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響塘鄉政府駐黃峰寺。轄農科、響塘、楊梅塘、長安、南塘、柴山、大屋、沙林塘、益草亭、小泉、稠泉、金盆、雙湖、荷花、匣錦、仁興、石泉、日新、司馬、白沖、侯田、虎形、栲木、良山、堯家、長龍、南谷、易家、燒湯河、雲岫、水井、金湖塘、谷湖塘、方石、山界、陳蒲、小荊、燕山、白鶴、公和、碑頭41個村委會和龜頭居委會。
響塘鄉境內主要交通幹道按南北走向大體為“三縱三橫”格局,三縱即:錳龜公路(全長16.5公里,系縣道路砂石路)、響南公路(全長11.5公里,系鄉道水泥路)、仙南公路(全長7.8公里,系縣道砂石路);三橫即:響仙公路(全長16公里,系縣道砂石路)、宋仙公路(全長7.5公里,系鄉道砂石路)、龜附公路(全長3.5公里,系鄉道砂石路)。
自然資源
響塘鄉物產豐富,人傑地靈,風景如畫,地下礦產資源錳礦石、石灰石極為豐富。座位在響塘鄉堯家村的仙女山,風景優美,四超靈跡,三楚大觀,集宗教、旅遊、避暑、休閒於一體,登上仙女峰,美景盡收眼底,令人心曠神怡。響塘鄉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按日平均氣溫10℃~22℃為春、秋季,大於22℃為夏季,小於10℃為冬季劃分,境內四季分明。3月中旬至5月中旬為春季,天氣變化無常,多低溫陰雨。5月中旬至9月中旬為夏季,氣溫高,雨量多,9月中旬至11月中旬為秋季,晴朗少雨,晝夜溫差大。11月中旬至次年3月中旬為冬季,氣候寒冷,有霜、雪和冰凍。響塘鄉多年的年平均氣溫一般在16.7~18.3℃之間。1月最冷,月平均氣溫一般在5℃左右。1991年極端低溫為-12.1℃。7月最熱,月平均氣溫一般在30℃左右,極端高溫達41.2℃,冬夏溫差24~25℃。
響塘鄉年最低溫度一般在-2℃~-8℃之間,年最高溫度一般在39~40℃之間。全年冬、夏時間長,春秋兩季短,暑熱期長,嚴寒期短,熱量充足,雨水集中,光、溫、水的地域差異小,災害性天氣較多,具有明顯的大陸性氣候特性。縣內年降水日,多年平均為150天左右,最多的年份曾達190天,最少的年份只125天,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300毫米左右,比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少5%左右。其中最多年降水量為1750.2毫米,最少年降水量只997.7毫米。
響塘鄉平均日照總時數為1584~1885小時。7月份日照最多,2月最少。年際之間,差異頗大,最多年日照達2127.7小時,最少年為1449.5小時。境內春季和夏季多東南風,盛夏多南風,秋冬季多西北風。風速大於17米/秒,瞬間風力達8級以上,每年均有出現,年均7~8次,最大的風速為20米/秒。經濟發展
響塘鄉地處湘潭最北端,毗鄰寧鄉、望城兩縣,面積149.5平方公里,所轄41個行政村和一個村級鎮,總人口5.9萬,法定水田面積5.34萬畝;響塘鄉擁有豐富的錳礦石、石灰石和林業資源,是一個資源豐富、交通便利的資源型與農業型相結合的鄉鎮;鄉鎮工業基礎較好,商貿發達,響塘鄉有規模企業10家,3581企業2家,大小私營個體企業1587家。具體經濟狀況如下:響塘鄉依託自然資源優勢,主要發展建材業、採礦業及礦產品的加工業,響塘鄉已基本形成了以牛力水泥公司、林權錳礦、福利錳礦、田野鑄造等為中心,以點帶面覆蓋全鄉的產業集群。至2006年底,全鄉擁有規模企業10家,“3581”企業2家,大小私營個體企業1687家。在未來2年,將力爭引進、培植高科技、環保型企業2家,逐步實現工業發展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型。 響塘鄉已推廣優質稻新品種12種,拋秧面積占80%,機收面積占85%。加大農產品深加工力度,延長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組建了優質稻米協會,形成並推廣了“企業+協會+農戶”的農產品生產模式。