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馬樹鎮地處兩市(昭通、曲靖)、兩縣(會澤、巧家)、六鄉鎮(爐房、大橋、迤車、老店、鉛廠、崇溪)結合部,號有巧家“東南大門”之稱,位於東經103°2′至103°24′,北緯26°41′至26°52′之間;最高海拔老黑箐梁子3202米,最低海拔木橋重源2080米,年平均降雨量900—1165毫米,年平均溫度6.2℃—10.7℃,年平均陰天日數達150—200天。國土面積291.2平方公里,其中有耕地面積148500畝,人均占有5畝;森林履蓋率達47%,牧草地面積達15.42%,水域面積占1.5%,人口密度95人/平方公里。馬樹鎮轄8個村民委員會,230個村民小組,總戶數6818戶30783人,居住著漢、彝、苗、布依、僳僳等五個民族,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1.5%;現有村國小24所,其中:公校17所,民校7所,單小5所,有教職工182名。2004年馬樹鎮糧食總產量986萬公斤,人均有糧350公斤,年人均純收入911元。糧食作物主產馬鈴薯、玉米、燕麥、蕎子;經濟作物有油菜籽,綠肥籽。樹木以華山松為主,雜木林為輔,還有少量杉樹和經濟林果。
自然環境
“四匹梁子兩條河,群山環繞盆地邊,水源豐富災頻繁,糧食有餘不增錢”成了馬樹的真實寫照。境內以山間盆地、山地與河谷深切割地形地貌為主,河湖密布,山水相連,公路如織,綠樹成蔭。全市最大的馬樹國營躍進林場擁有18.3萬畝森林面積。蘊育著綠色銀行的無限生機。睡醒的馬樹河蘊藏著豐富的水利資源,正在被商家開發利用;地里的萬畝油菜花和綠肥花一望無垠,時時招惹著蜜蜂的親睞,海壩里“千畝樣板、百畝連片”的玉米單株定向密植移栽技術使農民償到了增加科技含量的甜頭;上千畝的“濕地”保護,讓人們對滄桑巨變的馬樹浮想聯翩;大海子、孔家營水庫成了上百隻黑頸鶴和野生黃鴨的棲息地,也成了休閒者垂釣、溜凍的好處所;盛夏到大白路梁子採食漫山遍野的杜鵑花、搞集體野炊,端陽節到會巧交界的磨盤山對歌,看昭魯壩子,秋天到大白路採摘楊梅回家泡酒、制灌頭等已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河流蜿蜒,群山翩躚,奔流不息的馬樹河仿佛正將馬樹招商引資、大力發展私營經濟取得的成功經驗向外傳播。
馬樹主要由兩大山系(磨盤山、老黑箐梁子)、兩河(馬樹河、小河塘河)、一個壩子(馬樹海壩)構成西南高、東北低的緩坡傾斜地帶。氣候潮濕冷涼,屬典型的中溫帶氣候,春寒、倒春寒及秋澇等自然災害頻繁,無災不成年已成了人們的口頭禪。面對惡劣的自然條件,馬樹鎮歷屆黨委政府並沒有被困難嚇倒,尤其是近年來,鎮領導雖換了若干屆,但真抓實幹、求真務實地帶領馬樹鎮人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作風依然沒有改變。為改變馬樹基礎設施脆弱、科技文化滯後、市場經濟觀念淡薄、農村貧困面大、人口增長過快,返貧現象突出等現狀。黨委、政府制定了:“圍繞一個目標、抓住三大機遇、發揮四大優勢、實施五大工程、強化四個保證、培植五項產業”的工作思路很抓落實。即圍繞民眾脫貧致富奔小康這一目標,抓拄撤鄉設鎮;被列為白鶴灘電站建設肉、禽、蛋供應基地;巧威、巧蒙公路建設馬樹成了當前出巧入昆的唯一通道的機遇。發揮四大優勢:即利用地處會巧交界的區位優勢,擴大小城鎮建設規模;利用飼草、飼料充足優勢,大力發展以生豬飼養為支柱的畜牧業;利用馬樹河、小河塘河水利資源豐富的優勢,積極爭取小海子水庫、孔家營水庫和三家村等電站建設;利用交通便利的優勢,大力發展二三產業。實施五大工程:即以集鎮建設為龍頭的基礎工程;以改善特困民眾住房和人畜混居狀況為主的扶貧安居工程;以實施“兩基”攻堅工作為目標的希望工程;以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為主線,確保農民增收為目標的富民工程;組織農村剩餘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實施的勞務輸出工程。