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玉笙

駱玉笙

駱玉笙(1914.8.31—2002.5.5),藝名小彩舞,她在70餘年的京韻大鼓藝術生涯中,研習繼承前輩的藝術成就,博採眾家之長,以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努力,創立了以字正腔圓、聲音甜美、委婉抒情、韻味醇厚為特色的“駱派”京韻,開拓了京韻大鼓藝術的新生面,達到了這一藝術形式的高峰;其代表曲目有《劍閣聞鈴》、《醜末寅初》、《紅梅閣》、《子期聽琴》、《和氏璧》及電視連續劇《四世同堂》主題歌《重整河山待後生》等;曾任第五、六、七、八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聯榮譽委員,中國曲藝家協會主席、名譽主席、天津市文聯副主席。

基本信息

人生經歷

晚年駱玉笙 晚年駱玉笙

駱玉笙(1914年—2002年),藝名“小彩舞”,她1914年出生在江南,自己根本不知道確切的出生地點。她剛剛6個月被送給江湖藝人天津人駱彩武做養女,“小彩舞”這個藝名最初就是這樣得來的。

駱玉笙從小就跟著養父母漂泊於上海、南京、武漢等地,從4歲起她就開始配合養父演出雜耍。常常是駱彩武在變魔術的時候,把駱玉笙變出來,讓她給圍觀的人唱上一段二黃。一個四、五歲的孩子,正是需要關心與呵護的時候,而駱玉笙卻已經在為衣食奔波了,有了傷心的事沒法對別人說,有了高興的事還是沒人聽,她只好用唱戲來寄託自己的喜怒哀樂。後來她回憶起自己的童年生活,總是無限感慨地說:“哎,我是唱著長大的。”

艱難的生活摔打出駱玉笙堅強的個性,奠定了她走向藝術高峰的基石。在上海的大世界,南京的夫子廟,漢口的大舞台,都留下了她演出的足跡。

1931年,在養父死後,17歲的駱玉笙正式演唱京韻大鼓,自17歲改唱京韻大鼓,1934年拜韓永祿為師,學劉(寶全)派大鼓曲目。

韓根據她的音色特點,為她設計獨特唱腔,使她後來獲“金嗓歌王”稱號。後兼采“少白(鳳鳴 )派”、“白(雲鵬)派”之長,形成“駱派”風格。早期以演唱悲曲見長。代表曲目有《劍閣聞鈴》、《紅梅閣》等。就這樣,繼劉寶全、白雲鵬、張小軒、白鳳鳴之後的又一位名家——駱玉笙,從此出現在中國的曲藝界,並且在後來獨領風騷達半個多世紀。早期以演唱悲曲見長。代表曲目有《劍閣聞鈴》、《紅梅閣》等。解放前錄製有《紅梅閣》、《大西廂》等唱片。

1984年參加電影《北京故事》的錄製 1984年參加電影《北京故事》的錄製

解放後,1951年參加天津曲藝團,不再稱藝名,改用本名駱玉笙。唱段以聲情激越、昂揚向上著稱,演唱的新編革命題材曲目《黃繼光》、《光榮的航程》等獲得讚譽。文革期間她沒有放棄自己對藝術的信念,1971年改任教學工作。文革後重登曲壇,197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被選為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曲藝家協會主席。

晚年駱玉笙的舞颱風采 晚年駱玉笙的舞颱風采

由於文革期間她沒有放棄對曲藝事業的追求,堅持練功,使得花甲之年重登舞台的駱玉笙仍然保持著自己充沛的舞台活力,1980年,津門曲薈時隔18年後再度拉開帷幕,這是一次天津曲藝界的盛會,名家雲集,在次演出活動中,她演唱了《子期聽琴》、《祭晴雯》等曲目,此後,歷屆津門曲薈也都能看到駱玉笙登場。1982年參加了京津兩地曲藝界紀念鼓王劉寶全先生逝世40周年的京韻大鼓專場,與孫書筠、閻秋霞等名家聯袂登台,演唱了經典的曲目《紅梅閣》、《和氏璧》。1984年她參加了電影《北京故事》的錄製,在電影中的現場演唱,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見左圖)。同年,攜弟子成功舉辦了一次“駱派京韻大鼓專場”,自此,駱派的影響力日漸盛大。

