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天氣

高溫天氣

世界氣象組織建議高溫熱浪的標準為:日最高氣溫高於32℃,且持續3天以上。中國氣象學上一般把日最高氣溫達到或超過35℃時稱為高溫。高溫天氣能使人體感到不適,工作效率降低,中暑、患腸道疾病和心腦血管等病症的發病率增多。同時,高溫天氣也會對農業生產造成較大影響。

基本信息

中國標準

高溫天氣高溫天氣

中國氣象學上一般把日最高氣溫達到或超過35℃時稱為高溫,而如果連續數天(3天以上)的高溫天氣過程稱之為高溫熱浪。 一般來說,高溫通常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氣溫高而濕度小的乾熱性高溫;另一種是氣溫高、濕度大的悶熱性高溫,稱為“桑拿天”。

立法界定

2012年5月,國家安全監管總局、衛生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全國總工會4部委聯合修訂並起草了《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向社會徵集意見。意見稿對“高溫天氣”做了明確規定,指地市級以上氣象主管部門所屬氣象台站向公眾發布的日最高氣溫35℃以上的天氣。

國外標準

世界氣象組織(WMO,WorldMeteorologicalOrganization)建議高溫熱浪的標準為:日最高氣溫高於32℃,且持續3天以上。

荷蘭皇家氣象研究所則定為:日最高氣溫高於25℃,且持續5天以上,其中至少有3天最高氣溫高於30℃。

美國、加拿大、以色列等國家氣象部門依據綜合考慮了溫度和相對濕度影響的熱指數(也稱顯溫)發布高溫警報。例如美國發布高溫預警的標準是:當白天熱指數連續兩天有3小時超過40.5℃或者預計熱指數在任一時間超過46.5℃,發布高溫警報。

德國科學家基於人體熱量平衡模型,制定了人體體感溫度指標。例如當人體生理等效溫度(PET)超過41℃,熱死亡率顯著上升。因此以人體生理等效溫度(PET)大於41℃為高溫熱浪預警標準。

高溫預警

高溫天氣高溫天氣
中國氣象部門針對高溫天氣的防禦,特別制定了高溫預警信號。2010年中央氣象台發布了新的《中央氣象台氣象災害預警發布辦法》,將高溫預警分為藍色、黃色、橙色三級。

不過部分省市還是根據自己的特點繼續沿用2007年的氣象災害預警辦法,將高溫預警信號分三級,分別以黃色、橙色、紅色表示。

高溫黃色預警信號的含義是天氣悶熱,一般指連續三天日最高氣溫將在35℃以上;高溫橙色預警信號的含義是天氣炎熱,一般指24小時內最高氣溫將要升至37℃以上;高溫紅色預警信號的含義是天氣酷熱,一般指24小時內最高氣溫將要升到40℃以上。

各地高溫

中國除青藏高原等部分地區以外,幾乎絕大多數地方都出現過高溫天氣,包括最北端的漠河(2010年6月還5次出現高溫天氣)。中國的高溫天氣主要集中在5-10月。從地理位置上看,江南,華南,西南及新疆都是高溫的頻發地。據1951-2013年的資料統計,在中國省級以上城市中,除拉薩,昆明沒有高溫天氣外,其餘均出現過高溫天氣,重慶出現的次數最多,達2050天;西寧最少,只有6天。中國的新疆盆地也是高溫的頻發地,像吐魯番多次出現全月(6、7、8月)所有天都為高溫的情況。