強化四個保證:即以鎮黨委為核心、經濟建設為中心、充分發揮人大的監督職能、調動馬樹鎮幹部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必須強化機關幹部職工的思想、組織、作風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以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培植五項產業:即培植地膜早熟馬鈴薯、畜牧業、返季蔬菜、油菜籽和中藥材產業。
旅遊概況
馬樹鎮地處兩市、兩縣、五鄉鎮結合部,俗有巧家“東南大門”之稱;最高海拔老黑箐梁子3202米,最低海拔木橋蟲源2080米,年平均降雨量900—1165毫米,年平均溫度6.2℃—10.7℃。國土面積291.2平方公里,森林履蓋率達48%,牧草地面積達20%,水域面積占1.5%。馬樹鎮轄8個村民委員會,230個村民小組,217個自然村,總戶數7226戶31578人,居住著漢、彝、苗、布依、僳僳等五個民族,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1.5%。
樹鎮有著巧家縣最大的馬樹海壩壩子,“四匹梁子兩條河,群山環繞盆地邊”是馬樹的真實寫照。境內以山間盆地、山地與河谷深切割地形地貌為主,河湖密布,山水相連,公路如織,綠樹成蔭。全市最大的馬樹國營躍進林場擁有19.2萬畝森林面積,蘊育著綠色銀行的無限生機。睡醒的馬樹河蘊藏著豐富的水利資源,數十萬畝連片油菜花和綠肥花、洋芋花一望無垠,時時招惹著蜜蜂的親睞,海壩“千畝樣板、百畝連片”的玉米單株定向密植移栽技術使農民償到了增加科技含量的甜頭;幾千畝的“濕地”保護,千百年來形成的海筏,數百年的古礦洞,讓人們對滄桑巨變的馬樹浮想聯翩;大海子、孔家營水庫是巧家縣為數不多的濕地效益和價值較高的具有代表性的重要生態系統,也是該縣防控禽流感野生動物疫病監測的重點地區,在這裡棲息著黑頸鶴、灰鶴、斑頭雁、綠頭鴨、蒼鷺、白鷺等十多種千餘只國家和省級重點保護動物,其中黑頸鶴達600餘只。2002年以來,國際鶴類基金會、雲南省林業廳和貴州環保局聯合組織的“雲貴高原鶴類和大型水禽調查”將該濕地確定為觀測點。大海子濕地以休閒而著稱,成為了人們休閒觀光的一道亮麗風景,也是人們茶餘飯後話把的聖地。大白路梁子千畝連片的杜鵑花讓人浮想聯翩,漫山遍野一片白,人間純潔莫過於它,盛夏到大白路梁子採食漫山遍野的大白花、搞集體野炊,端陽節到會巧交界的磨盤山對歌,看昭魯壩子,秋天到大白路採摘楊梅回家泡酒、制灌頭等已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河流蜿蜒,群山翩躚,奔流不息的馬樹河仿佛正將馬樹旅遊經濟的發展向外傳播,指引著人們前來觀光旅遊,一睹它那迷人的風采。
資源概況
馬樹鎮地處巧家縣東南方,是滇東北的農牧大鎮,國土面積291.2平方公里,最高海拔3202米,最低海拔2080米,年平均氣溫8℃。馬樹鎮轄8個行政村,23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0914人。豬多糧多是馬樹鎮得天獨厚的優勢,人均占有糧食和生豬出欄均居全縣第1位,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60%。
1、區位獨特。馬樹鎮地處兩市(昭通、曲靖)、兩縣(會澤、巧家)、五鄉鎮(爐房、大橋、迤車、老店、崇溪)結合部,距省會昆明市220公里,距昭通市140公里,距曲靖市230公里,集鎮繁榮,交通便捷,便於原材料的調運和畜產品的運輸。
