(駐:金橋路899弄17號101室);
偉錦一村居委會籌備組(駐:萊陽路881弄909號);
偉錦二村居委會籌備組(駐:萊陽路880弄27號);
偉錦三村居委會籌備組(駐:東波路585弄109號)。
2006年,滬東新村街道撤銷柳埠一居委會、博興路二居委會,設立柳博居委會;撤銷蘭城路居委會、博興路三居委會,設立博藍居委會;五蓮路二居委會併入朱家門居委會。
社區學校
一、校名全稱:浦東新區滬東新村街道社區學校二、基本情況:
地址:滬東新村76號 郵政編碼:200129
校長姓名:顧惠如
校務聯繫人姓名:袁麗琴
三、學校簡介
辦學性質:
滬東新村街道社區學校是滬東新村街道學校利用社區各類教育資源舉辦的非盈利性社區教育活動的教育機構。
辦學宗旨:
以提高居民綜合素質,塑造新世紀浦東人文明形象為核心,堅持以人為本,努力滿足居民的多層次需要,倡導科學、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居民生活質量的提高。
辦學特色:
滬東社區學校及遍布各個小區的分校,注重本社區從不同的社會群體、年齡群體、職業群體的需要出發,發展多規格、多層次、多內容、多形式的教育培訓活動,做到四個結合。即短期培訓與遞進式教育相結合、專家授課與居民自我教育想結合、灌輸式教育與引導性教育相結合、課堂教育與活動性教育相結合。
主要成果:
完成論文《發展社區教育、創建學習化社區、推進社區建設的全面進步——“城市街道創建學習化社區運作機制”研究報告》、《關於建立城市社區文化共同體的幾點思考》、《構建學習型樓組創建基礎,推動學習型社區的全面發展》團隊:街道男聲小組唱獲得上海市陽光大地歌唱比賽合唱組二等獎、上海市市民健身舞金獎、上海市健身舞大賽銀獎;時裝表演隊獲得市表演二等獎。山水畫作品多次獲得市、區各項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