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江鎮

張江鎮

海市浦東新區張江鎮位於浦東新區腹地,處於上海城市交通主軸和“一江三橋”科技產業走廊的交匯點,區域面積42.1平方公里,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張江鎮現有戶籍人口6.1萬人,常住人口約15萬人,其中外籍、港澳台人口0.5萬人。下轄有27個村居委。

基本信息

概述

張江鎮張江鎮地圖

在“聚焦張江”戰略的強勢推動下,堅持“充分依託、主動參與、積極配合、努力服務”的工作方針,自覺地服從服務園區的開發建設,在與園區共進互補、加快區域發展的大局中實現了快速發展。2006年,張江鎮完成三業總收入180億元,完成稅收8.6億元。與此同時,張江鎮社會各項事業快速進步,社區管理、社會服務的框架初步形成;先後獲得了中國文明鎮、國家衛生鎮、國家環境優美鎮、中國民眾體育先進集體、上海市科普示範鎮、上海市健康社區示範鎮等稱號。正譜寫著另一個奇蹟。“聚焦張江”猶如一支神來之筆,讓世界驚嘆,讓中國矚目。2006年6月12日,是一個讓張江人難以忘懷的日子,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來到環東中心村,與許多幹部民眾親切交談。總書記說:看了你們的村子,了解到你們生產發展快,村民生活好,居住環境美,我感到十分高興。總書記的親切話語,使張江人如沐春風,總書記的充分肯定,讓張江人倍受鼓舞,情不自禁地唱響張江之歌。

歷史文化

張江鎮張江鎮街區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唐人白居易的腦海中,江南姿色如此飽滿濃烈,而在今天的張江鎮,這份火紅藍綠卻有了新的詮釋,它們不僅是文人藉以詠景抒懷的色調,而是這裡熱力涌動的真實寫照——深藍為底綠為骨,別樣春日別樣紅。東海之濱,長江之頭,張江從800年前的一個美麗故事中走來。相傳呂家浜畔兩棵梧桐樹冠豐茂,遮天蔽日,澤被鄉里。緣著這個福蔭,人們把這裡稱作“古桐里”。一位名叫張江的商賈為這塊風水寶地所動,在此建樓經商,“作柵為防”,張江柵便從此得名。農耕時代,勤勞的張江人就已不甘寂寞,從聲名遠揚的紅菱、雪裡蕻、荸薺,到遠銷海內外的錢萬隆醬油,讓世人感受著張江人的靈巧和智慧。而今,更讓他們引以為豪的是,張江早已拆柵破牢,伴隨著浦東開發開放的春潮,張江人用勤勞智慧的雙手,海納百川的氣度,勇於創新的精神,把握住每一個時代的節拍,創造著一個又一個奇蹟。

科技發展

張江鎮張江鎮

1990年,開發開放的號角在浦東吹響,地處浦東腹地的張江注定將是這幅歷史畫卷上濃墨重彩的一筆。1999年市委、市府實施“聚焦張江”戰略,張江鎮黨委政府思考著如何主動對焦,發揮出“區中之鎮”的獨特優勢。(鎮黨委書記王志榮講話:“我們制定了‘充分依託、積極參與、主動融合、努力服務’十六字方針,主動對焦,一體發展”。)科技領航,張江有了又好又快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潛力、張力、活力。張江人搭平台、育人才、扶產業、創品牌,藉助張江高科技園區產業發展上的“集聚”效應,一批批科技精英把這裡作為施展才華的舞台,一批批科技企業把這裡作為孵化發展的基地,一批批科技產品從這裡走向中國、走向世界,張江的人氣、商氣與財氣迅速集聚。歷史貌似不經意的巧合,卻有著早已注定的必然,傳統的“張江三寶”早已被微電子、軟體、生物醫藥三大產業替代,“張江”也成了比錢萬隆更響亮的高科技與品牌。(古桐書記周偉國語:在不遠的過去,這裡還是吸血蟲害嚴重的“咬人田”,而現在是研發生產各種新藥的“救人田”。)這裡的路也是以中外科學家命名的,這一尊尊科學家雕像宣誓著張江人的理想和精神,讓人感受到濃濃的科技文化氣息。科技文化廣場、遠程教育網路、編印的《科學在您身邊》、《科普三家歌》、《張江科技文化報》、浦東“三老”系列叢書等科學文化讀物,都成為大眾喜聞樂見、進行自我教育的好方式。聚積於高科技園區的嶄新理念早已滲入“科技鎮”的圖景之中,為張江打上了與眾不同的徽記,為張江人插上了高飛的翅膀!