2、資源豐富,畜牧業發展基礎較好。馬樹鎮具有寬廣的土地和豐富的草料資源,馬樹鎮實有耕地面積140000餘畝,除種植玉米、洋芋等糧食作物55454畝外,還種植綠肥、蘿蔔、蔓菁、紅麥等青綠飼料20000餘畝,為發展畜牧業提供了有利的物質條件。馬樹鎮是全縣的畜牧發展大鎮,生豬產業是馬樹鎮的傳統產業和優勢產業,多年來鎮黨委、政府把生豬產業作為調整農村經濟新框架的產業來抓,作為馬樹鎮重點工作之一,作為一項富民工程、強鎮產業專題推進,生豬產業得到了健康快速發展,在全縣具有帶動示範作用。在生產上已從農戶散養向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在品質上已由傳統品種向長白、約克、杜洛克等良種瘦肉型豬轉變。在當前生豬價格不斷攀升的市場機遇和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的政策機遇前,馬樹鎮養豬業更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預計2007年底,馬樹鎮出欄商品畜50000餘頭(只),產肉4200噸,其中生豬出欄44000頭,產肉4000噸,加上爐房、崇溪、老店、大橋、迤車等周邊鄉鎮全年可出欄商品畜190000餘頭(只),產肉16000噸,其中生豬出欄160000頭,產肉16000噸。馬樹鎮乃至全縣畜產品均未實現初、深加工,以賣原始產品為主。該項目建成後可大大提高畜產品附加值,具有十分顯著的經濟效益。
一、肉食品深加工。2008年,馬樹鎮實施招商引資工作,成功引進800萬元建設生豬定點屠宰場,占地14.7畝,正在建設中。馬樹鎮肉食品出口純屬於資源型,整合周邊縣及鄉鎮年出欄生豬、牛等約80萬頭(匹)以上,今後馬樹鎮計畫將建設肉食品精深加工廠。肉食品精深加工廠,計畫投入資金達3000萬元以上,占地約30畝左右。
二、澱粉加工廠。馬樹鎮屬馬鈴薯生產大鎮,整合會澤大橋、迤車、巧家爐房、崇溪、老店、藥山、新店等處的馬鈴薯,每年約在100萬噸以上,可在馬樹鎮建設一個澱粉加工廠。澱粉加工廠計畫投資400萬元以上,占地約10畝。
三、油菜籽加工廠。馬樹鎮土地寬廣,具有大量的油菜籽,可在馬樹鎮建設一個油菜籽加工廠。油菜籽加工廠計畫投資100萬元以上,占地約5畝。
四、馬樹鎮小米地、草皮地等村有豐富的礦源,可以進行礦產開發,建立冶煉廠等。
五、馬樹鎮將進一步加大集鎮建設力度,可對集鎮開發進行招商引資。
民間藝術
馬樹鎮作為巧家縣的一個重要畜牧基地,不但生豬養殖業也逐漸發展起來了,人們的生活水平蒸蒸日上,在這人傑地靈、山青水秀的馬樹,熱情好客,喝大碗酒,吃老豬腳火腿,感受苦蕎飯帶來的美味,成為了馬樹人民召待客人一種熱情方式,讓你對它又愛又恨,愛他的美味與熱情,恨大碗酒的不醉不歸、一醉芳休。這些都還不算,如果你到馬樹,一定到大海子濕地感受一下濕地的魅力,欣賞一下黑勁鶴的舞姿,眺望一下美麗的田園風光,一定要去孔家營羊棚去感受一下花氈的藝術,看看老人如何傳承一項精細的民間藝術。
馬樹鎮孔家營村羊棚自然村一向鮮為人知,自從洪順章的花氈在“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展出後,熟悉他的人也就越來越多。馬樹花氈製作,據說起源於清初,由一名來自四川的工匠傳到當地,在花氈最鼎盛的時期,曾經是進京的貢品。2005年,巧家擀氈技藝被列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而馬樹花氈幾乎囊括了擀氈的全部工序,並在後期加工中,則提升了這項技藝的文化和審美價值。繪製花氈圖案時,非常講究心靜、手淨、眼近,整個過程完全是在完成一件藝術品。花氈色彩對比強烈,圖案樸拙,方圓不一,畫面豐富,梅花鹿、蝴蝶、獅子、魚、喜鵲、松、鶴等皆可入畫,熱烈喜慶,反映了老百姓對幸福生活的祈求與理解。過去花氈主要是床氈,即家境富裕者或是婚禮時用。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生活內容的變化,現在又增加了桌氈(用於桌面裝飾),氈包(用於鋪椅子或汽車座墊),奧運福娃,“貝貝”、“京京”、“歡歡”等圖案已進入了花氈的擀氈之列。花氈上的十二生肖個個活靈活現、惟妙惟肖、躍躍欲試,其中,取名為“歡歡”、“晶晶”的圓圓的、紅彤彤的花氈會一直地朝著人“微笑”。馬樹花氈的展出,使羊棚自然村及洪順章等人在昆明、昭通等地聲名遠播。
