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嘉祥鎮政通人和,風正氣順,財政收入增幅較大。2005年,全鎮財政總收入實現6013.8萬元,在全市145個鄉鎮經濟指標排序中連年攀升,由2002年的第28位,前移到2005年的第6位,3年時間前移了22個位次。
工作目標:學新兗、往前趕,著力建設“工業強鎮、三產大鎮、綠色農業強鎮”。
工業方針:穩定服務發展
教育事業:在全縣率先完成了農村中國小校舍危房改造任務,教學水平在全縣領先,鎮一中被評為省級規範化學校,每年向嘉祥縣一中輸送300餘名平價生,居全縣之首。
成效顯著:該鎮先後被授予“省級安全文明鄉鎮”“市級經濟強鎮”“市級五好鄉鎮黨委”“孔孟之鄉鄉鎮之星”等多項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金皇統七年(1147年)設嘉祥縣,以山口鎮為縣城,後徙於橫山之陽,大定十五年(1175年)再徙於萌山之陽(即今址)。山口鎮及以後的嘉祥縣治,均在今嘉祥鎮內。嘉祥鎮清末屬在城裡和坊廓里,1930年稱一區。1953年轄城關鎮及9個鄉。1958年9月改為衛星公社,11月改稱為嘉祥公社。1962年稱城關公社,1980年東部成立新挑河公社。1982年改為城關鎮,1984年更名為嘉祥鎮。2000年11月撤銷新挑河鄉,合併到嘉祥鎮。2008年改為嘉祥街道。
古蹟
春秋魯武公墓地
今鎮駐地西南4公里有春秋魯武公墓地。魯武公是魯國始君伯禽的玄孫,名敖,葬於魯寨山下。因魯國公室在此布兵守陵,遂稱為魯寨,山名“魯寨山”。後西晉太尉郗鑒葬在此地,也派人守墓,魯寨遂改為“郗城”,今遺址尚在。後郗城北移至紋山與澹臺山之間,更名為山口鎮,金皇統七年(1147年)設嘉祥縣,即以山口鎮為縣城。
曾氏翰林院五經博士府
嘉祥鎮是曾氏翰林院五經博士府(簡稱曾翰博府或曾府)所在地。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學士顧鼎臣上疏,請“準照弘治間顏、孟二氏事例,訪求曾氏子孫相應者一人,授以翰林院五經博士,世世承襲,俾守曾子祠墓,以主祀事”。明世宗下詔準,並下令各省訪求。嘉靖十四年(1535年),江西撫提學副使徐階,查證核實曾子59代孫曾質粹保送禮部,詔徙嘉祥縣以奉祀宗聖祠墓。嘉靖十八年(1539年)二月,授翰林院五經博士,並特旨御賜在嘉祥縣城內建曾氏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府第。
曾府座落在嘉祥縣城南隅,北面隔街與原 嘉祥縣衙相對,占地10餘畝。經多次重修、續修,到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有大堂五間,中懸清世宗御賜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曾尚溶“省身念祖”匾額。抱廈3間,前坊1座。東西廂房各3間,影壁1座。左右2角門,門外東西房各3間。左穿廊,右暖房。西南亭1座。堂後為宅門,內宅今被改建他所。
曾子琴堂
曾子琴堂位於城東北隅,萌山之陽。傳為曾子鼓琴處。始建年代不詳。堂後篆文石刻銘記:重建於金章宗大和七年(1207年)。穴地3尺余,鋪以大石,上砌石台,南面砌九級石階,台上建堂,上圓下方,形制如亭。堂前有甘泉池,名琴台坑。明嘉靖九年(1530年)知縣王時佐取石為泮宮橋,其堂遂毀。
大學書院遺址
位於城中萌山之陽。書院始建於明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曾子62代孫、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曾承業,因曾子廟墓距縣城遠,學者瞻仰不便,請求在嘉祥城中建大學書院。嘉祥縣令田可貢轉請上司批准,主持興建,萬曆三十年(1602年)建成。有正殿5間,內奉曾子像,兩側子思、孟子配享。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間多次重修,原為縣城一大景觀。
曾氏中興祠
