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面針療法——針刺療法之一指針刺面部特定穴位以治療疾病的方法。於1960年始見報導。該法穴位以《靈樞·五色》中面部視診部位為主要依據,並將之分為額區、鼻區、眼區、口區、耳區、顴區和頰區,每區均有面針專穴(或單或雙)。其適應範圍較廣,凡針刺療法的適應症均可使用,對神經衰弱、高血壓、痹症、哮喘等效果更好。還可以用於針刺麻醉。
操作
一般選28~30號1.7~3.3cm(O.5~1.O寸)毫針。針前可先在選好的針刺部位內用針柄端探測敏感反應點。在選定部位徐徐刺入,看穴位皮膚厚薄及針刺需要分別橫刺、斜刺或直刺,如額、鼻部的皮膚及皮下組織淺薄,多用沿皮平刺;鼻旁、口旁的穴位宜用斜刺;額部的穴位可用直刺。進針後可施用一定的手法,一般穴位多有酸、麻、脹、痛針感,脾、胃、膀胱、子宮等穴可有少許疼痛。得氣後可留10~30分鐘,每隔5~10分鐘行針1次。病重者可用皮內埋針法,一般埋針1~5天。出針時,左手拿消毒乾棉球,輕輕按壓針刺局部的皮膚,右手徐徐出針。
主治病症
一、用於針刺麻醉
1.胃全切術主選肺、心、胃,配脾穴。
2.膽囊切除術主選肺、心、膽,配肝穴。
3.闌尾切除術主選肺、心、大腸,配胃或臍穴。
4.子宮或輸卵管手術主選肺、心、子宮或腎,配胃或臍穴。
5.腹股溝疝修補術主選肺、心、小腸、臍,配股里穴。
6.股骨頸三刃釘內固定術主選肺、心、股骨、腎,配膽穴。
二、各種痛症
1.頭痛取麵點、肝點、腎點。
2.咽喉腫痛取咽喉點。
3.脅痛取肝點、膽點。
4.痛經取膀胱點、子宮點。
5.胃痛取胃點。
6.腹痛取大腸點、小腸點、臍點。
7.腰背痛取背點、腎點。
8.肩臂痛取肩點、臂點。
9.股內側痛取股點、股里點。
10.膝腫痛取膝點、髕點。
11.足腫痛取足點。
三、胃下垂、缺乳
用面針療法。取胃、脾、肝、膽點;缺乳配膺乳點。
注意事項
1.針前嚴格消毒,防止面部感染,如有瘢痕、痤瘡應避開。
2.面部血管豐富,起針時注意按壓針孔,防止出血。
3.其餘注意事項參見“體針療法”。
面針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