民俗文化
馬樹花氈圖案蘊涵的文化意義
鹿:造型最早來自漢代“鹿銜草”。 “鹿”是取其與“祿”諧音的象徵寓意,所以“鹿:包容了“祿”的含義。祿者,俸給,俸祿,高官厚祿也。《左傳•僖公二十四年》:“介之推不言祿,祿亦弗及。”《論語•學而》:“學也,祿在其中。”而“祿”的本義是“福”,如古樂府《孔雀東南飛》:“兒已薄祿相,幸復得此婦。”所以,“鹿”中又含有“福”的寓意。
鶴:造型誇張、簡約,色彩對比強烈,富於裝飾性。鶴是長壽、高潔的象徵。《易》曰:“鳴鶴在陰,其子和之。” 《詩》曰:“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北宋處士林逋(和靖),隱居杭州孤山,不娶無子,而植梅放鶴,稱“梅妻鶴子”,被傳為千古佳話。大文豪蘇軾曾有《放鶴亭記》。足見鶴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特殊地位。
鳳:鳳凰在遠古時被先民尊崇為圖騰,是吉祥的神物。隨著時代的發展,鳳凰從權力使者變成美的化身,世俗化、唯美化成為鳳凰的主要特徵。此圖用筆簡約,色彩對比強烈,更具西方現代繪畫魅力。
熊貓:從古至今,大熊貓在中國人的心目中都是忠厚、平和的形象,他有龐大的身軀,溫和、理性、智慧的特性, “國寶”熊貓在今天,多次飄揚過海,遠征異域,作為“友誼使者”,為我們國家同其他國家地區的友好交往做出了貢獻。
八卦:八卦在中國古代是社會各階層廣泛運用的一種文化思想理論體系,政治家、統治者、軍事家用其運籌帷幄,治國安邦;民眾百姓則將其作為養生、預測禍福、經商盈利的工具,它上論天文,下講地理,中談人事,從自然科學到社會科學,從社會生產到社會生活,都有詳細的論述,真是包羅萬象,無所不有。
蝴蝶:蝴蝶是美的化身。蝴蝶又是自由、愛情的象徵。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事為中國四大民間傳說故事之一,千百年來盛傳不衰,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被稱之為“東方的羅密歐與朱麗葉”。
福:康熙為其奶奶孝莊皇太后所提的“長壽之福”字,靈感一揮,一個福字的多重含義就表現得淋漓盡致:多子、多才、多田、多壽、多福;所謂的“五福臨門”就出自這裡了。民間則稱“五福之本、萬福之源”。
花卉:名花的象徵意義依人們給它賦予的一定內涵而定。人們之所以愛花養花,不僅因為花之色、貌、香味和神韻,更主要的是因為它在人們心目中代表或意指著什麼東西,這種東西大多與美有關,或者與美好的事物有關。
十二生肖:“中國十二個,人人占一個”,這樣的謎面,顯然是十二生肖這個謎底所專設的,也很難找到還有哪一種文化現象能達到如十二生肖文化一樣人人有份這般普及了。時至今日,生肖文化作為流行於民間,更多的是口口相傳的民俗文化,似乎已超越了階層,超越了年齡,融進了每個人的生活中。此組造型生動,設色、線條地道,充滿民間藝術特有的質樸、童趣美,頗富於裝飾味。
生豬產業
馬樹鎮是巧家縣畜牧產業第一大鎮。2007年上半年,馬樹鎮生豬存欄25008頭,出欄23574頭,同期比分別增長20%、75%。建好市級生豬養殖示範小區1個50戶(戶均規模20頭);仔豬基地2個75戶(戶均年出欄仔豬50頭)。新建衛生圈16650平方米,覆蓋馬樹鎮7個村920戶(戶均規模20頭)。預計2007年底,馬樹鎮生豬存欄可達24300頭,出欄44600頭,產值669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65%以上。