實行一村一品,發展經濟作物,形成特色農業。以長安村為中心形成了70萬囤產量規模的冬菇生產基地,年產值可達到350萬;燒湯河村新建湘潭縣中藥材種植生態科技園;以仙女山為中心建立板栗基地;在白沖村大力發展楠竹種植等。依託較為豐富的風景旅遊資源,大力發展生態旅遊業。“仙女山”和“柴山湖”生態旅遊區開發已初具規模。大力開展集鎮化建設,響塘鄉形成了以黃豐寺、燒湯河、白鶴等集鎮為龍頭,向周邊村輻射開發、建設集商貿、餐飲、文化、娛樂於一體的集鎮,形成了現代服務業在農村的紮根發展的新局面,切實豐富了人民民眾的生活。引入金僑特色醫院,由此帶動發展了中藥材種植基地。近五年來招商引資實際到位金額共2.9億元,其中2006年招商引資實際到位金額突破1億;工業總產值15億元,平均增幅為19.8%,歷年均超額完成任務;企業總產值38.4億元,平均增幅16%,規模企業年創稅收占全鄉全年任務的60%以上。財政稅收也是一年一個台階,五年實際完成稅收3800萬元,年增幅達40%以上,2006年實現稅收過千萬的跨越發展。鄉屬企業提供就業崗位7286個,五年職工年工資總收入約在4.1億元。響塘鄉引進投入固定資產在500萬元以上的工業項目,按固定資產到位資金總額的0.5%給予獎勵;投入固定資產在1000萬元以上的工業項目,按固定資產到位資金總額的1%給予獎勵(含農副產品深加工項目)。引進投入固定資產在200萬元以上的農業項目,按固定資產到位資金總額的0.2%給予獎勵。引進民營資金投入園區基礎設施項目,總投資在1000萬元以上的,按總投資額的0.1%給予獎勵。響塘鄉引進商業、服務業等第三產業項目,投入固定資產在500萬元以上的,按固定資產總額的0.2%給予獎勵;投入固定資產在1000萬元以上的,按固定資產總額的0.3%給予獎勵。引進無償捐獻的資金,其金額累計在50萬元以上,由縣人民政府給予特殊貢獻獎。
基礎建設
自2006年10月20日,響塘鄉召開黨政全會對“三冬兩防”工作作出部署、動員後,各村積極回響,結合各村實際情況大興水利建設。響塘鄉組織了2個巡視工作組,用2天時間集中走訪了全鄉41個村的水利建設工作,得出結論:響塘鄉人民冬修水利熱情空前高漲,建設規模和投資總額居歷年之最。響塘鄉已取得階段性的成果。
響塘鄉在召開“三冬兩防”工作動員會議時,即以下發檔案的正規方式通告各村,在今年水利冬修工作中,鄉政府將評選“重點村”和“重點工程”,集中資金重點獎勵典型。重點村獎勵10000元,重點工程以投入資金3萬元為底線,除以獎代投以外另嘉獎工程實際投資的15%。這種方法改變了以往平均獎勵各村的“一碗水端平”,吃“大鍋飯”的做法,引入競爭機制,最大程度上激發各村集中資金和力量做大項目的熱情。同時,也切實解決了以往部分村由於資金缺口大而不能進行的較大的並且非常必要的水利設施建設,做到了把資金用在“點子”上,“刀刃”上。響塘鄉成立了以分管農業工作的副鄉長為主要負責人的水利建設巡查小組,該小組必須每10天下到各村的建設第一線檢查工作情況,指導各村的建設工作,盡最大努力幫助各村順利推進工程進度。檢查完後要及時把情況通過“三冬兩防”戰地旬報匯報給鄉黨委、政府和上級主管部門。通過採取以上做法,經過40天的努力,響塘鄉的冬修水利工作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響塘鄉共有在建和已建成大小水利工程613處,投入資金總額約為580萬元。據初步統計,如果2007年的已完成和可以完成的全部水利冬修工程如期竣工,那么響塘鄉稻田保證可插面積將在95%以上,切實改善和恢復了灌溉4750畝,新增灌溉面積1280畝,全鄉的抗旱能力將得到空前的提高,這將極大地穩定響塘鄉今後的農業生產。響塘人民歷來有義務植樹造林的良好習慣,普通老百姓對美好環境有著深厚的感情,這在一定程度上為響塘林業資源豐富,空氣質量好提供了條件和保障。他們的心愿和話語都非常簡單、淳樸——“希望能夠為世界再多添一份綠”。響塘鄉新造林總面積已達到1200畝,已超額完成規定面積600畝整整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