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帶擬鱸

鞍帶擬鱸

鞍帶擬鱸(學名:Parapercis muronis)為擬鱸科擬鱸屬的魚類,俗名牟婁擬鱸。分布於台灣島等。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日本Tanabe。體呈紅褐色,腹部淺淡。側線上有5條暗色橫帶。體長120mm。系海洋暖水性底層魚類。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中文名鞍帶擬鱸

命名者(Tanaka,1918)

俗名海狗甘仔、狗、舉目魚、雨傘閂、花狗母海、沙鱸

科目英文Pinguipedidae

科目虎鱚科

最大長度12cm

鞍帶擬鱸鞍帶擬鱸

觀賞魚類否

經濟魚類否

是否有毒否

食用魚類是

棲息深度10-50公尺

世界分布

日本至南中國海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太平洋區,由日本南部到菲律賓台灣分布於西南部、南部及東北部海域。

棲息環境

砂泥底、近海沿岸

形態特徵

體延長,近似圓柱狀,尾部略側扁;頭稍小而似尖錐形。吻尖而平扁。眼中大,上側位,稍突出於頭背緣。口中大,略傾斜;上頜略短於下頜;頜齒呈絨毛狀齒帶,外側列較大,下頜前端具犬齒8枚;鋤骨具齒,齶骨具齒。體被細鱗,側線簡單而完全;側線鱗數53-57。背鰭連續,硬棘部與軟條部間無缺刻,具硬棘V,軟條23;臀鰭硬棘I,軟條18-20;胸鰭軟條17-20;尾鰭圓形。體紅黃色,體側具5個黑褐色微斜橫帶;腹鰭中央具一暗斑;尾鰭基上方具一黑斑,尾鰭具5條垂直紋。

特點

背鰭Ⅴ-13;臀鰭Ⅰ-20;胸鰭19—21;腹鰭Ⅰ-5;側線有孔鱗49—55。體呈圓筒形,細長,頭部略縱扁。尾部側扁。上頜後端伸達眼下中央。兩頜具齒,下頜外行齒8個。前鰓蓋骨邊緣圓滑,主鰓蓋骨後緣有1棘。背鰭鰭棘部和鰭條部相連線。背鰭以中部鰭棘為最長。側線在體側中央。體呈紅褐色,腹部淺淡。側線上有5條暗色橫帶。體長120mm。系海洋暖水性底層魚類。分布於中國南海;國外見於日本。

漁業方法

中小型魚,可食用,唯魚體大小不一,亦常作下雜魚處理。一般均以底拖網捕獲,一支釣亦可釣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