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月珍(1921~1970)
人物簡介
顧月珍,生於上海,出生後即被丟棄,為一貧苦的顧姓竹匠抱回撫養,取名金妹。
歷程
14歲拜申曲藝人顧泉笙為師,學唱申曲,取藝名顧月珍。由於學戲勤奮,15歲即登台演出。當時的申曲還沒有事先編好的劇本和曲調,扮演角色要靠演員自編唱詞和曲調。身世淒涼的顧月珍對滬劇中一些命運苦難的人物十分理解和同情,在舞台上演出時感情真實,常常感動了台下觀眾,她唱的《良彥哭靈》一曲,在滬上不脛而走。
民國27年(1938年),顧月珍加盟文濱劇團,成功地扮演了《姊妹花》中的人物,由此一舉成名。直到民國36年,顧月珍先後加盟施家劇團、楊敬文劇團、上海滬劇社,創辦過新聲劇團,與人合辦中藝滬劇團和上藝滬劇團。她主演的《甜姑娘》、《三朵花》、《雙花恨》等劇目,在當年出現連滿數十場的盛況。在《西太后》一劇中飾珍妃,在樂師的幫助下,為珍妃的《冷宮怨》一曲創造了悠揚婉轉的反陰陽曲調,於是《冷宮怨》成為一時名曲,反陰陽曲調廣泛流傳,成為滬劇富有藝術魅力的曲調之一。民國36年,26歲的顧月珍因重病輟演,暫時離開舞台。
建國後,顧月珍積極組織努力滬劇團,率先上演表現勞動人民生活的現代戲《王貴與李香香》,後又陸續演出《好媳婦王秀鸞》、《田菊花》、《翠崗紅旗》等。1953年在華東戲曲觀摩大會上演出《趙一曼》,獲演員一等獎。1956年被選為上海市婦女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9年至1962年間,在顧月珍帶領下,曾將老舍的《全家福》改編為《破鏡重圓》上演。還自編自演了表現工人生活的《永不褪色的紅旗》,努力保持滬劇表現現代生活的優良傳統。顧月珍善於飾演各種不同類型不同性格的人物,突破了滬劇重唱輕做的傳統。唱腔清新淳厚,在滬劇流派中自成一家。
顧月珍曾任上海努力滬劇團團長、上海劇協理事、上海市二至四屆政協委員等。"文化大革命"中受盡折磨,於1970年1月20日被迫害致死。1978年9月23日,中共上海長寧區委為顧月珍召開追悼大會,為她平反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