總體上看,馬樹鎮生豬產業取得了長足發展,呈現出健康、快速發展的良好趨勢,不僅產量增加,農戶養殖技術與組織上管理的新突破。
這種突破突出表現在:實現生豬品質改良。馬樹鎮以良種瘦肉型豬推廣項目為契機,大力實施生豬改良工程,實現了生豬品種由“少、雜、混”向“多、純、良”的突破。“良種還得良法養”,在改良品種基礎上,馬樹鎮加強優質肉豬生產標準化體系建設和無公害瘦肉豬生產技術示範推廣,使得“選良種、標準舍、冬防寒、夏防暑、高精料、快育肥、適時出欄”的綜合配套技術成為農民生豬育肥的主要技術手段。2007年上半年,馬樹鎮新建衛生圈6000餘平方米,推廣配合飼料600噸,推廣青貯飼料7500立方米,開展養殖技術培訓8期,參加培訓人數650人。通過科學養殖技術的推廣,大大提高了養豬的經濟效益。為了切實做好生豬疫病防治工作,馬樹鎮切實加強了“免、檢、驅、治、監”綜合防治體系建設,做到鎮有技術專乾、村有防疫骨幹、組有防疫技術員。同時從產業化經營模式上看,馬樹鎮按照“基地帶動大面、幹部幫扶帶動民眾、大戶帶動小戶”的思路抓示範帶動,建設標準化養殖小區和發展規模化養殖場。馬樹鎮現有市級生豬養殖示範小區1個,縣、鎮級生豬養殖示範點16個,基本覆蓋了所有行政村。同時,當地還積極培育完善社會化中介服務組織,建立生豬養殖協會1個,會員養殖戶108戶。協會在生產上為農戶做好技術指導,在銷售上研究市場、拓寬銷售渠道,有效發揮了其橋樑紐帶作用。
下一步馬樹鎮將圍繞生豬產業化發展要求,著力實施好“四大工程”。這“四大工程”包括:
實施“基地建設”工程,一方面,著力培育年出欄1000頭以上的大型養豬場,鞏固、提高已建養豬場的規模和質量,大力扶持年出欄50-100頭的養豬大戶。另一方面,抓好生豬養殖小區建設,使千百個“小”集聚成一個“大”,突出抓好圈舍改造、畜禽良種、飼料供給、動物防疫、養殖技術和環保設施等實用技術推廣運用,確保小區達到規範化、標準化。在基地建設中,馬樹鎮還將協調農村信用社等金融機構放寬貸款政策,降低門檻,支持規模養殖發展。整合農業綜合開發、扶貧開發、新農村建設、畜牧項目、農業科技示範等專項資金,大力扶持生豬生產,特別是在小區建設、良種場建設、良種公母豬引進等方面給予補助。同時建立從鎮到村到農戶的生豬養殖培訓網路,把科學養豬知識傳到村、講到戶,保證一戶有一個科學養豬明白人,提高科學養豬水平。
實施“科技推廣”工程,為生豬產業化發展提升質量。馬樹鎮將以“發展生態、無公害生豬產品,打造特色品牌”為目標,抓好良種的推廣和良法的普及。
實施好“疫病防控”工程,為生豬產業化發展提供保障。
實施好“龍頭培植”工程。積極築巢引鳳,吸引有實力、品牌、市場和技術優勢的生豬養殖、加工企業來馬樹鎮建廠,不斷壯大從種苗繁育、養殖、飼料生產、屠宰加工、銷售一條龍的生豬產業鏈條,發展“定單養殖”,把千家萬戶生豬產前、產中、產後各個環節聯合起來。並鼓勵龍頭企業採取向養殖戶提供貸款擔保、技術服務、原料供應以及出資建設基礎設施等措施反哺養殖業,實現企業、養殖戶“雙贏”目標。
發展狀況
鎮黨委、政府按照既定的發展目標,抓機遇、謀發展、打基礎、爭外援、建產業、強支柱,以飽滿的鬥志、昂揚的精神,腳踏實地,務求實效的作風找準突破口,主攻難點,努力開創各項工作新局面,推進“三個文明”建設協調健康發展,使馬樹鎮經濟發展呈現出六個亮點:一是集鎮建設穩步推進,招商引資創歷史新高。按照縣政府“一個中心,五個支點”的要求,馬樹鎮在原建兩條800米長15米寬街道的基礎上,走“以地生財,以財建鎮,以鎮招商”的路子,積極向外招商引資,重興規劃建設沿河(沼澤)大道一期工程長270米、寬20米的街道硬化工程早已完工驗收。沿河大道二期工程主幹道長230米、寬20米,支街道長300米、寬14米,現正在規劃籌備之中。二是基礎設施建設有了實質性的進展。交通條件全面改善,鄉村公路總里程86.1公里,馬車驛道60餘公里,近40%的農戶已通馬車路。馬樹鎮現有馬車2000餘輛,各種機動車100餘輛。6個村委會的住房得到新建,投資75萬元的鎮政府辦公大樓和投資80萬元的馬樹河大橋即將竣工。通電工程全面啟動,馬樹鎮已有63%的農戶通照明用電。