1985年,電視劇《四世同堂》攝製組以及著名作曲家雷振邦、雷蕾父女邀請駱玉笙為其錄製片頭曲《重整河山待後生》,一經播出,大獲成功,從此駱玉笙的名字響徹華夏大地,此時,駱玉笙已經年過古稀。

1993年第八屆津門曲薈,駱玉笙以80高齡演唱《擊鼓罵曹》,高難度的擊鼓動作依然完成得堪稱完美,成為一段佳話。

80年代末以後的駱玉笙,由於年齡的關係,登台的機會已經不多,演唱也以小段為主,但每每登台,熱情的觀眾便如趨之若鶩一般,可見駱玉笙三個字對曲藝觀眾的意義之大。

2002年5月5日,這位藝術大師因呼吸系統衰竭在天津辭世,享年89歲,她在寂靜中離開親人,離開她熱愛的文藝舞台和觀眾。駱玉笙曾任第五、六、七、八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聯榮譽委員,中國曲藝家協會主席、名譽主席、天津市文聯副主席;她爐火純青的藝術,在當今中華民族文化史上獨占一席,被中國人民和海外炎黃子孫譽為“國寶”。當時的國家領導人朱鎔基、李瑞環、胡錦濤、尉健行、李嵐清、丁關根、溫家寶等領導同志分別以不同方式對駱玉笙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並向她的親屬表示親切慰問。

2014年8月31日是京韻大鼓表演藝術家駱玉笙100周年誕辰。

藝術特色

二十世紀60年代為新作品《光榮的航行》裝腔 二十世紀60年代為新作品《光榮的航行》裝腔

她演唱的《劍閣聞鈴》,那低回婉轉的腔調,如泣如訴,使人如醉如痴似的, 當唱到“我的妃子呀……”,那份真摯深厚之感情, 一下子爆發出來,令人迴腸盪氣。

濃郁的抒情色彩使《劍閣聞鈴》明顯地不同於其他流派,當之無愧的成為了駱派最著名的唱段。在駱玉笙之前的京韻大鼓,特別是劉派的曲目,大多以敷演故事為主,而《劍閣聞鈴》卻以抒情為主,用哀婉淒涼的曲調,極力渲染秋風秋雨中行宮的蕭條寂寞,駱玉笙基於對唱詞的反覆品味,運用嫻熟的演唱技巧,細膩勾畫出唐明皇撫今追昔,悔、愧、怨、恨交織的複雜心情。使人聽後如飲醇醪,不覺醉入其中,堪稱不可多得的藝術精品。

這段節目她自40年代起演唱,50年始終不衰,並以此獲得金唱片獎。

駱玉笙也是一位優秀的曲藝改革家,她與她的弦師共同研究,在少白派的《擊鼓罵曹》的基礎上改單鍵擊書鼓為雙鍵擊花盆鼓,可看性大大提升,後來成為了她的代表作品之一。

藝術傳承

駱玉笙與弟子劉春愛 駱玉笙與弟子劉春愛

駱玉笙致力於京韻大鼓藝術的傳播,陸倚琴(1934-)、劉春愛(1949-)二人為其影響力最大的兩位弟子。晚年又收著名電影術表演藝術家王鐵成、京劇演員李夢熊、評戲演員王冠麗、台灣學生李紅為弟子,以圖把博大精深的曲藝藝術播撒的更加廣闊的空間。

