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屋鄉

頭屋鄉

頭屋鄉位於苗栗縣中心略偏西北。雨量由海岸向山區遞減,雨季主要在5月至9月。頭屋鄉原名“崁頭屋”,“崁”在客家話中指小崖,崁頭屋便指位於小崖下的聚落。

基本信息

簡要介紹

頭屋鄉頭屋鄉

頭屋鄉是台灣苗栗縣的一個,位於苗栗縣中心略偏西北。雨量由海岸向山區遞減,雨季主要在5月至9月。 頭屋鄉原名“崁頭屋”,“崁”在客家話中指小崖,崁頭屋便指位於小崖下的聚落。如今“崁”形仍清晰可見於溪畔,站在崖上俯視頭屋阡陌,彷彿可見先人胼手胝足的痕跡。 利用丘陵地多霧、排水良好的特性,頭屋人開始種植茶葉。清光緒年間,“老田寮茶”與文山、凍頂同列為台灣三大名茶。民國六十四年,蔣經國先生來這裡品茗後,對甘美的茶味更是讚口不絕,因而命名為“明德茶”,為頭屋茶業再添佳話。

60年代後,高齡茶樹面對國際競爭衝擊,茶香漸漸澹了,90%的茶園停擺,頭屋人口也逐漸外流、老化。對苗栗平埔族有深入研究的頭屋國中老師湯慧敏,也了解頭屋的歷史。青錢第的茶業、客家廟宇的神明、頭屋村的老街等,都是頭屋的寶貝。鳴鳳古道,是過去頭屋生命力最活躍的地方,挑擔旅人的山歌裊裊今日已不復見,但山林古樸幽情仍在,台灣彌猴飛鼠於林間嬉戲,甚至還可見台灣保育類藍腹鷳隱藏其間。

旅遊信息

頭屋鄉頭屋鄉

交通
苗栗客運新竹線:苗栗—大坪—頭份—新竹
台1線
台13線
台72線:東西向快速公路,後龍汶水段
縣道126:後龍鎮 - 頭屋鄉 - 明德水庫 - 獅潭鄉
旅遊
義民廟
鳴鳳古道
徐府竹仔閣
象山孔廟
石觀音
明德水庫風景區

特色風景

明德水庫風景區

頭屋鄉頭屋鄉

明德水庫於民國五十九年竣工,總蓄水量達1770萬立方公尺,屬於壓滾式土壩,滿水位的湖面面積約有一百七十多公頃。明德水庫大壩上設有觀景台,站在觀景台尚可看到倒映在湖面上的層層山巒,晨間湖面水氣飄淼,傍晚時橘紅雲霞與綠山相呼應,夜晚月光下的湖面碧波閃耀。而在水庫湖面中央有著三座小島,分別是日新島、鴛鴦島與海棠島,連線日新島的吊橋可騎著腳踏車過橋,是假日休閒的好去處。

交通路線

開車:
1.頭份交流道→台十三線往造橋→頭屋→明德水庫
2.公館交流道→台十三線往苗栗→頭屋→明德水庫

象山孔廟

位在頭屋鄉的象山孔廟是一座與眾不同的孔廟,一般的孔廟皆是官辦,但象山孔廟卻是由民間創立管理。興建於清光緒二十七年(西元1901年)的象山孔廟前身為供奉玉皇大帝的玉衡宮,日據時代日本政府推動日文教育,地方仕紳為保存中華文化,於玉衡宮創立象山書院教導漢學,並且在此供奉至聖先師孔子。民國六十三年時將孔子奉為主祀神明,於孔廟後方另興建凌霄寶殿供奉玉皇大帝與觀音大士等神祇。

