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特峰

馬特峰

馬特峰(德語:Matterhorn,義大利語:Monte Cervino,法語:Mont Cervin)是阿爾卑斯山脈中最著名的山峰。馬特峰的位置在瑞士、義大利邊境,附近是瑞士瓦萊州小鎮采爾馬特和義大利亞奧斯他谷的小鎮布勒伊-切爾維尼亞(Breuil-Cervinia)。馬特峰的名稱是由德語“Matt”(意為山谷、草地)和“horn”(意為山峰呈錐狀像一隻角)。馬特峰是一個有四個面的錐體,分別面向東南西北。每一個面都非常陡峭,因此只有少量的雪黏在表面,間中發生的雪崩把過多積雪推到峰下的冰川里。登峰者慣常從東北角的Hörnli山脊上山。馬卡魯峰(Makalu)位於中國與尼泊爾邊境、珠穆朗瑪峰東南約24千米,海拔8,462米,是世界第5高峰。

介紹

馬特峰馬特峰是阿爾卑斯山脈中最後一個被征服的主要山峰,海拔4478米,位置在瑞士、義大利邊境,附近是瑞士瓦萊州小鎮采爾馬特和義大利亞奧斯他谷的小鎮布勒伊-切爾維尼亞(Breuil-Cervinia)。
馬特峰是美國著名派拉蒙電影公司LOGO的原型。馬特峰一柱擎天之姿,直指天際,其特殊的三角錐造型,更成為阿爾卑斯山的代表,每當朝暉夕映,長年積雪的山體折射出金屬般的光芒,攝人心魄。 對觀光客而言,馬特峰只是一個遙不可及美景,然而對登山家而言,馬特洪峰卻是一處像自己極限挑戰的登山處,由於地勢極為陡峭險峻,許多登山家就視馬特洪峰為高難度挑戰。

英國登山運動員愛德華·懷伯爾於1865年首次率隊成功地登上馬特峰。第一次成功登峰之舉卻是一宗悲劇。登山隊一行共7人,當一根繩子被拉斷時,其中有4人從北面墜下而喪命。有一名登山隊員的屍體未能找到。

路線

馬特峰馬特峰

馬特峰最簡易的一條路線:登上馬特峰需要一定技術,它的難度在於需要全程以攀岩方式前進,而並非是徒步路線。最後衝刺的雪坡是70度,已經是整個路段比較容易的了。所以,每年至少有15人因為缺乏經驗、落石或路線太擁擠等原因而魂斷馬特峰。

地理地貌

馬特峰 地理位置馬特峰 地理位置

馬特峰是一個有四個面的錐體,分別面向東南西北。每一個面都非常陡峭,因此只有少量的雪黏在表面,間中發生的雪崩把過多積雪推到峰下的冰川里。
雖然馬特峰外形突出、山勢雄偉,但如果以山峰突出高度計算,馬特峰在阿爾卑斯山中卻100名不入。原因是附近的山峰如羅莎峰、Dom、Liskamm及魏斯峰的海拔高度都比馬特峰高。
馬特峰以其壯麗的外形以及聳立於瑞士采馬特村的地勢而聞名。它並不是阿爾庫斯山脈的最高一座山,甚至也不是瑞士的最高峰。但是,它有4條頗具特色的山脊以及賦予它金字塔形狀的4個面。它巍然屹立,並且附近沒有別的山峰,因此它的美麗更引人注目。

文化影響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迪士尼樂園內的“馬特洪雪橇”(MatterhornBobsleds)過山車,就是建於一座仿照馬特峰的假山上,比例是1/100,高147呎。

瑞士三角朱古力(Toblerone)形狀的意念來自馬特峰,包裝上亦以馬特峰為商標。

派拉蒙電影公司開場片段的山峰商標常被誤認為是馬特峰,其實那是美國猶他州的BenLomond山。

攀登史

阿爾卑斯山脈大約形成於4000萬年以前。當時地殼的兩大板塊相互碰撞,將岩層抬升,成為一條褶皺山系。馬特峰是阿爾卑斯山脈中最後一個被征服的主要山峰。原因不只在於攀登技術上的種種困難,也在於此峰陡峭的外形給予早年攀山者的心理恐懼。攀山家們大約於1858年左右開始嘗試征服馬特峰,他們多數選擇從南邊登山,事實上南面路線比較困難,他們經常發現自己身處濕滑的岩石上而決定放棄前進。
1865年7月14日,愛德華·溫珀、查爾斯·赫德森、弗朗西斯·道格拉斯(FrancisDouglas)、道格拉斯·哈多(DouglasHadow)、米歇爾·克羅(MichelCroz)和彼得·陶格瓦爾德斯(PeterTaugwalders)父子從采爾馬特登山,成為首支成功登上馬特峰的登山隊。不幸地是,下山的時候米歇爾·克羅、道格拉斯·哈多、查爾斯·赫德森和弗朗西斯·道格拉斯四人發生意外,墮進1,400米以下的冰川里身亡。事後,除道格拉斯的屍首不能尋回外,其餘三人都葬在了采爾馬特
三天后,讓-安托萬·卡雷爾(Jean-AntoineCarrel)帶領的團隊成功從南邊登頂。尤利烏斯·埃利奧特(JuliusElliott)在1868年成為第二支從采爾馬特登頂的登山隊,同年約翰·廷德樂、J·J·馬基納斯(J.J.Maquinaz)與J·P·馬基納斯(J.P.Maquinaz)成功跨越山峰。露西·沃克和梅塔·布雷武特在1871年分別成為首名及次名攀登馬特洪頂峰的女性。
現在,登山者一年四季都可從馬特峰的每個面或山脊登峰。在夏季由采爾馬特從Hörnli上山的人駱驛不絕。登上馬特峰需要一定技術,但對老手來說不算困難(難度評級為AD,請參閱難度評級),在部分路段更設有固定繩索輔助登山者。雖然如此,每年總有數人因為缺乏經驗、落石或路線太擁擠等原因而意外身亡。登山者通常先由采爾馬特乘黑湖纜車(SchwarzseeCableCar)上山,然後步行上海拔3,260米的Hörnli-hütte,在大石屋裡待一晚。登山者須於第二天早上4時出發登頂,以確保他們可以在下午的雲霧及風暴到來前平安下山。
除Hörnli外,登山者可選擇其他路線如義大利脊(ItalianRidge)(難度評級為D)、ZmuttRidge(難度評級為D)及難度最高的北面路線(難度評級為TD+)(到1931年才被施密德兄弟(ToniSchmid與FranzSchmid)征服,因此該路線又稱為施密德路線。

特色

馬特峰以其壯麗的外形以及聳立於瑞士采馬特村的地勢而聞名。它並不是阿爾庫斯山脈的最高一座山,甚至也不是瑞士的最高峰。但是,它有4條頗具特色的山脊以及賦予它金字塔形狀的4個面。它巍然屹立,並且附近沒有別的山峰,因此它的美麗更引人注目。阿爾卑斯山脈大約形成於4000萬年以前。當時地殼的兩大板塊相互碰撞,將岩層抬升,成為一條褶皺山系。
彼林是一位意志最為堅強的嚮導。他有一個綽號叫做“山中的狼”。他曾下決心說,在登上馬特峰達150次之前決不退休。可是,他的體力和技能終於消耗殆盡,他倒下死去了。但他已作了144次成功的攀登,幾乎達到了他的目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