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幼年師從周子宸,學習京韻大鼓,後向弦師王禎祿學藝。12歲開始登台,1948年在群英戲院演出,與章翠鳳輪流擔任大軸,開始成名。其後她在與白雲鵬先生的同台演出中,學其所長,成就自身藝事。
她的嗓音調門兒不高而深沉渾厚,在學習劉派京韻大鼓基礎上吸取少白派的某些唱腔,更多的在中、低音區域發展,且善用鼻音,演唱低回委婉,韻味醇厚,嗓音低而動聽,頗似京劇之楊寶森派。其京韻表演擬人狀物逼真自然,表情動作簡約傳神、繁而不冗。能於演唱中準確傳達人情事理,使傳統功力與現代意識得到較好的統一,擅於演唱表達情感的作品,例如《金定罵城》《七星燈》《白帝城》《懷德別女》等。
侯月秋1955年參加天津市和平區曲藝隊(後為天津市和平區曲藝雜技團)。她除演出傳統曲目外,還有現代曲目《錦繡村莊》及歷史題材曲目《大鬧忠義堂》等。“文革”中被迫轉業。1980年以原和平區曲藝雜技團的班底成立實驗曲藝團,侯月秋煥發了藝術青春,恢復團內業務演出,與白派京韻大鼓閻秋霞輪流擔任大軸。1979年錄製了《刺湯勤》的實況錄音,在演繹這個驚險的節目中,她與他的丈夫、三弦樂師韓德榮婦唱夫隨的精彩配合很好的烘託了節目的氣氛,給觀眾留下了美的享受,成為一段曲藝節目的極品。在1980年第二屆津門曲薈上演唱了《金定罵城》和《白帝城》,留下了珍貴的錄像資料。1982年因患癌症逝世,享年59歲。弟子有馬希英、劉秀英等。
她留下的音像資料有《刺湯勤》《金定罵城》《白帝城》《博望坡》《鬧江州》《草橋店》,以及與劉鳳霞(京韻大鼓演員)、周文如(梅花大鼓演員)合唱的聯珠快書《草船借箭》。
人物言談
侯月秋對趙學義說:“《金定罵城》是你們白家的活,應該還給你們白家。”
侯月秋在文革後復出,《金定罵城》成為她的拿手曲目。但《罵城》確係白雲鵬首演,留有早期唱片為證,且還帶有木板大鼓和劉派大鼓的痕跡。
後來,“少白派”也唱《罵城》,劉派的眾多女弟子如:孫書均、桑紅林、小映霞等皆拿手。駱玉笙也唱過。
閻秋霞繼承白派曲目不過十一、二段,《罵城》也在其中。但自從文革後,與侯老同在實驗曲藝團輪流擔綱攢底,閻老就不動這塊活了。
二老的藝品絕對是一流的。兩人在晚年打擂台一直打到侯老故去,但兩人從來不互相詆毀,只是在藝術上較量。韓德榮同時為二老操弦,雖與侯是一家人,但輔佐二人無不盡心盡力地一個樣兒看待。閻老礙於侯老已經在觀眾中唱紅了《罵城》,也就不再輕易唱了。
趙學義上《罵城》時,曾問藝於侯老,於是引出了上面那一番話。
侯老臨終前,手拉著閻老的手,說了一番肺腑之言。二老一笑泯千“仇”!這些事都成為流傳佳話。
閻老晚年給趙學義、張雅麗上過《罵城》。《罵城》也是閻老給趙學義上的最後一塊活。
1982年,侯老死於子宮癌。1988年,閻老死於脈管炎。二老過早地離開,是曲藝的一大損失。
京韻大鼓演員
京韻大鼓是清末民初形成並流行於北京、天津地區的曲藝形式。由當時的鼓書藝人劉寶全等把原用河北語音演唱的木板大鼓改用北京語音演唱,廣泛吸收京劇唱腔及北京流行的民間曲調創製新腔,並在木板大鼓原有伴奏樂器三弦外,增加了四胡和琵琶,形成了一直流傳至今的京韻大鼓。 |
白鳳鳴 | 白雲鵬 | 馮欣蕊 | 侯月秋 | 金慧君 | 李世明 | 良小樓 | 林紅玉[京韻大鼓演員] | 林文彬 | 劉寶全 | 劉春愛 | 陸倚琴 | 駱玉笙 | 喬鳳樓 | 孫書筠 | 湯敏 | 王惠 | 王莉 | 小嵐雲 | 小映霞 | 徐德亮 | 閻秋霞 | 楊雅琴[京韻大鼓演員] | 於會江 | 張秋萍[演員] | 趙桐光 | 趙學義 | 孫洪宴 | 王文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