高溫天數

下表的數據取自1951-2016年的資料,部分城市的資料的起始時間已在“注”欄註明。

城市 總高溫日 平均高溫日 最多 最少
重慶 2149 32.6 67 2011 13 1965、74
福州 1864 29.1 (53年) 63 2003 5 1973
長沙 1833 27.8 62 2013 6 1993
南昌 1800 27.3 50 1978 2 1997
杭州 1636 24.8 53 1953、2013 4 1982
海口 1620 24.5 57 2005、2015 2 1971
西安 1604 24.3 61 1997 1 1983
武漢 1356 20.5 44 1959、61 1 1954
南寧 1190 18.0 47 1963 5 1971、74、80
鄭州 1182 17.9 38 1967 5 1976、83
合肥 1033 16.1 (53年) 45 1967 1 1987
石家莊 971 15.7 (55年) 33 1997 6 1973、76、95
南京 984 14.9 37 1966、2013 2 1982
濟南 976 14.8 40 1955 3 1995、2004
廣州 730 11.1 38 1990、2007 0 1973、75
上海 713 10.8 45 2013 2 1968、72、75、82、97、2014
北京 486 7.4 26 2000 0 1956、77
烏魯木齊 457 6.9 33 1974 0 1959、60、93、2003
天津 393 6.2 (54年) 21 1972 0 1956、77、80
蘭州 146 2.4 (55年) 11 1953、2000、2016 0
銀川 116 1.8 14 1951 0
太原 112 1.7 13 1955、2010 0
成都 96 1.5 10 2016 0
呼和浩特 57 0.9 7 1999、2010 0
哈爾濱 44 0.7 7 2010 0
瀋陽 37 0.6 13 1952 0
長春 25 0.4 6 1952 0
貴陽 20 0.3 10 1952 0
西寧 6 0.1 3 2000、2010 0

高溫影響

高溫天氣高溫天氣
高溫天氣,對人體健康的主要影響是產生中暑以及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導致死亡。人體在過高環境溫度作用下,體溫調節機制暫時發生障礙,而發生體內熱蓄積,導致中暑。中暑按發病症狀與程度,可分為:熱虛脫,是中暑最輕度表現,也最常見;熱輻射,是長期在高溫環境中工作,導致下肢血管擴張,血液淤積,而發生昏倒;日射病是由於長時間暴曬,導致排汗功能障礙所致。
對於患有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在高溫潮濕無風低氣壓的環境裡,人體排汗受到抑制,體內蓄熱量不斷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使心血管處於緊張狀態,悶熱還可導致人體血管擴張,血液粘稠度增加,易發生腦出血腦梗死、心肌梗等症狀,嚴重的可能導致死亡。
高溫對人們日常生活和健康以及國民經濟各部門都有一定的影響。高溫天氣使人體感到不適,工作效率降低,中暑、患腸道疾病和心腦血管等病症的發病率增多;因用於防暑降溫的水電需求量猛增,造成水電供應緊張,故障頻發;旅遊、交通、建築等行業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尤其在農業方面,高溫加劇了土壤水分蒸發和作物蒸騰作用,高溫少雨同時出現時,就會造成土壤失墒嚴重,加速旱情的發展,給農業生產造成較大影響。同時,持續高溫少雨還易引發火災,不僅對生態環境會造成破壞,還會危及國家和百姓生命財產安全。[2]

預防應對

高溫天氣高溫天氣
廣大公眾要及時關注氣象部門的天氣預報和高溫預警,並根據預報預警及時調整自己的出行安排,儘量避免在強烈陽光下進行戶外工作或活動。對老、弱、病、幼人群須提供防暑降溫指導,並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 注意事項

一要注意在戶外工作時,採取有效防護措施,切忌在太陽下長時間裸曬皮膚,最好帶冰涼的飲料;

二要注意不要在陽光下疾走,也不要到人聚集的地方。從外面回到室內後,切勿立即開空調吹;

三要儘量避開在上午10時至下午4時這一時段出行,應在口渴之前就補充水分;

四要注意高溫天飲食衛生,防止胃腸感冒;

五要注意保持充足睡眠,有規律地生活和工作,增強免疫力;

六要注意對特殊人群的關照,特別是老人和小孩,高溫天容易誘發老年人心腦血管疾病和小兒不良症狀;

七要注意預防日光照曬後,日光性皮炎的發病。如果皮膚出現紅腫等症狀,套用涼水沖洗,嚴重者應到醫院治療;