駱派京韻大鼓的獨立派別地位自80年代得到承認以來,已經成為了京津鼓曲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駱派與劉派、白派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在駱派弟子的不懈努力下,如今喜愛駱派京韻大鼓的愛好者,尤其是青年人非常多,為這種曲藝形式的未來構築了美好的明天。

駱派京韻大鼓在天津的曲藝演出市場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演員眾多,除了著名國家一級演員陸倚琴和劉春愛之外,比較有名還有天津市曲藝團的馮欣蕊、李響,北京市曲藝團的李想等。業餘演員有李光榮、周玉蘭、魏俊英、李鳳霞等。在眾多演員們的努力鑽研下,駱派京韻大鼓演出的曲目除了駱玉笙晚年常演的幾個節目之外,早年的經典曲目《七星燈》、《汜水關》、《黛玉焚稿》、《大西廂》、《哭黛玉》等節目再舞台重新恢復上演。

主要作品

代表作品

代表作:京韻大鼓《劍閣聞鈴》、《醜末寅初》及電視連續劇《四世同堂》主題曲《重整山河待後生》。其中《劍閣聞鈴》是駱派京韻大鼓的最具特色代表作,60年代曾被拍攝成電影。

主要作品

駱玉笙 駱玉笙

《劍閣聞鈴》(演唱了多半個世紀,如今已成為一代絕唱)、《紅梅閣》(哀婉曲折的行腔,時而深沉,時而激越,動人心弦)、《子期聽琴》、《伯牙摔琴》、《擊鼓罵曹》、《和氏璧》、《祭晴雯》、《醜末寅初》、電視劇《四世同堂》主題曲《重整河山待後生》。

早年曾上演過《七星燈》、《汜水關》、《關黃對刀》、《馬失前蹄》、《戰長沙》、《義釋黃忠》、《南陽關》、《古城會》、《草船借箭》、《刺湯勤》、《華容道》、《博望坡》、《百山圖》、《游武廟》、《徐母罵曹》、《白帝城》、《連環計》、《探晴雯》、《孟姜女》、《哭黛玉》、《黛玉焚稿》、《金定罵城》、《單刀會》、《哭祖廟》、《狸貓換太子》、《懷德別女》、《趙雲截江》、《大西廂》、《活捉三郎》、《坐樓殺惜》、《鬧江州》、《桃花莊》、《長坂坡》、《寧武關》等節目。自文革後,駱派作為獨立派別存在的地位受到廣泛承認,駱玉笙不在演唱以上早期的曲目,著力演唱派別風格差異明顯的曲目,並編演了很多旋律豐富音樂化性質更濃的小段,使得里駱派京韻大鼓在創新上走在了鼓曲藝術的前列,這些小段中,最成功了是《萬里春光》,至今仍在舞台傳唱。

創編作品

新編歷史題材作品:《和氏璧》、《祭晴雯》、《臥薪嘗膽》、《將相和》、《正氣歌》;紅色題材作品:《光榮的航行》、《邱少雲》、《黃繼光》、《夜請李月華》、《梅懷青》、《黎明的讚歌》、《韓英見娘》;經典小段:《文人與酒》、《萬里春光》、《金門潮》、《送瘟神》、《楊開慧》,其中很多節目至今仍在舞台常演不衰。

唱片出版

駱玉笙她在70餘年的京韻大鼓藝術生涯中,研習繼承前輩的藝術成就,博採眾家之長,以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努力,創立了以字正腔圓、聲音甜美、委婉抒情、韻味醇厚為特色的“駱派”京韻,開拓了京韻大鼓藝術的新生面,達到了這一藝術形式的高峰。

