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麗與隋的戰爭發生在598年至614年。
背景
平原王在位早期,高句麗與中國維持著緊張而和平的關係。由於百濟與新羅聯盟的瓦解,高句麗南部相對平靜。586年,平原王將都城由平壤城遷至長安城(即今朝鮮平壤市區),直至高句驪滅亡。歷時83年。
589年,隋滅南陳統一中國後,隋開始要求周邊國家為其臣屬,並且得到了周邊所有國家的認可。高句麗表明對隋稱臣暗地卻廣泛徵兵,高句麗與隋朝的關係逐漸進入戰爭狀態。590年,高句麗平原王“治兵積穀,為守拒之策”,隨時準備迎戰隋朝大軍。高句麗曾多次小規模襲擊隋北部邊疆。對此隋文帝很不滿並致書平原王高湯,“遼水之廣,何如長江?高句麗之人,多少陳國?朕若不存含育,責王前愆,命一將軍,何待多力!”。 平原王接到詔書後大懼,不久後,居然被嚇出大病而死。高句麗嬰陽王繼位。
596年,隋的特使在突厥遇到高句麗在突厥的特使後,隋文帝傳書高句麗要求高句麗終止與突厥的軍事聯盟,停止對隋邊疆的騷擾並對隋表示臣服。高句麗嬰陽王雖然表面上接受了隋文帝的最後通牒,但第二年,597年,嬰陽王聯合靺鞨先發制人攻擊隋在河北的軍事駐地。
第一次戰爭(598年)
598年,隋文帝派他小兒子楊諒協高熲和大將周羅睺率30萬海陸大軍攻打高句麗。
漢王楊諒率陸路隋軍出臨渝關。時逢雨季,道路泥濘,糧草供應不上,軍中疫病流行,雖勉強進至遼水,但已無力投入戰鬥;水路隋軍由周羅喉率領,自東萊出海,直趨平壤城,在海上遇大風,船多沉沒。
周羅睺的海軍同時也是困難從從。雖然隋的海軍儘可能地靠著海岸前行,但海上的大浪使許多船隻顛覆。隋的海軍一拋錨休息,高句麗的先遣部隊就會出現進行襲擊。周羅睺和姜以式的5萬高句麗海軍在渤海交鋒。由於周羅睺先前已損兵折將,元氣大傷,大敗於高句麗。
史稱這次戰役中,隋軍損失慘重,楊諒別無辦法,只好撤退。不過也因此嚇壞了高句麗王,高元上書謝罪,自稱“遼東糞土臣元”,於是得到隋文帝的赦免。
第二次戰爭 (612年)
先期準備
604年,隋煬帝登基後,大修京杭大運河,將中國北部的政治中心與經濟發達的南方連線起來。這使得跨地區大規模運送軍隊成為可能。
611年,大運河建成後,隋煬帝開始募集軍隊。募集的軍隊被集中在現在的北京。據《隋書》記載,此次募集耗時數年,規模前所未有。一共動員了大約一百萬的作戰部隊。負責後勤和運輸的人員還要遠高於這個數字。整個軍隊的總數說法不一,估計在300萬到500萬之間。612年,隋的大軍開始出發。由於人數巨大,全部部隊用了40天才出發完畢。行進的部隊排成的隊綿延400公里。
遼東之戰
這年三月,隋軍進至遼水西岸展開。高句麗兵依遼水據守,隋先頭渡河的左屯衛大將軍麥鐵杖等戰死。數日後隋軍浮橋接成,依次渡河,殲滅東岸的高句麗軍萬餘人,乘勝進圍遼東城。
開戰前,隋煬帝下令隋將不得擅自作出任何有關作戰決定,必須先向他報告後再聽從命令。這使得隋朝軍隊在戰場上很被動。隋將在做每個決定的時候都要先派人向隋煬帝請示,這就延誤了軍情。每當城池將陷時,守軍便用緩兵之計,諸將為煬帝訓令束縛,不敢專擅,致使遼東城久攻不下,數十萬大軍困頓於一堅城之下。