八要注意出現頭暈、噁心、口乾、迷糊、胸悶氣短等症狀時,應懷疑是中暑早期症狀,應立即休息,喝一些涼水降溫,病情嚴重應立即到醫院治療。

飲食
盛夏人們的吃喝問題是很重要的,這是因為當人在炎熱的環境中勞動時,體溫調節、水鹽代謝以及循環、消化、神經、內分泌和泌尿系統發生顯著變化,會導致營養消耗增加,從出汗中流失了不少水和營養素。而夏天人們食慾減退,也會限制了營養的吸收。專家建議:要注意補充一些營養素。要補充足夠的蛋白質,魚、肉、蛋、奶和豆類為好。
要補充維生素:新鮮蔬菜和水果如西紅柿、西瓜、楊梅、甜瓜、桃、李等,含維生素C尤為豐富;在穀類、豆類、動物肝臟、瘦肉、蛋類中維生素B含量較多。
要補充水和無機鹽:可食用含鉀高的食物,如水果、蔬菜、豆類或豆製品、海帶、蛋類等。多吃清熱利濕的食物:有西瓜、苦瓜、桃、烏梅、草莓、西紅柿、黃瓜、綠豆等。
另外,在夏天喝粥也是大有好處的。赤豆粥有補腎消水腫的功能,腎功能較差的人最好多食用。蠶豆粥對於慢性水腫和腎炎有好處。荷葉粥能解暑熱、清胃潤腸,止渴解毒。蓮子粥能健脾益氣,對腹瀉、失眠、遺精、白帶多等有好處。百合粥能潤肺止咳,養心安神,適合肺陰不足的老年人食用。冬瓜粥利水消腫,止渴生津,並有降血壓的作用。銀耳粥生津潤肺,滋陰養肺,可治療高血壓和慢性支氣管炎。黃芪粥可治脾虛所致的水腫。
防暑
夏季預防中暑應做到:
1.多喝水。夏季缺水,會使體溫太高,容易中暑。但是喝水不能是碳酸飲料。
2.穿柔軟寬鬆的衣服。夏天穿寬鬆柔軟的衣服有助於排汗,散熱。
3.防曬。最好待在舒適的環境裡,防止溫度太高。
4.身體降溫。可以用冰毛巾擦身體,進行物理降溫。
夏天人們特別容易口渴,需要隨時喝水,應該如何喝水才是科學的呢?
①飲水莫待口渴時,口渴時表明人體水分已失去平衡,細胞開始脫水,此時喝水為時已晚;
②大渴忌過飲,這樣喝水會使胃難以適應,造成不良後果。前人主張:“不欲極渴而飲,飲不過多”
,這是防止渴不擇飲的科學方法;
③用餐前和用餐時不宜喝水,因為進餐前和進餐時喝水,會沖淡消化液,不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長期如此對身體不利;
④早晨起床時先喝一些水,可以補充一夜所消耗的水分,降低血液濃度,促進血液循環,維持體液的正常水平。
防兩邪防貪涼
一防暑邪:“暑”為夏季的主氣,為火熱所化,獨發於夏季。這時暑熱之邪,可以耗散陽氣津液,造成汗出過多,體液減少而傷津,唇乾口燥,尿黃心煩等現象,這時就要及時救治了,這是夏季最常見的中暑現象。
防範措施——要保護好心神,具體有兩個方面:一是要有事可做,可使精神不空虛;二是要有較好的精神修養,可免除外界不良情緒的干擾,只要做好這兩點,精神自然會飽滿,這就是夏日精神調養的基本法則。
二要防濕邪:“濕”也為長夏之主氣,尤其在南方,天氣炎熱又多雨。因為濕邪重濁向下,特別容易傷害脾胃功能,而導致夏天人們消化不良的現象;濕氣也特別容易侵犯肌膚筋骨,所以,在夏天多發生皮膚病變和關節炎等。三伏時,由於高溫、低壓、高濕度的作用,人體汗液不易排出,出汗後不易被蒸發掉,因而會使人煩躁、疲倦、食欲不振,易發胃腸炎、痢疾等。長夏的濕邪最易侵犯脾胃的功能,導致消化吸收功能低下。
防範措施——中醫認為,在長夏季節的飲食原則宜清淡,少油膩,要以溫食為主。在我國南方,不少人有食辣椒的習慣,吃辣椒可以促進排汗、幫助消化、增加食慾,有一定好處。食暖的辦法很簡單,就是喝粥。養生家認為,在早、晚餐時喝點粥既能生津止渴、清涼解暑,又能補養身體。