頭屋鄉頭屋鄉

搭車:自苗栗搭往新竹的新竹客運,在扒子岡站下車。下車後回走約300公尺,左轉進入文化大樓牌坊,即可至孔廟。

交通路線

開車:
1、南下者由頭份交流道下高速公路,循1號省道在尖山轉13號省道,穿越高速公路涵洞南行,在岡見橋旁循指標前行即抵。由交流道至此17.1公里。

2、北上者由苗栗交流道下高速公路,循6號省道經苗栗市接13號省道東行過頭屋大橋、岡見橋後不久,循指標右轉續行即抵。由交流道至此10.1公里。

鳴鳳山古道

鳴鳳山古道位在八角崬山區,原是連線頭屋鄉鳴鳳村與獅潭鄉新店村居民來往的重要道路,現在則是成為民眾登山健行的熱門步道。古道全長約3.5公里,兩旁滿是樟樹林與相思林,還有眾多植物如桂竹九芎油桐樹的樹林,具有豐富的林相,走在步道中呼吸著清新的芬多精,讓人神清氣爽,某些路段依舊保留著早期的石階步道,走來增添了幾多思古之情。

交通路線

開車:

頭屋鄉頭屋鄉

頭份交流道→台十三線往造橋→頭屋→苗22線線往鳴鳳山
公館交流道→台十三甲往苗栗→頭屋→苗22線線往鳴鳳山
苗栗市經國路過頭屋大橋之後,經台13線約2.7公里可見指示牌轉苗22線即可至鳴鳳山古道入口。

雲洞宮

位在頭屋鄉鳴鳳村的雲洞宮風景秀麗,周圍山巒層疊,位居高處視野良好,天氣晴朗時可遠眺苗栗市區。二殿二護龍格局的雲洞宮創建於清光緒三十一年(西元1905年),是由地方民眾以登記捐獻的方式所籌資,一樓的主祀神祇為三恩主公暨開台聖王,二樓的凌霄寶殿則是主祀玉皇大帝。現今的樣貌是為民國六十九年重建竣工,廟宇莊嚴肅穆,是當地民眾的信仰中心。

交通路線

頭份交流道→台十三線往造橋→頭屋→苗22線線往鳴鳳山公館交流道→台十三甲往苗栗→頭屋→苗22線線往鳴鳳山

石觀音寺

頭屋鄉頭屋鄉

石觀音寺是當地富豪黃南球的助手羅成修行之處,羅成於六十歲時剃髮修行,法號為普雲。石觀音寺為一處天然石洞,觀音菩薩就供奉於石洞之中,寺廟創建於西元1898年,至今已有超過百年的歷史。在普雲法師圓寂之後,寺院由在家修士點香奉茶,但因缺乏管理廟宇逐漸沒落,後地方人士聘請多位法師相繼住持,才漸漸恢復香火鼎盛的樣貌。石觀音寺後方有一泉水,水質清澈透明,據說有治病痛的功效,許多信徒都會到此取泉水飲用。

交通路線

開車:
1.頭份交流道→台十三線往造橋→頭屋→苗22線往鳴鳳村→石觀音寺。
2.公館交流道→台十三甲往苗栗→頭屋→苗22線往鳴鳳村→石觀音寺。
3.高速公路下公館交流道→往苗栗方向→右轉走經國路(約五公里)→右轉經頭屋大橋→直走台13線(開車約五分鐘)→右方上斜坡(苗22線)→往山路直走(開車約十五分鐘)→前方廣場旁是雲洞宮→往前直走山路(約三公里)→右邊有小斜坡,徒步往上走(約一分鐘)。

徐府竹仔閣

頭屋鄉頭屋鄉

徐府竹子閣初建於清光緒年間,為廣東蕉嶺的徐府十四世祖徐豪敏來台定居所建,屋樑為燕尾式嵴,正廳門窗凋飾精巧細緻,最為特殊的是供奉祖先的神龕後方為正廳後門,並不多見於中國傳統建築格局。

而對於“徐府竹子閣”的由來有著兩種說法,一是相傳早年周圍皆被綠竹所圍繞,因此稱為“竹子閣”,其二是清末至日據時代,位於後龍溪龍頸潭的徐家為招待文人墨客,特地打造了數座竹閣樓。老田寮溪與後龍溪會流行程的龍頸潭距徐府不遠,是鄉民舉辦龍舟活動與人文吟詩賞月的地點,因此也有「龍潭泛月」的美稱,為舊題八景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