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背景起源
西藏佛教是在公元七世紀,同時由我國內地和印度、尼泊爾傳入的。內地佛教傳入西藏,曾經對西藏的宗教產生過一定的影響,反映了漢、藏文化交流的一個側面。
篤信佛教的文成公主進藏時,除了把內地的工匠技藝穀物良種帶入西藏外,還特意帶了一尊覺阿象到拉薩。藏語覺阿其實就是漢語“覺”(對佛的另一種稱呼)的音譯。文成公主當時還帶去一些佛經和漢僧,並請內地工匠造小昭寺安放覺阿佛象。藏文史料還記載,當時拉薩有漢僧大天壽和尚等人,與印僧、尼僧共同從事佛經的翻譯。金城公主也曾致力於佛教在西藏的傳播,她也帶有漢僧入藏。後來由於闐等地流入西藏的許多僧人中也有漢僧,受過赤德祖丹和金城公主的安置資助。金城公主多次建議赤德祖丹迎請漢僧和組織他們翻譯佛經。赤德祖丹晚年還曾派漢籍桑希(禪師)四人赴長安學經深造。赤德祖丹之子赤松德贊在位時,又派巴賽朗等人到長安取經,迎請漢僧。關於桑耶寺,有一種傳說講是取漢語“三羊開泰”的意思,所以又稱“三羊寺”;至於桑耶寺又被稱為“三樣寺”,那是因其主殿三層各依藏式、漢式和印式而建築的緣故,其中也可窺見漢族宗教文化的影響。
歷史記載
藏文史籍中常常提到赤松德贊時有一個叫摩訶衍那的漢僧由他引起了一場西藏佛教內部的爭論。當時由印、尼傳入西藏的佛教在人如何成佛這一問題上多屬漸門派(即主張佛教徒要經過累世的漸次修行方能成佛);而摩訶衍那傳入的內地佛教,則屬內地禪宗的頓門派(即主張無需供佛念經,廢除一切宗教儀式,只強調人的主觀覺悟,並認為這種覺悟是可以豁然貫通的,一旦領悟就可立地成佛)。顯然禪宗的這種簡便的成佛途徑是很具有誘惑力的,它可以為作惡多端的剝削階級掩蓋罪行,廉價售給他們進入天國的門票;也可給身受重重苦難的民眾帶來更大的安慰和幻想。所以一時之間頓門派頗受歡迎,“西藏僧俗多隨之修”(法尊:《西藏民族政教史》),就連赤松德贊的一位妃子沒盧氏也帶領貴族婦女三十多人從摩訶衍那受戒當了尼姑。這就勢必危及到藏的印僧和一部分漸門派藏僧的利益,便要求進行爭辯。
爭論概況
地點
辯論在桑耶寺進行,前後持續三年時間(792年~794年),贊普赤松德贊親自主持。漢僧代表是摩訶衍(大乘和尚),藏僧代表是寂護的親傳弟子噶瑪拉西(蓮花戒)。
論點
大乘和尚所倡論點是﹐成佛之道應通過個人突發的頓悟﹐此頓悟來源於摒除包括善惡在內的一切思考。蓮花戒認為任何人都不可能全部摒除思考﹐要求自己不作任何思考的本身就是一種思考﹔他堅持只有經過逐漸的修持﹐才能取得成就﹐批評頓悟派不別善惡﹐不積善行﹐幻想立地成佛﹐實為束手待斃。
雙方觀點
摩訶衍
一個人的成佛不是依靠長期持守戒律興修佛法而成,而是靠突然得到內在的“頓悟”;一個人應該排除各種思考,不許作惡念,也不許作善念, 應該保持一種完全寧靜的狀態, 作惡念固然不好,但作善念同樣也是罪過,惡、善如鐵金索,都是鎖鏈,都是自縛,達不到無為寧靜之境,好的、善的思維也會使人牽掛, 成為成佛道路上的“魔障”, 只有無想,無思維,無塵障,才能得到“大禪定”,進入突然的大徹大悟,即“頓悟”。
蓮花戒
假如一個人全部放棄他的意識活動,僅僅通過“瑜伽”來認識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是不可能的。因為當一個人對他自己說我將不想一切法、思慮時,已經是一種行動;如果完全沒有思慮才是一個人最高目標的話,只有那些喪失知覺能力的人才能達到頓門巴的理想。“立地成佛”的說法是荒唐的,猶如爬山,只能一步步地爬,不可能一下子到達頂峰。
參見[法]戴密微《吐蕃僧諍記》。
結果
結束
據藏文史籍記載﹐雙方反覆爭辯﹐甚為激烈。大乘和尚曾一度占上風﹐但最後敗北﹐被迫返回沙州(今甘肅敦煌)﹔印度佛教從此在吐蕃社會占居優勢地位。另據敦煌出土的漢文寫卷《頓悟大乘正理決》的說法是大乘和尚獲勝﹐漢地佛教禪宗與印度佛教並存於吐蕃。以今日藏傳佛教流傳的實際情況而論﹐《頓悟大乘正理決》的說法有誤﹐當以藏文諸史籍的記載為是。漢地佛教禪宗失敗後﹐其影響仍及於後期形成的寧瑪﹑噶舉等派。
據說這場爭辯進行了三年(約在公元792-794年),雙方愈爭愈烈,後來發展到不得不由赤松德贊親自出面舉行會議來公開進行辯論,這就是藏文史籍上提到的“頓漸爭辯”。
後來
摩訶衍那先勝後負,赤松德贊表示贊同漸門的觀點,以蓮花戒為代表的印僧最終取得勝利。漢僧被遣回內地,教法被禁止,門徒有的憤而自殺,有的宣布改宗。頓門派之所以最後遭到如此的待遇,第一是在教義上有缺陷,即禪宗那種否定,與赤松德贊採取的倡佛政策和一系列倡佛措施在客觀上是相牴觸的。第二是由於兩派長期的爭論不休,必然使當時西藏佛教發生內部分裂,極不利於佛教的發展,所以赤松德贊只能採取“舍魚而取熊掌”的辦法了。第三,還和當時吐蕃王朝與唐王朝之間由於長期的邊地之爭而引起關係惡化的政治背景有關。
漢僧雖然被遣返回內地,但禪宗思想仍對西藏佛教留下了影響。
傳說
傳奇
後人曾有這樣一種傳說:摩訶衍那回返內地時,曾經把一支鞋留在西藏了(參見《賢者喜宴》)。這是對禪宗在西藏的思想影響的一種形象的比喻。後來在西藏佛教寧瑪派的“大圓滿法”里和噶舉派的“大手印法”里,都吸收了禪宗頓門的某些思想。
共同點
其實西藏密宗所講的“即身成佛”和禪宗的“頓悟成佛”,基本上就是一回事,都是宣揚廉價的快速成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