三要防“貪涼”:防暑、防濕是夏天每個人都要做的事,而夏天取涼更是人們在炎熱的夏天獲取舒適生活的方法之一。但如果過度貪涼則容易感冒;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胃腸病;重者會患皮膚病和心血管疾病。而老年人和小孩出現各種症狀更加明顯。
防範措施——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室內外的溫差不宜過大,以不超過5℃為好。室內溫度不低於25℃。開空調的房間不要長期關閉,要經常通風。入睡後,最好關上空調。當在室內感覺涼意時,一定要站起來活動四肢和軀體,以加速血液循環。患有冠心病、高血壓、動脈硬化等慢性疾病的病人,尤其是老年人和關節痛患者,不要長期呆在冷氣環境裡。
避免空調病
如何避免空調病?——預防空調病要經常開窗換氣,最好在開機1-3小時後關機,要多利用自然風降低室內溫度,最好使用負離子發生器;室溫最好定在25-27攝氏度左右,室內外溫差不要超過7攝氏度,否則出汗後入室,會加重體溫調節中樞負擔,引起神經調節紊亂;有空調的房間應注意保持清潔衛生,最好每半個月清洗一次空調過濾網;辦公桌不要安排在冷風直吹處,若長時間坐著辦公,應適當增添衣服,在膝部覆毛巾加以保護;下班回家後,先洗個溫水澡,自行按摩一番,再適當加以鍛鍊,增強自身抵抗力。
小心汽車的空調病——空調車司機同樣要注意預防空調病。使用汽車空調時,也不要把溫度打得過低,車內外溫差最好在10攝氏度以內;不要在空調車內抽菸,不然就應把空調通風控制開關調到“排出”;不要在開著空調的停駛車裡睡覺,車內通風較差,發動機排出的一氧化碳滲漏到車內會使人中毒;停在烈日中的車最好不要馬上使用空調,應打開車窗讓熱氣排出,等車內溫度下降後再關閉車窗開啟空調。調整好情緒為夏季養生之關鍵。
應對中暑
高溫中暑常發人群為:高溫作業工人、夏天露天作業工人、夏季旅遊者、家庭中的老年人、長期臥床不起的人、產婦和嬰兒。若有人員中暑,其救護辦法為:
1.立即將病人移到通風、陰涼、乾燥的地方,如走廊、樹陰下。
2.讓病人仰臥,解開衣扣,脫去或鬆開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濕透,應更換乾衣服,同時開電扇或開空調,以儘快散熱。
3.儘快冷卻體溫,降至38度以下。具體做法有用涼濕毛巾冷敷頭部、腋下以及腹股溝等處;用溫水或酒精擦拭全身;冷水浸浴15至30分鐘。
4.意識清醒的病人或經過降溫清醒的病人可飲服綠豆湯、淡鹽水等解暑。
5.還可服用人丹和藿香正氣水。另外,對於重症中暑病人,要立即撥打120電話,請以求助醫務人員緊急救治。

高溫津貼

高溫天氣高溫天氣
高溫天氣不僅可能損害室外作業人員的身體,而且也極易引發安全事故,有統計數據表明,7、8、9三個月的安全事故占到全年事故的三成還多,對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構成了嚴重威脅。

當高溫已經超越了簡單的自然現象,越來越成為一個複雜的社會問題時,它“烤”驗的就不僅僅是市民,同時考驗著政府及公共管理部門的危機應急能力。由此可見,高溫勞動保護和高溫補助應該得到法律關懷和制度保障,國家和各級地方立法機構應該儘快將一定條件下的高溫天氣確定為自然災害的一種,用法律來保障高溫天氣下公民的健康權,明確高溫勞動保護的主管部門,並針對高溫條件下職工作業如何進行勞動保護給予具體規定,對從事野外、室外、高空、高熱等條件下勞動者的保障給予具體規定,對高溫勞動保護補助也予以明確,以確保勞動者的生命健康和安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