位於城中曾府西側,為曾氏大宗家廟。始建於明萬曆四十年(1612年),清乾隆年間重修,有正殿5間,名“影堂”,內祀始受封曾子59代孫曾質粹及在任翰林院五經博士的高、曾、祖、父4代神位。大門3間,影壁1座。2門3間,東便門1座。今被改建他所。
嗩吶之鄉
嘉祥是中國嗩吶之鄉。嘉祥鎮駐地東北2公里五老窪出土的漢畫像石第16石,刻有一幅完整的鼓吹樂隊,左邊2人右手執排簫吹奏,左手執鼓搖節相和;右邊2人分別吹奏笙和笛;而中間1人所吹奏的樂器,上尖下圓呈喇叭狀,正是嗩吶。嗩吶居中,笙、笛、排簫及鼓在兩旁伴奏。這種鼓吹樂隊的形式一直延續至今。說明早東漢時期,嘉祥已有嗩吶演奏,當時稱為“喇叭”。“嗩吶”一詞是明代從波斯語音譯而來。明萬曆十年(1582年),擅長吹奏嗩吶的朝廷樂師趙廷音,隨戶部員外員張綸到嘉祥大張樓於廟村定居,其吹奏技藝遂在當地流傳。明清時期,曾子後裔及地方官吏每年二、八月和冬至時節都要祭祀曾子,因而曾府設有嗩吶班。時嗩吶已成為集會、禮讚、迎送、喜慶、祭祀不可缺少的禮儀樂器,由官方延伸民間,成為雅俗共賞、喜聞樂見的表演藝術。
嘉祥嗩吶演奏風格質樸豪放,高亢激昂,在傳承中逐步形成為五大流派。東鄰大運河與濟寧接壤的疃里鎮,以楊興云為代表的“楊氏班”,受聖人禮樂影響,以大型祭禮套曲為主要演奏內容,古樸典雅,莊嚴肅穆,吹打並重,氣勢恢宏,清末以前多為官府祭祖拜壽雇用。西接菏澤地區的老僧堂鄉,以曹瑞啟為代表的“曹家班”,音色純正,柔和甜美,尤以演奏《婚禮曲》《百鳥朝鳳》等喜慶曲牌為特長。以大張樓鎮任同祥為代表的“任家派”,除演奏《大開門》《落子》之外,還以戲曲曲牌和曲藝曲牌為主,音色明亮,感情細膩。以趙興玉為代表的黃垓鄉“趙家班”,地處嘉祥、鄆城、梁山三縣交界,廣納縣內外優秀曲牌,形成了音色寬厚、高昂明亮、粗獷豪放、力度較強的獨特風格。南部山區以山清水秀、武術雜技著稱的紙坊鎮,湧現出賈傳秀為代表的“賈家班”,音色清脆,起伏激盪,趣味橫生,常以咔戲、吹戲及《大開門》曲牌為主,還吸收揉進了魔術、雜技、燈光等多種特長和技巧,常以《火燒葡萄架》《二龍吐須》等節目博得觀眾喝彩。
嘉祥嗩吶按曲式題材可分單曲牌體、曲牌連墜體、曲牌變奏體、戲曲曲牌體以及新編曲目5種類型,專業人員挖掘整理了123首瀕臨失傳的傳統曲牌,刻印成冊,有30首載入《中國民間音樂集成?山東卷》。大型歷史祭祀套曲《拜鼓曲》尤為珍貴,堪稱鼓吹樂中的黃鐘大呂。
1996年,嘉祥縣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嗩吶)之鄉”。1996年5月組織70餘人的嗩吶方隊參加齊魯民間藝術展演,獲紅牡丹獎。1997年2月,組織40多名嗩吶樂手代表濟寧市參加山東省民樂大賽,獲集體一等獎。1999年11月,伊雙來等3人代表濟寧市赴四川重慶參加全國第九屆群星獎匯演,鼓吹樂《儒鄉鼓鈞》《拜鼓曲》獲群星獎。2006年6月,“嘉祥魯西南鼓吹樂”被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行政區劃
嘉祥鎮總面積78平方公里,轄8個服務區,共75個村(居)委,分別為
城關服務區:東關、南關、北關、西關、嘉祥村、前石莊、孔莊、北杜莊、滿莊;
護山服務區:護山、陳莊、章山、錢廟、龐莊、竹園、高莊、黃河溝、李河溝、五老窪、周莊、大劉廟;
鳳山服務區:大廟李、朱莊、楚莊、北石莊、菜莊李、劉莊、何廟、上王莊、鄭莊、鳳山、唐莊、新梁莊;
李樓服務區:李樓、徐莊、黃山口、柏山、洪山、王樓、邱莊、孫山頭、毛李莊、菜園、劉山、齊莊;
新河服務區:河西、河東、盛莊、張劉、坡劉、龍橋、江益、喬營;
崔莊服務區:崔莊、江莊、井莊、周村鋪、柳園、南王;
大王服務區:賈橋、大王、商莊、草廟、馬橋、王堯、張吳、賈莊、趙莊;
付莊服務區:杜馬、後王、前李、東李、馬廟、付莊、東吳。
2008年,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嘉祥鎮將30個村劃歸疃里鎮。2010年,撤銷嘉祥鎮,設立嘉祥街道。
園區建設
四大特色園區:
1、紡織手套園區:重點依託嘉祥聖潤紡織騰達製衣華傑手套鴻勝手套嘉祥萬年刷業等規模大實力強的龍頭企業,著重發展出口紡織產品服裝鬃刷等外向型勞動密集型企業,全力打造“中國手套之都”。2007年9月6日,成立了嘉祥縣手套協會,10月18-19日,成功舉辦了中國嘉祥手套貿易洽談會。
2、新河鋼管園區:充分發揮產業聚集效應,鼓勵引導鋼材加工戶進區發展,現已成為魯西南最大的鋼管鋼材加工基地。