教育投資力度進一步加大,馬樹鎮除一所村完小未得到新建和馬樹中學的建設難予承擔“普九”任務的正常實施外,其它校舍均有較大改觀。三是扶貧安居工程全面推進,使特困民眾的居住環境呈現新亮點。近年來,共投資130.4萬元,新建了297戶杈杈房;投資100餘萬元解決1000餘戶農戶的人畜飲水困難問題,使70%的農戶飲上衛生水源,農村的衛生環境有了較大改善。四是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速度加快。以產業為核心抓發展,以增錢為目的抓農業的觀念正在形成。據不完全統計,馬樹鎮戶均每年能出售10頭以上肥豬的農戶在100戶以上,且馬樹鎮農戶已實現年人均1頭生豬存欄的目標。五是私營經濟連續增長,農村剩餘勞力得到有效轉移,集鎮面貌換然一新。馬樹鎮辦證經營的個體工商戶236戶,從業人員400餘人,加上臨時在街上擺灘設點的個體戶和40餘名搬運工,整個集鎮已解決了800餘人的就業問題。市場繁榮,購銷兩旺,私營經濟的發展速度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勢頭。六是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取得長足進步,硬性指標連年超額完成。近年來,由於進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認識,強化措施,擠乾水分,加大醫學監護和獨生子女辦證力度,完善計畫生育台帳管理等,育齡人群的生育觀念逐步得到改變,計生工作已逐步在從良性循環方面發展。老“馬書”、新馬樹,歷史在變遷,社會在進步。過去的成績只能說明昨天,不能代表今天和未來。為使馬樹鎮人民早日實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宏偉目標,在鎮黨委的正確領導、鎮人大的依法監督,鎮政府的正確執行和馬樹鎮廣大幹部民眾的支持配合下,磨盤山下的馬樹鎮將會闊步迎接新的挑戰,邁向新的未來。
旅遊開發
巧家縣旅遊局會同該縣馬樹鎮相關領導組成考察隊前往東川“紅土地”旅遊景區考察,欲取東川“紅土地”攝影基地的“經”為馬樹鎮所用。
有人曾這樣描述巧家馬樹鎮:上百隻黑頸鶴和野生黃鴨飛來棲息越冬,杜鵑花開漫山遍野,集體野炊山民成群,林場瞭望台上對山歌找情人,飛奔的馬車、展翅的黑頸鶴、披氈衫的山民……在太陽光的映射下,各色的農作物在紅土地上組合成五彩斑斕而又質地分明的天然圖案,猶現一幅古樸的山村田園圖。
巧家馬樹鎮地處昭通、曲靖兩市接合部,境內河湖密布,山水相連,公路交織,綠樹成蔭。每年,神奇獨特的自然景觀和變幻美妙的光線都會吸引不少攝影愛好者自費前來採風。而與之相隔不遠的東川在近幾年以自然景觀和田園風光為依託,找準亮點來吸引世界各地遊客和攝影家的運作方式取得了巨大成功。相比而言,馬樹境內現有旅遊資源與東川的“紅土地”旅遊資源相比,各具特色,有著許多相同之處,極具開發價值。
巧家縣看準了馬樹鎮豐富的旅遊資源優勢,認為東川的這種運作方式很是值得學習和借鑑,適合巧家馬樹鎮文化旅遊業的發展,馬樹鎮占據了巧家森林覆蓋的半壁江山,這裡的植被比東川紅土地好,生態系統穩固,而且大藥山花氈、馬樹服飾、銅茶壺、銅酒壺等民間特色旅遊文化產品豐富,多姿多彩的民間文化將會吸引更多的遊客青睞。為此,馬樹鎮決定及時安排人員深入實地將現有旅遊資源挖掘出來,找準馬樹旅遊的旅遊產品特色,並聘請在旅遊規劃發展方面的專家和設計師進行整體的規劃和利用,把馬樹鎮開發成為滇東北旅遊線上的新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