六月,隋煬帝親至遼東城督諸軍攻城,同時命左翊衛大將軍宇文述等九軍共30萬人,越過高句麗諸城,向鴨綠水挺進,與水軍配合攻打平壤。
開戰前,隋煬帝下令諸將不得擅權,若高句麗投降,必須先向他報告後再聽從命令。這使得隋朝軍隊在戰場上很被動。在遼東城攻下之際,高句麗投降,諸將不敢做主,而派人向隋煬帝請示,這就延誤了軍情。高句麗的軍隊也因此有充足的時間進行重整。就這樣5個月過去了,始終沒拿下遼東城。於是,隋煬帝感到需要改變策略。
平壤之戰
隋煬帝的新戰略是在與高句麗在遼東周旋的同時,派海陸軍攻打高句麗的首都平壤。30多萬陸軍和20萬海軍構成的先遣隊就這樣出發了。
海上的進攻
隋的海軍先於陸軍到達了大同江。發現隋的陸軍沒有到達,嬰陽王派出了一小批軍隊與入侵的隋朝軍隊交戰。簡短的交鋒後,高句麗的軍隊假裝被擊敗並向城裡撤退。隋朝軍隊將領以為立功的大好時機已到來,帶領10萬軍隊開始攻平壤。
當隋朝軍隊來到平壤的外圍城堡時,發現大門敞開,牆上也無人把守。進入城堡後,發現地上放著錢財和武器。為了謹慎起見,隋朝軍隊將領下令禁止掠奪。當隋朝軍隊來到一個寺廟後,遭到了高句麗的伏擊。不過高句麗的軍隊並沒有取勝,然後就撤逃了。這次隋朝軍隊將領真的以為高句麗不行了,於是開始掠奪外圍城堡。
正當隋朝軍隊掠奪之時,一支由幾千人組成的高句麗先遣部隊對隋朝軍隊進行了伏擊。毫無防備的隋朝軍隊一時慌了手腳,不知所措,並開始向海邊撤退。史稱10萬隋朝軍隊僅有幾千人成功退出,顯然有誇張的成分。第一次單獨行動失敗後,隋朝軍隊的將領決定還是等隋朝部隊的陸軍到達後再圍攻平壤。
陸上的進攻
然而,隋煬帝派出的陸軍在路上也出了問題。在隋國內行軍,隋朝軍隊後勤很有保障。但一旦進入高句麗的國土,隋朝軍隊的後勤供應就會遭到高句麗的伏擊。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隋煬帝下令每個士兵都要自己攜帶食物。不過這大大加重了士兵的負擔。許多士兵為了減負,仍下的所帶的食物。等隋朝軍隊到達鴨綠江後,物資已嚴重缺乏。
在鴨綠江和平壤之間有一條青川江,高句麗大將乙支文德下令在清川江的上游修築堤壩蓄水。當隋朝軍隊到達清川江時,江水很淺。於是隋朝軍隊便涉水過江。正當隋朝軍隊過江之時,乙支文德下令開閘放水。數千隋朝軍隊被淹死。乙支文德隨後率領高句麗軍隊向入侵的隋朝軍隊發動了猛烈的進攻。據載30多萬陸軍僅有2700人返回。
第三次戰爭(613年)
613年,隋煬帝再次對高句麗發動進攻。這次又無功而返。在隋煬帝不在之時,楊素的兒子楊玄感謀反,隋煬帝被迫撤退回國鎮壓楊玄感。
第四次戰爭(614年)
在平息了楊玄感的叛亂後,隋煬帝614年又攻高句麗。右驍衛大將軍來護兒在畢奢城大敗高句麗軍,並乘勝向平壤進發。高句麗王高元大為恐懼,高句麗因連年傾國與隋作戰,已困弊不堪,乃遣使請降,並將去年在楊玄感造反後逃到高句麗的斛斯政交還給隋煬帝。隋煬帝接受了高元的投降,遂班師還朝。
後續
隋對高句麗的戰爭使隋朝國力銳減,並引發隋末民變。618年,隋朝滅亡。
隋朝對高句麗的連年征戰嚴重消弱了高句麗的國力。668年,在唐和新羅的聯合攻擊下,高句麗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