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政寺

馬政寺

馬政寺由來久矣,相傳始建於明初,為紀念朱元璋之妻馬政娘娘放糧賑災,而在此立寺奉祀。 馬政寺原是道教宮觀(娘娘殿)。馬政寺原名馬政廟歷道教信徒集資興建,合肥百姓因慕娘娘而名;相傳元末戰亂時馬氏路過此地,見百姓疾苦,便拿出糧救濟,自己卻節衣縮食,馬政寺就是後人為祭祀明太祖之妻馬政娘娘而建,香火盛隆。據碑文記載,該寺建於明初,清時重建,時都三進,延以迴廊,光以色牆,浮雕四壁,廟貌巍峨。廟會期間方圓數十里香客不計其數,鼎盛時達數萬之眾。此廟迄今已六百年之久。道教面向民間的重要表現是擴充各地居民習慣崇拜的神祉作為道教神祉。 經風雨滄桑,曾兩度被毀;1938年日軍進犯合肥時,被戰火燒毀;“文化大革命”中被造反派摧毀。第一次毀壞後,由當地鄉人和一些善男信女籌資建蓋。馬政寺地處肥東縣眾興鄉華光村距肥東25公里,眾興水庫東南上游。

基本信息

馬政寺名稱由來

興建中的馬政寺 興建中的馬政寺

馬政寺地處肥東縣眾興鄉華光村,距縣城店埠22公里、合肥市區21公里;廟寺占地80畝,西臨長豐縣三十頭鄉,背靠眾興水庫,海拔51.9米。登寺眺望,眾興水庫宛如碧玉,田園風光盡收眼底。據鄉人傳述為鳳凰寶地。古為東西南北交匯地,往山東、河南、上海的必經之路,寺內常年栽植花木、樟樹、桂花,四季常青,冬暖夏涼,適宜人居,吸引僧人、居士來此定居,是旅遊觀光避暑的勝地,極具開發價值。  馬政寺由來久矣,相傳始建於明初,為紀念朱元璋之妻馬政娘娘放糧賑災,而在此立寺奉祀。時事變遷,滄海桑田而失祀,經訪原主持僧韓小齋口敘,劉銘傳曾令部下首令重建此寺,塑像佰尊之多雄姿威武,後有龔大司馬重建一次,上述均無文獻可考。現謹存碑文記載,於光緒年間,清欽差大臣四川方伯公龔仰遽,出使英、法、俄歸來又重建本寺,興建寺院都三進,延以迴廊,光以色牆,浮雕四壁,廟貌巍峨。

此寺現有鄉人所知,經風雨滄桑,曾兩度被毀;1938年日軍進犯合肥時,被戰火燒毀;“文化大革命”中被造反派摧毀。第一次毀壞後,由當地鄉人和信徒籌資建蓋。

馬政寺 馬政寺

在日軍侵華時被國民黨37軍第七師以御日軍為據點而毀沒,解放後遭遇徹底損毀,文革後期又有名人居士建起磚瓦仿古結構三間。每逢廟會仍有民眾前來叩拜。

當今改革開放,在黨的正確領導下,受到佛協的關懷,這座神聖的古寺,凡經滄桑,於2005年有名人居士鼎力相助,一座宏偉壯觀的馬政寺展現在人們面前,深受當地民眾敬仰。

馬政寺文化

馬政寺 馬政寺

首批合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之一.

每年的農曆三月三馬政寺文化旅遊廟會盛況空前。

馬政寺廟會

馬政寺廟會期自古為農曆三月三日,無論風雨陰晴四面八方的民眾達十萬之多,主持僧於春節後早早計畫廟會工作,籌劃好經商者的攤點,三教九流的活動場所,廬州地方戲搭台,賣藝者攤點,馬戲團的帳逢;各種小吃,地方名菜,應有盡有。這些無所不有的經營者,遠自上海、天津、河南……等地,近至蚌埠、阜陽、銅陵、安慶……等地,當地政府和佛協早已組成寺院管理委員會,不僅保護外地的經商者,還為他們裝上燈具,秩序井然,廟會期間通宵燈火如晝,人聲鼎沸,三日內堆炷的香灰如同山丘,焚燃火光沖天,雷鳴般的爆竹聲數里之外皆可聞之,無數的禮花閃爍在天空中,五彩繽紛,連同熊熊火焰,使1500 m2的大殿籠罩在五

彩繽紛的焰火之中。
廟會頭天下午還得做法會,以示對佛祖祭拜,舉行禮儀程式是:1、擺設香壇,焚大香;2、獻貢品:白米一斗、壽桃、糕、鮮花、大麵包、大悲水一桶、楊柳枝一條;3、壽燭一對分兩旁、金雞、金馬、金箔等;4、上香;5、撒淨;6、鳴炮;7、奏樂;8、主持僧報告;9、信徒致詞;10、主持僧三跪九叩行禮、禮九道;11、焚金箔、完香。 馬政寺文化旅遊廟會活動主題是:傳承歷史文化,促進人文和諧、發展旅遊經濟,將有助於眾興鄉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打造文化旅遊一條街,帶動中北部地區經濟快速崛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