3、掛車生產園區:以大力公司萌山掛車等企業為龍頭,走內引外聯的路子,大力發展掛車和與其相配的車輪輪胎鑄件等配套項目,拉長產業鏈,形成新的加工製造產業群體。該鎮的大力公司萌山掛車公司分別與中國重汽中國陝汽進行了合作。
4、石雕石材園區:以提高藝術品位擴大規模為重點,對石雕園區進行了三次擴建和完善,提高了園區的吸引力和輻射力。以上四大特色園區共轉移農村勞動力3萬餘人,月提供農民工工資2000餘萬元,成為全縣最具經濟活力的板塊之一。
特色農業
嘉祥鎮結合本地實際,充分發揮地域優勢,做大做強地方產業,把“一村一品”特色農業作為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手段,切實增加農民收入。
全鎮已形成以馬廟、東吳、井莊的大蒜種植區;以崔莊、李樓的無公害西瓜種植區,以孔莊、滿莊、杜莊的城郊蔬菜種植區;以北石莊、上王莊的小麥菠菜滿幅種植區等四大特色種植區。
隨著市場對蔬菜、瓜果產品由數量型轉變為質量型的要求,嘉祥鎮積極引導菜農大力發展無公害瓜菜生產。確立了“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先人一步,高人一招”的發展戰略。在擴大瓜菜面積的基礎上,決定從改善瓜菜品質和提高瓜菜質量上下功夫。在蔬菜種植基地的選擇上做到遠離污水、污氣等污染源,生產中嚴禁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科學使用生物防治農藥、生物肥料,合理利用生物防治等農業綜合防治措施。為解除菜農的後顧之憂,該鎮成立了無公害蔬菜服務站。在西關興建了高標準特色農產品農貿市場1處,投資1000多萬元興建了護上瓜果蔬菜批發市場,兩大市場日交易量可達500多噸,年成交額5000多萬元。同時,全鎮湧現出一大批無公害蔬菜瓜果生產示範村、典型戶。形成了以馬廟、東吳、井莊為主的10000畝大蒜種植區,以周莊,五老窪等12個村為主的10000畝城郊蔬菜種植區,以崔莊,李樓等8各村為主的5000畝麥套西瓜種植區,以北石莊,上王莊為主的3000畝小麥菠菜滿幅種植區,全鎮蔬菜瓜果種植面積達30000畝,年產瓜菜90000噸,農民年收入6000餘萬元。
特色養殖方面,賈橋鵪鶉、鄭莊蛋雞、護山肉雞、河西狐狸等養殖專業村,形成小尾寒羊、奶牛、鵪鶉、優質生豬等畜牧養殖基地。從事養殖業民眾達1000多戶,有力推進和帶動了農村第三產業的發展,僅此一項,全鎮民眾人均增收500餘元。
民營經濟
2006年,嘉祥鎮民營經濟總戶數發展到7388戶,民營經濟增加值實現8.02億元,鎮財政總收入8609.8萬元,實現了由傳統農業大鎮向經濟強鎮的跨越。2006年底,嘉祥鎮跨入全國千強鄉鎮行列,位居第967位。
最佳化環境築平台
嘉祥鎮黨委、政府著力打造促進經濟快速發展的“三大環境”:一是寬鬆透明的政策環境。研究出台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做到放開、放寬、放活。對進園區的項目,推行“零障礙、零距離、零收費、零投訴”,堅持特事特辦,一事一議,對外來投資企業賦予更大的發展自主許可權。二是務實高效的服務環境。對所有來鎮投資辦廠的客商,不論規模大小,一律由鎮招商引資辦公室負責代辦有關手續,搞好一系列服務,促進項目及時落地。三是誠實守信的市場環境。
招商引資注活力
嘉祥鎮以招商引資新突破促進鎮域經濟大發展。走專業招商之路。從鎮直機關抽調精幹力量組建專業招商隊伍,長年在外蹲點招商。走資源招商之路。立足煤炭、電力、石雕石材、農產品等資源優勢,有針對性地開展招商引資活動。2006年,新上招商引資項目34個,其中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項目21個。主要有60萬千瓦大電廠項目、香港瑞圖發展集團投資5000萬元的瑞圖建材等一大批項目。走以商招商之路。對來投資的客商,高看一眼,厚愛一層,主動與他們交朋友。在全鎮形成了“引進一個、建好一個、帶來一批”的新局面。
集群產業成亮點