駱玉笙早年劇照 駱玉笙早年劇照

中國唱片總公司特別編輯製作了《駱玉笙京韻大鼓珍版典藏》雷射唱片專輯,出版發行,謹此獻給鼓曲演唱大師駱玉笙。

上一世紀80年代,在駱玉笙演唱的黃金時代,中國唱片總公司邀請她進行了一次立體聲唱片錄音,其中有《劍閣聞鈴》、《紅梅閣》、《子期聽琴》、《伯牙摔琴》、《擊鼓罵曹》、《祭晴雯》、《和氏璧》、《醜末寅初》等十幾個段子,幾乎囊括了她晚年所有代表性曲目。這次演唱、錄音十分圓滿,此後她曾經表示,這些錄音是她所有錄音中最好的。

中唱公司發行的CD光碟就採用了這次錄音。除此之外,還特別將北京電視台製作的專題節目《金嗓歌王駱玉笙》,製作成雷射視盤。

人們從中不僅可以看見她的音容笑貌,而且還能追溯她的生平及藝術成就。另外在專輯的文字資料當中,配有十餘幅駱玉笙生前各個時期的珍貴照片:有著名曲藝理論家薛寶琨特別撰寫的評介文章:所附《駱玉笙年表》,簡明扼要,可以從中窺見她的藝術成長的軌跡。

《鼓曲大師駱玉笙京韻大鼓珍版典藏》專輯曲目:

CD1

01.劍閣聞鈴

02.醜末寅初

03.和氏璧

04.祭晴雯

CD2

駱玉笙定妝劇照 駱玉笙定妝劇照

01.子期聽琴02.俞伯牙摔琴

03.文人與酒

CD3

01.紅梅閣

02.將相和

03.風雨同舟

CD4

01.擊鼓罵曹

02.碧天雲外

03.臥薪嘗膽

04.重整河山待後生

獲獎時間

1. 1989年,駱玉笙以電視連續劇《四世同堂》主題曲《重整河山待後生》獲得“建國40周年最令人難忘的歌曲一等獎”

駱玉笙(二十世紀30年代) 駱玉笙(二十世紀30年代)

2. 1989年10月12日,駱玉笙榮獲首屆金唱片獎

中國唱片總公司為慶祝中國唱片出版事業40周年,在北京隆重舉行第一屆中國金唱片獎;共設2個獎項,88個單位和個人獲獎。

3. 1992年2月4日,駱玉笙參加文化部春節電視晚會播出,演唱京韻大鼓《金門潮》 1992年文化部春節電視晚會在中央電視台一套播出。

4. 1995年1月31日,駱玉笙參加1995年文化部春節電視晚會,演唱京韻大鼓《賀新春》 1995年文化部春節電視晚會在中央電視台一套播出。

任職榮譽

駱玉笙曾先後擔任天津人民廣播電台說唱團副團長、天津市曲藝團副團長。

1978年至1997年,連續4屆當選為全國政協委員。1985年當選為中國曲協主席(後任名譽主席)。

獲天津市特級勞動模範稱號、建國40周年最令人難忘的歌曲一等獎(重整河山待後生),1989年榮獲中國金唱片獎。

京韻大鼓演員

京韻大鼓是清末民初形成並流行於北京、天津地區的曲藝形式。由當時的鼓書藝人劉寶全等把原用河北語音演唱的木板大鼓改用北京語音演唱,廣泛吸收京劇唱腔及北京流行的民間曲調創製新腔,並在木板大鼓原有伴奏樂器三弦外,增加了四胡和琵琶,形成了一直流傳至今的京韻大鼓。
白鳳鳴 | 白雲鵬 | 馮欣蕊 | 侯月秋 | 金慧君 | 李世明 | 良小樓 | 林紅玉[京韻大鼓演員] | 林文彬 | 劉寶全 | 劉春愛 | 陸倚琴 | 駱玉笙 | 喬鳳樓 | 孫書筠 | 湯敏 | 王惠 | 王莉 | 小嵐雲 | 小映霞 | 徐德亮 | 閻秋霞 | 楊雅琴[京韻大鼓演員] | 於會江 | 張秋萍[演員] | 趙桐光 | 趙學義 | 孫洪宴 | 王文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