一流的開發要有一流的產業支撐。“區中之鎮”的張江鎮,位於上海最富特色的科技產業走廊和最具潛力的城市交通主軸的聯結交匯點。張江鎮抓住機遇,堅持“充分依託、積極參與、主動融合、努力服務”的方針,主動對焦,一體發展。科技領航讓張江有了快速發展的動力,一批批科技精英把這裡作為施展才華的舞台,一批批科技企業把這裡做為孵化發展的基地,一批批科技品牌從這裡走向中國,走向世界。張江的人氣、商氣與財氣迅速集聚,五年來累計引進項目389個,投引資總額為107.81億元;2006年完成三業總收入180億元,與“撤二建一”的2001年相比增長近2倍,年平均增長24.3%;完成稅收8.6億元,比2001年增長2.4倍,年平均增長27.7%;鎮可支配財力達到2.78億元,比2001年增長162%,年平均增長21.2%。

和諧社區

張江鎮和諧社區

2006年6月1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來到張江環東村,在村民孫上達家中他說:“看了你們的村子,了解到你們生產發展快、村民生活好、居住環境美,我感到十分高興。” 總書記的話令所有張江人鼓舞,這是對走在可持續發展之路上的張江鎮的最大褒獎。迎著陽光的和諧之路是紅色的,紅得令人幸福與溫暖。張江鎮獲得了中國文明鎮、國家衛生鎮、中國環境優美鄉鎮、中國民眾體育先進集體、上海市建設健康社區示範鎮、上海市“五好”鎮黨委等稱號,它們如同一座座里程碑,在紅霞的映襯下記錄著張江的發展足跡。在張江大廈門前的草地上,站著14個“人”,那是以張江鎮上的普通人為原型塑成的銅像,他們中既有土生土長的本地人,也有追夢的創業者;既有品學兼優的在校生,也有來滬務工青年;他們共同組成張江人的群像,共同描繪著“和諧之紅”的大家庭。誰也想不到這是一群平均年齡超過55歲的老年人,從開始自娛自樂的健身鍛鍊,而後獲得了一塊塊全市、中國比賽的獎牌,還到上海大劇院、電視台與明星一起“秀”了一把。而 “走到一起來”、 中外家庭文化節、迎新長跑、“六進社區”、“大家樂”俱樂部、居民個人作品收藏展示,這一項項富有特色的活動,更讓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朋友、讓不同知識層次的群體,在張江都有著相同的感受——這裡是我家。

在這個大家庭里,張江鎮“兩園、兩館、兩校”為主要標誌的“七個兩”工程在不到5年的時間裡便構築了硬體保障。張江鎮率全區之先,建立了百姓事務受理中心、實現了全員“鎮保”,啟動了浦東郊區首個有資質的勞動就業培訓中心,為這個大家庭打下了軟體之基。一系列實實在在的打造“服務鎮”的舉措,將每家每戶、每個張江人的需求都涵蓋了進來。人們看到,這裡有設施一流的張江福利中心、文化體育活動中心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同 老人一樣感到幸福的是張江鎮1萬多名60歲以上老人,張江鎮定期為他們進行免費體檢,社區黨員志願者更是紛紛與孤寡獨居老人結對“認親”,把關心體貼、歡聲笑語送進了這些孤獨老人的心中。通過勞動就業培訓中心和藉助園區聯動機制,一大批農民重新走向新的崗位。這些無所不包的服務網路構築起張江人的凝聚力與向心力。張江是幸運的,張江人是幸福的。如果說科技之深藍是張江的底蘊,生態之濃綠是張江的身形,那么和諧之暖紅則是張江的神髓。這些色彩構建了華彩張江,讓人心曠神怡。張江正成為一條流淌智慧的江,張江鎮,正如一顆璀璨的明珠,在浦江東岸熠熠生輝。

基礎建設

張江鎮張江鎮演戲

一流的開發要有一流的人文氛圍。面對社會形態上“兩元結構”、知識素養上的“兩級落差”, 張江鎮把提高居民文明素養和區域文明水平作為追求目標,從“六進社區”多樣配送到“走到一起來”大型演出,從來滬務工人員“大家樂”俱樂部到科技與中外家庭文化系列活動,張江煥發出傳統文明與現代文明、鄉村文明與園區文明、本土文明與外來文明相互交融的人文魅力!而中國文明鎮、國家衛生鎮、中國環境優美鄉鎮、中國民眾體育先進集體、上海市建設健康社區示範鎮、上海市“五好”鎮黨委等一項項沉甸甸的榮譽,更使張江人愈來愈自豪地感覺到:“外在”的張江正一天比一天秀美,“內在”的張江一天比一天和諧。