嘉祥鎮按照“大項目———產業鏈———產業集聚———產業基地”的思路,突出龍頭企業帶動、相關企業集聚、上下游產業配套,規劃建設了新河鋼管、掛車生產、紡織手套、石雕石材四大特色園區。新河鋼管園區內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鋼管生產企業已達20家,生產規模100萬噸,年增加值實現1億元,現已成為較大的異形鋼管、鋼材加工基地。掛車生產園區以大力公司、萌山掛車等企業為龍頭,大力發展掛車和與其相配套的車輪、輪胎、鑄件等配套項目,形成新的加工製造產業群體。紡織手套園區依託嘉祥聖潤紡織、鴻勝手套、嘉祥萬年刷業等規模大、實力強的龍頭企業,著重發展出口紡織產品、服裝、手套、鬃刷等外向型、勞動密集型企業。石雕石材園區業戶200多家,年產值近10億元。四大特色園區共轉移農村勞動力3萬餘人,月提供農民工工資2000餘萬元。
調整結構促增收
嘉祥鎮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大力度調整農業結構,形成了四大特色種植區:即以馬廟、東吳、井莊為主的10000畝大蒜種植區;以崔莊、李樓等8個村為主的5000畝無公害西瓜種植區;以滿莊、杜莊等12個村為主的10000畝城郊蔬菜種植區;以北石莊、上王莊為主的5000畝小麥菠菜滿幅種植區。去年以來,全鎮新植樹木123萬株,營造豐產林面積1200畝,新建林網面積8000畝,經濟林面積1350畝,綠色通道面積7000米,荒山綠化面積1210畝,新增苗木花卉面積1000畝。該鎮初具規模的肉鴨養殖場已發展到46處,存欄量10萬隻,年出欄60餘萬隻,鵪鶉存欄量120萬隻,是魯西南較大的肉鴨和鵪鶉養殖大鎮。通過大力扶持農字號龍頭企業,形成了“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的農業產業化格局。規模以上農業龍頭企業已發展到13家。
農村建設
嘉祥鎮把“一池三改”生態家園建設作為新農村建設的突破口,按照“政府引導、民眾主體、政策激勵、服務推動”的工作思路,健全了沼氣服務網路,實施正確引導,使“一池三改”生態家園建設取得了新突破,為全縣能源建設的順利實施積累了經驗。該鎮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對“一池三改”實施重點突破。成立了由鎮長任組長的“一池三改”領導小組,研究制定了“一池三改”工程實施方案,建立了常抓不懈的工作機制。對“一池三改”實行重點規劃,重點突破,重點扶持。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將上級資金、包村部門幫扶、農戶自籌有機結合起來,集中各項資金用於沼氣池建設。同時,各施工隊向“一池三改”工程建設農戶提供從規劃、建設到投料、發酵、安裝、調試、管理等一條龍服務,確保了工程建設質量和使用效益。鎮政府採取“以獎帶補”的辦法,拿出專項資金和國家、省、縣補助資金捆綁在一起使用,經驗收合格,對服務區、村幹部和農戶分階段實施補助和獎勵,調動了農民建設“一池三改”的積極性。鎮政府為專業施工隊購買了26套沼氣池模具,讓專業隊輕裝上陣,規範施工,並充分利用“建築隊、外來隊”力量,使工程建設步伐明顯加快。二是全面發動,整體推進。該鎮充分利用廣播、村民代表大會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一池三改”的重要意義,充分利用廣播、宣傳車、印發明白紙、上門做工作等多種形式,重點對農村黨員幹部和廣大家庭婦女進行了宣傳講解,使“一池三改”工作達到了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及時舉辦了“一池三改”施工技術培訓班,培訓技術人員75名,發放施工操作規程和技術明白紙10000餘份。多次組織黨員幹部和村民代表到外地參觀學習,使大家打消了顧慮,轉變了觀念。通過村黨員幹部帶頭建和典型示範,調動了廣大農民參與“一池三改”建設的積極性。三是與農民健康促進行動有機結合。將健康教育行動、疾病控制行動、改水改廁行動、文明生活行動有機統一,提高了全村廣大村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實踐證明,建設沼氣池使用效果好,一年每戶可節約用電、用煤等生活開支1500元左右,即使在冬季也能滿足農戶一日三餐的能源需求,得到了廣大民眾的認可。四是與循環經濟相結合。通過實施沼氣池建設,帶動了改廚、改廁、改圈工作,改善了農戶衛生條件,減少了畜禽發病率,縮短了出欄時間,增加了養殖戶的經濟效益。同時沼氣池產生的沼液和沼渣也是優質的無公害肥料,從而建立了“養殖業—沼氣—種植業”三位一體的生態農業發展新模式,實現了農村可再生資源的利用,為民眾的生產生活帶來了根本性的變革。
