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安屯垃圾場

高安屯垃圾場

高安屯垃圾場位於朝陽區金盞鄉高安屯村,占地600畝,於2002年底建成並投入使用,主要承擔300餘萬朝陽區常住人口的生活垃圾的處理,設計垃圾處理量為每天1000噸。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垃圾處理量增長迅速,2008年以來,垃圾處理量猛增到每天3400噸至3700噸。

基本簡介

高安屯垃圾填埋場超負荷運行帶來的暴露作業面積氣味揮發是臭味產生的來源之一。臭味來源還有兩個方面:一是已到了填埋垃圾產生沼氣的旺盛時期,產氣量急劇增加,揮發到空氣中。二是2009年雨量較大,從各居住小區和農村地區收集而來的生活垃圾含水量增多,為避免在社區內影響居民,生活垃圾中的水分均在填埋場進行處理,而且填埋場還處於運轉期,還不能對雨水徹底進行隔離,造成滲瀝液增多而產生臭味。

高安屯垃圾場 高安屯垃圾場

垃圾填埋場深處,垃圾被大片的綠膜覆蓋。這些膜在陽光照射下散發出一股淡淡的塑膠味。為防止膜被垃圾發酵產生的氣體鼓起來,這些膜上壓了很多輪胎。一些管子豎在綠膜中間,它們是對付臭氣的導排氣井,能防止沼氣瀰漫。

高安屯垃圾場 高安屯垃圾場

在垃圾山各種各樣的生活垃圾正在被推土機推平、壓實,3台除臭車不停地噴灑藥水,給垃圾除臭。在垃圾滲瀝液處理中心,黑色滲瀝液發出惡臭,這些黑水經過密閉設備的處理變成了深褐色,再經過處理之後就變得無色無味,這些水達到了三級標準,可以直接排放到處理中心外的壩河中。如果繼續處理就是達標的中水,可以澆花、降塵。垃圾山的最外側罩著一層濾網,以防止一些輕體垃圾飛到處理中心外。濾網上方還安裝有噴頭進行藥物噴灑,再次除臭,使得空中的垃圾顆粒也不釋放出擾人的臭氣。

居民投訴

京東,朝陽界內,緊鄰通州,高安屯垃圾填埋場已存在十年。十年間,高安屯的垃圾山已高達數十米,而北京物資學院的2000餘名師生,已經“受了10年熏”。

被垃圾散發的氣味熏得“無法忍受”的通州居民紛紛投訴,通州區環保局出了一份書面說明:高安屯填埋場屬於朝陽區,通州無權管轄。事實上,高安屯污染問題,已爭論十年之久。污染源在朝陽,而受影響者在通州,一線之隔,問題久拖不決。朝陽區無害化處理中心高工方朴認為,本市各區自行建垃圾場的管理機制,是造成區與區之間矛盾的關鍵。市政管委高工、“垃圾專家”王維平則認為,即使由市政府統一協調,垃圾場選址問題也很難解決。

居住在垃圾場附近的柏林愛樂小區、蘋果派小區、萬象新天小區都可以聞到垃圾場發出的臭味兒。有的居民表示對政府出台的治理措施很有信心。有的居民稱,此前,也有相關部門表示將治理垃圾場的臭味,卻沒有效果。

除臭措施

增導排氣井不讓臭味散發

臭氣主要源於垃圾發酵產生的沼氣。原來設定的導氣井只是在正常壓力情況下將氣體抽出,造成臭氣瀰漫。2009年一季度,處理中心新增氣井66個,全場導排氣井達到196個。採用負壓技術,不等垃圾堆里的氣體上升就強行抽出,密閉輸送並燒掉,這樣就減少了沼氣瀰漫到空氣中的現象。

百分百覆蓋綠膜雨污分流

大面積的垃圾暴露作業是產生臭氣的主因之一,為此,垃圾場全蓋上綠膜,每天只能有小面積的垃圾裸露填埋,不能超過1000平方米,同時還要噴灑除臭劑。

大量雨水滲入垃圾使得垃圾再次浸泡腐壞,天氣炎熱或氣壓低時再蒸發飛散,也是臭氣產生的原因。2009年4月4日,填埋場雨污分流工程完工,有效控制了雨水進入填埋場,減少了滲瀝液處理壓力。

垃圾堆體全部膜覆蓋

投資9100萬元,對垃圾堆體全部進行膜覆蓋;2009年9月20日前完成6套負壓抽氣裝置並實現點燃,這種裝置能把濃度較低、在抽出後不能直接點燃的沼氣集中之後再點燃;加快沼氣發電和滲瀝液處理二期工程建設,增加3台高壓噴霧車和2套高竿噴霧裝置,加強現場除臭。此前,已採取了環長2100米高竿噴霧除臭、自主開發57個單體點燃器和1套負壓抽氣系統等治理措施。這種單體點燃器通過管道將沼氣抽出後直接點燃,能防止沼氣揮發到空氣中。高安屯處理垃圾滲瀝液的設施處理能力在440噸左右,還不能完全滿足需要。在2009年9月底相關設施建設完成後,滲瀝液的處理能力能達到550噸,基本能實現平衡運行。

4年內實現原生垃圾零填埋

朝陽區還將採取中長期措施,以保障高安屯衛生填埋場的運行不對周邊居民的生活產生影響。這些措施包括:加快生活垃圾綜合處理設施建設,2012年內實現原生垃圾零填埋;2009年底前建成沼氣發電三期工程;2009年增加綠化面積5萬平方米,增加植被吸附異味能力。尹秀峰表示,今後隨著朝陽區垃圾無害化處理中心的相關配套設施逐步建設完成,高安屯的垃圾處理能力將提高到4000噸/每天,而且,隨著垃圾回收、分類、加工的能力逐步提高,所收集的垃圾都將經過無害化處理後才進入填埋,這將有效消除臭味的產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