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而不愛如養豬

養而不愛如養豬

《養而不愛如養豬》出自《孟子》的《盡心章句上》。 這句話對於我們在奉養老人時具有特別的警醒作用。

作品原文

孟子曰:“食①而弗愛,豕交之也;愛而不敬,獸畜之也。恭敬者,幣之未將②者也。恭敬而無實,君子不可虛拘。”

作品注釋

①食:動詞,使之食,引申為奉養。②幣:指禮物。將;送。

作品譯文

孟子說:“只是養活而不愛,那就如養豬一樣;只是愛而不恭敬,那就如養鳥兒養愛犬等畜生一樣。恭敬之心是在送出禮物之前有了的。徒具形式的恭敬,君子不可虛留。”

讀解賞析

“養而不愛如養豬,愛而不敬如養狗。”

這兩句話對於我們在奉養老人時具有特別的警醒作用。

一方面,我們常常看到新聞媒介報導各種各樣的對老人大不敬行為,不僅是不敬,甚至連贍養的應盡職責都不願意盡到。而在孟子看來,不僅應該贍養,而且應該滿懷愛心,恭敬有禮地贍養。如果不是這樣,那你贍養老父老母也就和養豬養狗差不多了。你的老父老母如豬狗,你自己不也是豬狗一樣沒有人性的了嗎?何況,如此下去,你自己也恐怕有被下一代當豬狗養的一天哩。

另一方面,我們也知道現在飼養寵物成風,一條愛犬動輒上萬元人民幣,甚至有再翻上十倍、幾十倍的,所以,養狗成風,“炒狗”成“瘋”。個別人,把狗當作心肝寶貝一般,不僅“養而有愛”,而且還恭敬有加,同桌吃“飯”,同床睡覺;甚至,吃得比狗主人自己好,睡的地方也比構主人自己睡的地方還要舒服。可見,這已超出了孟子的想像範圍,不是“愛而不敬,獸畜之也”,而是“獸畜之也,愛而有敬”了。養狗尚且“愛而有敬”,何況奉養自己的父母呢?這應該是沒有問題的了罷。遺憾的是,我們所看到的報導,奉養父母“愛而不敬”的人還的確不少,對這些人來說,已不是“愛而不敬,獸畜之也”,而是“愛而不敬,不如獸畜”了。也就是說,他們待自己的父母連狗都不如。還是用我們前面的推論來說,那他們實際上是把自己也看得連狗都不如的了,或者,乾脆說,他們的作為本來就是連狗都不如的!

說到這裡,必須鄭重聲明,我們在這裡只是因為聯繫到孟子所說“養而不愛如養豬,愛而不敬如養狗”的意思而加以理解發揮,絕不是專門把矛頭對準飼養寵物和“炒狗”的人,特此聲明,以免引起誤會。

總起來說,這一章對我們的重要啟示還是一個對父母的態度問題,也就是“孝”的問題。在一般認為“孝道”已日漸式微的今天,這個問題當然已沒有孟子的時代那樣在社會生活中舉足輕重。但從另一方面來說,在對老人的奉養已日益暴露出問題,而且,在世人對這方面的問題日益關注的時候,孟子的論述不是對我們很有警醒作用嗎?

作品出處

《養而不愛如養豬》出自《孟子》的《盡心章句上》。

《孟子》一書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及其再傳弟子共同編寫而成,記錄了孟子的語言、政治觀點(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貴君輕)和政治行動的儒家經典著作。孟子曾仿效孔子,帶領門徒週遊各國。但不被當時各國所接受,退隱與弟子一起著書。《孟子》有七篇傳世:《梁惠王》上下;《公孫丑》上下;《滕文公》上下;《離婁》上下;《萬章》上下;《告子》上下;《盡心》上下。其學說出發點為性善論,提出“仁政”、“王道”,主張德治。 南宋時 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孟子》是四書中篇幅最大的部頭最重的一本,有三萬五千多字.從此直到清末,“四書”一直是科舉必考內容。

作者簡介

孟子像 孟子像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軻,字子輿(待考,一說字子車或子居)。戰國時期魯國人,魯國慶父後裔。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書。孟子繼承並發揚了 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聖”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孟子的文章說理暢達,氣勢充沛並長於論辯,邏輯嚴密,尖銳機智,代表著傳統散文寫作最高峰。孟子在人性問題上提出性善論,即“人之初,性本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