賈橋、大王、鄭莊、陳莊等部分村農戶的沼氣已產氣使用。全鎮新建沼氣池138個,在建沼氣池46個,已報名建沼氣池207戶,已改廁138戶,改廚138戶。
招商引資
嘉祥鎮把招商引資作為實現全鎮經濟跨越式發展的重頭戲來抓,迅速掀起了招商引資高潮。該鎮組織有關人員赴中國500強企業——上海大眾集團洽談合作汽車零配件生產項目,擬落戶在嘉祥工業園內。針對本鎮紡織手套特色產業,3月中旬赴上海參加紡織品貿易洽談會。會上,擬簽訂紡織、手套加工合作項目。該鎮的大力機械製造公司計畫在巴基斯坦設立工程專用車製造公司,與中國重汽、巴基斯坦和本廠三方合作,共投資1.25億元。組織有關人員赴巴基斯坦有針對性地開展招商引資活動。出國手續已基本辦妥。中國重汽集團擬派專人來嘉祥考察,計畫與該鎮的大力機械製造有限公司合作生產特種車輛。該項目計畫總投資3000-4000萬元,大力公司計畫在縣工業園內徵用土地150畝。該鎮將全力做好接待服務工作,促使該項目早日落地。同時,落實在談招商引資項目三個,分別是:嘉祥鎮與連雲港億豪集團正在洽談由該方計畫投資的鐵水聯運項目和萌山商場改造項目。嘉祥聖潤紡織公司計畫在境外的捷克設立銷售分公司,正在洽談之中。
經濟發展
嘉祥鎮狠抓了特色園區建設,促進民營經濟集約化發展。重點培植壯大了新河鋼管、掛車生產、紡織手套、石雕石材四大特色園區。新河鋼管園區,充分發揮產業聚集效應,鼓勵引導鋼材加工戶進區發展,目前區內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鋼管生產企業已達23家,生產規模100萬噸,年增加值實現1億元,現已成為魯西南最大的異形鋼管、鋼材加工基地。掛車生產園區,以大力公司、萌山掛車等企業為龍頭,走內引外聯的路子,大力發展掛車和與其相配套的車輪、輪胎、鑄件等配套項目,拉長產業鏈,形成新的加工製造產業群體。該鎮的大力公司、萌山掛車公司分別與中國重汽、中國陝汽進行了合作。目前,正在打造江北“掛車生產強鎮”。紡織手套園區,重點依託嘉祥聖潤、華傑手套、鴻勝手套、嘉祥萬年刷業等規模大、實力強的龍頭企業,著重發展出口紡織產品、服裝、手套、鬃刷等外向型、勞動密集型企業。2007年5月18日,嘉祥鎮配合縣委、縣政府成功舉辦了中國·嘉祥手套博覽會,為把嘉祥打造成為“中國手套名城”、“ 中國手套之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石雕石材園區,以提高藝術品位、擴大規模為重點,與中央美術學院、山東藝術學院等國內許多高校建立了聯繫,對石雕園區進行了擴建和完善,提高了園區的吸引力和輻射力。該鎮已配合縣委、縣政府成功舉辦了五屆中國·嘉祥石雕藝術節,使嘉祥石雕走出了國門、走向了世界。以上四大特色園區共轉移農村勞動力3萬餘人,月提供農民工工資3000餘萬元,已成為全縣最具有經濟活力的板塊之一。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88053 |
男 | 45420 |
女 | 42633 |
家庭戶戶數 | 23492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79335 |
家庭戶男 | 40374 |
家庭戶女 | 38961 |
0-14歲(總) | 21060 |
0-14歲男 | 11618 |
0-14歲女 | 9442 |
15-64歲(總) | 62142 |
15-64歲男 | 31481 |
15-64歲女 | 30661 |
65歲及以上(總) | 4851 |
65歲及以上男 | 2321 |
65歲及以上女 | 2530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775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