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表演心理

音樂表演心理是音樂表演者在舞台表演過程中的心理狀態。表演環境的刺激對技能的展示有極大的影響。

音樂表演心理

正文

音樂表演者在舞台表演過程中的心理狀態。表演者的藝術修養和音樂技能通過表演得以展示。表演效果與表演過程的心理狀態密切相關,受兩個重要因素的影響:一是表演者對環境刺激的反應;二是表演者對熟練技能的掌握及運用狀況。
表演環境的刺激對技能的展示有極大的影響。對於初登舞台的表演者,環境刺激起著消極的作用,通常表現為怯台。怯台是由於情緒緊張造成的生理和心理反常,如心動加速、呼吸失調、凝視不能自如、聽覺辨別力減低、唾液分泌減少、大肌肉群顫抖、參與技能活動的小肌肉群緊張僵化以至失去控制。有些表演者臨台前數日出現身體不適感,如消化不良、自感發燒,聲樂演唱者甚至感到聲音嘶啞。這些“症狀”都是假象,登上舞台即自行消失。偶有把不適感帶上舞台的,但表演完畢即消失。這些反常現象,使技能的定型結構受到干擾甚至破壞。久經鍛鍊的表演者,對演出環境有很強的適應性,演出中能充分發揮技藝,激起觀眾的共鳴。有些創造性的精闢表演,就是在這種狀態下產生的。舞台實踐對於表演者的成長是一個重要的鍛鍊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表演者把最初的消極因素逐漸轉變為積極因素,並且把成功的表演與環境結合在一起。
熟練技能是表演的最基本的要求。在長時間的反覆練習中,大腦皮層經常受到按一定順序出現的刺激物的作用,感知與動作反應相互聯繫並不斷地相互調節,逐漸形成熟練技能。它的特點是動作自動化或動作定型。
把熟練技能放到舞台上去錘鍊有一個由粗糙到精華的過程,其中有明顯的階段性特點:在最初階段,由於怯台的影響,表演者常常不能進入習慣的演奏或演唱狀態。表演活動及注意力容易受外界刺激的干擾,從而出現意外的錯誤和遺忘現象。這些差錯的出現往往有隱蔽的原因,如技能不夠熟練,動作定型結構中有薄弱環節等。演出中如果對已經克服的難點出現恐慌心理則容易造成錯誤,還可能在難點到來前即慌亂而出錯。表演者一般用心智和運動覺兩種方式交替互補地記憶樂曲,演奏中突然改變原有的記憶方式則容易造成記憶的阻礙。第2個階段是總結初登舞台的經驗教訓向高要求的過渡,其特點是:①彌補前一階段在實踐中出現的薄弱環節,糾正方法上的錯誤。②認識上產生變化,表現為把初演階段在觀眾前的緊張狀態變為從容不迫,並感受到來自觀眾的鼓勵和同情,體會到動作定型在結構上雖有順序的排列,但在表演過程中各項動作的分量並不相等,有輕重主次之分。掌握表演中速度上的節奏、力度上的節奏和心理上的緊張和鬆弛的節奏,則可使機械式的動作結構變得生動化、性格化。③開始探索並準備施展自己才能的特長。在第3個階段中,表演者在思想上和技藝上逐漸成熟,能夠把握自己的心理狀態,克服不利因素的影響,使表演由最初的平鋪直敘逐步改為最有表現自己特長的表演方法。能突出獨特的表演風格,更深刻、更準確地對作品進行再創造。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