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馬勒:第六交響曲
MAHLER:Symphonie No.6
馬勒的《第六交響曲》,A小調,作於1903-1904年,原作有標題《悲劇》,後被馬勒自己刪除,此曲,1906年5月27日由馬勒指揮首演,在極少數已出版的樂譜中,第二樂章與第三樂章的順序相反。共4個樂章:
1.不太快的有力的快板.A小調,奏鳴曲式。有短暫的序奏,在強烈的和弦下,小提琴以進行曲風格奏灰暗的第一主題.在主題動機形成的經過部,在弦樂分散性撥奏之上,木管呈示有憂鬱味的聖詠風格動態,第一小提琴奏出熱情洋溢、壓抑不住憧憬似的第二主題,不久加上鋼片琴增加力度而重複。有人認為,這是馬勒用音樂來表現其愛妻的姿態。發展
部從處理第一主題動機開始,第二主題加入後,在小提琴的震音下,鋼片琴奏柔和的和弦,響起鈴聲與鐘聲,圓號奏呈示部的聖詠風格鏇律。然後變得優雅,由木管吹第二主題,與聖詠風格鏇律一起向前發展,達頂點出現第一主題變形後進入再現部。經過部木管的聖詠風格鏇律縮小後再現,然後第二主題比呈示部更為光輝地出現,在低聲部出現進行曲風格節奏而成結尾。長號暗示第一主題,以發展風格形態前進,第二主題由小號擴大成勝利形態,由第二主題形成高潮而結束。
2.諧謔曲,A小調,指示為“帶著沉重味”,在低音弦樂與定音鼓所奏的節奏上,小提琴出現主部,由圓號與中提琴糾纏,實際上是主部主題以各種樂器來表達。在進入中段前,以小號出現和弦移行。中段互動用3種拍子,指示為“古風地”。雙簧管奏優雅的鏇律,此鏇律作發展風格進行,接著以自由方式再現第一段。中段變形再次出示,結尾以中段動機為主,形成高潮。
3.中庸的行板,降E大調,三段體,這是田園性情緒的樂章。小提琴表情十足地呈示第一主題.加入管樂後,飄散著優美的情緒,圓號加入呈田園風味。中段帶有鈴聲,也動員了豎琴與鋼片琴。第三段木管再現主題,小提琴以對位法糾纏著木管.以自由方式將第一段主要鏇律全部再現後,增加力度以造成高潮。
4.終曲,序奏是如歌的行板,C小調,強有力和弦中,鋼片琴與豎琴奏出分散和弦後,小提琴出現序奏主要鏇律,然後由中庸的快板逐漸高揚,進入主部有力的快板。在主部中,先由木管和小提琴強烈地呈現第一主題.圓號呈示第二主題,小結尾時各打擊樂器活躍地加上序奏動機,營造出多彩的效果。發展部除兩個主題外,亦用上序奏材料給予對位處理,共有3部分:第一部分處理序奏材料與第二主題,第二部分處理兩個主題,第三部分再營造出全曲高潮,其中和弦的琴槌敲擊,據馬勒對妻子敘述這是表現“英雄受敵人3次打擊,在第三次像大樹一樣倒了下去”。之後省略再現部,以悲劇性的沉重結尾作結束,表現一種消極的絕望。
作品
這首交響曲的版本可選:
1.卡拉揚1977年指揮柏林愛樂樂團版,DG,CD編號415 099-2(2張),這2張唱片上另有露德薇演唱的《5首呂克特歌曲》,《企鵝》評介三星。
2.布列茲1994年指揮維也納愛樂樂團版,DG,CD編號445 835-2,《企鵝》評介三星。
3.阿巴多1979年指揮芝加哥交響樂團版,DG,CD編號423 928-2(2張,+《5首呂克特歌曲》)。
4.伯恩斯坦1988年指揮維也納愛樂樂團版,DG,CD編號427 697-2(+馬勒《亡兒之歌》)。DG,CD編號427 697-2(2張)。
5.拉特爾1989年指揮伯明罕交響樂團版,EMI,CD編號CDS 7 54047-2(2張)。
6.夏伊里指揮阿姆斯特丹音樂廳樂團版,Decca,廉價小雙張,CD編號444 871-2,這2張唱片上另有澤姆林斯基的《梅特林克歌曲》,《企鵝》評介三星。
7.海丁克1990年指揮柏林愛樂樂團版,Philips,CD編號426 257-2(2張),這2張唱片上另有諾曼演唱馬勒的《旅伴之歌》,《企鵝》評介三星。
8.巴比羅里1968年指揮新愛樂樂團版,EMI,廉價小雙張,CZS5 69349-2。這2張唱片上另有理查·斯特芬斯的《英雄的生涯》,《企鵝》評介三星保留一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