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勒第七交響曲

馬勒第七交響曲

人們經常把馬勒的第七交響曲當作是他的所有作品中流行程度最低的一部交響曲。即使是馬勒最忠實的信徒們也會對他的這部第七交響曲心存疑惑。其實情形大可不必如此,的確,事實並不是這樣的。如此評價馬勒的這部作品是不恰當的。我要說明的是,這樣評價馬勒第七交響曲的人們,其實錯過了馬勒音樂生活中重要的一個章節,同時,更為重要的是,這些人失去了欣賞和體驗馬勒所有音樂中最不同凡響的作品之一的機會。

馬勒第七交響曲馬勒第七交響曲

簡介

馬勒:第七交響曲(夜曲)
MAHLER:Symphonie No.7“Nachtmusik”

馬勒的《第七交響曲》,E小調,因第二、第四樂章有“夜曲”的標示而稱為《夜曲》。作於1904-1905年.1908年9月19日由馬勒指揮首演。共5個樂章:
1.由B小調、緩慢而莊嚴的序奏及快速的E小調、熱情的快板主部構成。先在木管與弦樂的葬禮進行曲節奏中,圓號奏序奏主題,馬勒曾說,這一開頭是“大自然在這裡咆哮”。快板主部是奏鳴曲形式,在弦樂節奏上,圓號與大提琴雄壯地呈示第二主題,它的展開充滿色彩,小提琴奏柔和的第二主題。發展部先發展第一主題,序奏動機成為深入發展的材料,各種樂器表現第一主題變形,變得柔和平靜。然後以對位法發展第二主題,序奏動機糾纏。在風琴化的
音響中,英國管出現第一主題,使宗教氛圍瀰漫,達高潮後變成慢板,對序奏回想。再現部是呈示部再現,但比呈示部更華麗,更具色彩。
2.中庸的快板,C大調,有“夜曲”標示,漫長黑夜中的進行曲,形式為A-B-A-C-A,有兩個中段。在此前有兩把圓號對話的序奏,主部為溫和的行板,大提琴與圓號以模擬對位法,奏出進行曲風格的主題。進入第一中段,大提琴奏新的主題,圓號以和弦形態伴奏。回到熱鬧氣氛後,再現第一段,出現鈴聲,圓號出現第一段主題,低音弦樂以新旋律對位。第二中段由雙簧管表現由序奏動機衍生的憂鬱旋律,小提琴、木管與大提琴不斷加濃情緒。然後第一段三現,進入平靜的結尾。
3.D小調,指示為“如影子般地”,標示有“如流水,但不急速”。三段體,有幻影的感覺,有評論家認為此樂章如表現死亡的舞蹈。第一段在冷寂的節奏上,由小提琴跳舞似地出現片斷性旋律。中段為明朗的D大調,雙簧管奏出明朗的旋律,然後慢慢又轉為怪異,第三段為瘋狂的舞蹈。
4.深情的行板,F大調,三段體。有“夜曲”名稱,加入吉它與曼陀林,指示“深情地”,如愛的小夜曲。小提琴先奏出親切的主題,木管、吉它、豎琴
給人溫馨的氛圍,低音管與低音弦樂也出現呼喚似的旋律。中段在單簧管伴奏下,大提琴奏優美的旋律。第三段自由地再現第一段。
5.普通的快板,C大詞,迴旋曲式。以定音鼓獨奏開始,加上各種樂器後,圓號與小號以進行曲風格奏雄壯的迴旋曲主題,這一主題與第一樂章第一主題有
關聯。這一主題發展至頂點,雙簧管以A大調錶現第一副主題,銅管將它作發展處理後,又出現迴旋主題。第二副主題是在定音鼓特殊音型率領下,在低音域幽默地出現。而第三副主題與第二副主題有密切聯繫,由打擊樂與弦樂呈示。迴旋主題的不斷重現製造出華麗的對位,在結尾高潮之前,有一段動人的弦樂對第一樂章第一主題的回憶,最後的高潮再突現出第一樂章第一主題而結束。

作品

這首交響曲的版本可選:
1.伯恩斯坦:1985年指揮紐約愛樂樂團版,DG,CD編號419 211-2(2張),《企鵝》評介三星。
2.阿巴多1984年指揮芝加哥交響樂團版,DG,CD編號445 513-2,《企鵝》評介三星。
3.西諾波里1992年指揮愛樂樂團版.。DG,CD編號437 851-2(2張),這2張唱片上另有泰菲爾(Bryn Teffel)演唱的馬勒的《亡兒之歌》,《企鵝》評介三星。
4.克萊姆佩雷爾1960年指揮愛樂樂團版,EMI,CD編號CMS7 64147-2(+克萊姆佩雷爾自己的《第二交響曲》、《第七號弦樂四重奏》,2張)。
5.布萊茲1995年指揮克利夫蘭樂團版,DG,CD編號447 756-2。
6.海丁克1992年指揮柏林愛樂樂團版,Philips,CD編號434 997-2(2張),這2張唱片上另有馬勒的《第十交響曲》。
7.拉特爾1991年指揮伯明罕交響樂團版.EMI,CD編號CDC 7 54344-2。
8.殷巴爾1986年指揮法蘭克福廣播交響樂團版,Denon,CD編號CO1553/4(2張),《企鵝》評介三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