生態環境

張江鎮張江鎮美景

綠色風骨時而恣意汪洋,時而細處頓筆;時而大刀闊斧,時而匠心獨具。在“宜居宜業”的科技人文社區的畫長卷中,這一片片濃淡相宜的綠色,這一抹抹怡然寧靜的景觀把一個“生態鎮”的形象勾勒在紙上,張江的綠色讓人悅目、心怡、情切。這裡是張江的紫薇公園,每個清晨傍晚,張江人聚攏在這裡享受綠色帶來的愜意。而這片嫩綠的美景還不僅於此,每逢節慶,張江人在這裡上演著一台台好戲,為綠色增添了人文氣息。另一邊是透明清澈的湖綠色,走在馬家浜邊就能感受到。這條曾經已逼仄渾濁的母親河經過疏浚拓寬,成了張江的又一條景觀河道,風姿綽約。外環林帶要算是墨綠的了,這些“林中村”被包圍在濃密的綠色中,緊張忙碌的科技之城中也有了農家的閒適與放鬆。張江的綠,綠在人們眼中;張江的綠,也綠在人們的手上。圍繞著綠色,張江鎮打響了治水、限污、添綠“三大戰役”,幾年來整治河道43條段,新增綠化面積 ,把所有有污染的小企業和養殖業全部遷出鎮區。綠色的行動不僅來自政府、還來自那些可愛的張江人。王老伯今年已經70多歲了,卻還每天5點起床就往林帶里鑽,撿拾垃圾、觀察苗木、放置鳥巢,義務當起護綠的“第三隻眼睛”,每天忙得不亦樂乎。(外環林帶王老伯語:既做好事,又能鍛鍊身體,這“第三隻眼睛”好處還真不少。)

在江春居委有個居民點評台,用來廣泛徵求居民對環境衛生的意見。一名年輕的大學生提出,小區要增設廢舊電磁箱,不久他欣喜地看到自己的想法已經變成了現實。人們欣喜地看到,“外在”的張江正一天比一天秀美,“內在”的張江也一天比一天昂揚。正是張江人的“內在之美”成就了張江的外在美,令張江的“生態之綠”常青。一流的開發要有一流的生態環境。張江鎮以現代化的基礎設施、生態化的人居環境、文明化的社會秩序為要求,努力建設最適宜人居、最適宜創業、最適宜發展的新空間。在硬環境方面,先後打響了治水、限污、添綠三大戰役,整治河道43條段,修建農村危舊橋樑119座,搬遷有污染的小企業和120多戶養殖業,綠化覆蓋率達到了34%。完成了紫薇公園、馬家浜改造、德宏生態會所等一批生態景觀建設,張江變成了景色優美、空氣清新的“城市綠肺”、“園區的後花園”。在軟環境方面,建立了集環境、市容、安全監察等為一體的綜合管理機制。

基礎設施

張江鎮江鎮社區

一流的開發要有一流的服務配套。張江鎮黨政班子在謀劃新張江藍圖時,堅持把滿足民眾就醫、就讀、就養、就樂作為優先發展的重要內容,從2002年開始全面啟動了以“兩園、兩館、兩校”等為主要標誌的“七個兩”工程,在浦東率先建立了百姓事務受理中心,率先實現了全員“鎮保”,率先啟動了浦東郊區首個有資質的勞動就業培訓中心,形成了廣覆蓋、多層面的保障救助服務網路和機制。在居委實施了以有一個室內多功能學習活動室、一個健身苑、一個健康指導站、一個科普宣欄和有一個社區教育、社區志願者網路為主要內容的的“4+2”標準化建設,依託利用中醫藥大學華師大二附中等一批重點院校的資源,實施教育聯抓、環境聯建、治安聯防、文化聯辦、設施聯用、服務聯動的“六聯共創“活動,使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的服務和文化活動。希望你們再接再厲,使經濟發展更生機勃勃,村民生活更豐富多彩,鄰里關係更和諧融洽,黨的建設更紮實有效,讓大傢伙兒的生活越來越紅火。”總書記的諄諄教導鐫刻在張江的歷史上,凝聚在張江人的心頭。伴隨著生產和諧、生態和諧、生活和諧,堅持創新、攀升、服務、突破,張江人正滿懷信心,譜寫著一曲經濟強鎮、創新興鎮、文化優鎮、和諧安鎮的新張江之歌。

浦東新區行政區劃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