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三年枕上吳中路

青玉案·三年枕上吳中路

這是首送人之作。上闋抒寫作者對蘇堅歸吳的羨慕和自己對吳中舊遊的思念。用“黃犬”這一典故,表達出盼伯固回吳後及時來信。“呼小渡”數句細節傳神,虛中寓實,給對方一種“伴你同行”的親切感。下闋抒發了自己欲歸不能的惋惜,間接表達對官海浮沉的厭倦。就伯固之“歸”,抒說已之“歸計”。

青玉案·三年枕上吳中路

青玉案·三年枕上吳中路青玉案·三年枕上吳中路

原文
青玉案(送伯固歸吳中)
 
三年枕上吳中路,遣黃犬、隨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驚鴛鷺,四橋儘是,老子經行處。輞川圖上看春暮,常記高人右丞句。作個歸期天定許。春衫猶是,小蠻針線,曾濕西湖雨。
詞牌知識
○平聲●仄聲⊙可平可仄△平韻 ▲仄韻
本作的韻腳是:六御;可"六語七虞 / 六御七遇"通押。
三年枕上吳中路,
⊙○●●○⊙●
譴黃犬,隨君去。
●○●○○▲
若到松江呼小渡,
●●○○○●●
莫驚鴛鷺,四橋儘是,
●○○●●○●●
老子經行處。
●●⊙○▲
輞川圖上看春暮,
⊙○○●⊙○●
常記高人右丞句。
○●○○●○▲
作個歸期天已許。
●●○○○●▲
春衫猶是小蠻針線,
○○⊙●●○○●
會濕西湖雨。
●●○○▲
青玉案,詞牌名。取於東漢張衡《四愁詩》:“美人贈我錦銹段,何以報之青玉案”一詩。亦稱《橫塘路》、《西湖路》。 雙調六十七字,前後闋各五仄韻,上去通押。
賞析
 
元佑四年到元佑六年,蘇軾出任杭州太守,時蘇堅為其下屬。兩人交情甚篤,蘇軾治理西湖多得蘇堅的幫助。三年之後,送別友人歸“吳中” 故鄉,惜別之情難以自已。上闋寫送別,蘇軾欲“遣黃犬”送信,寄達自己對友人的思念。且認為友人這次歸故里是要與“鴛鷺”為伍,擺脫仕途之累,在“松江” “四橋”間瀟灑往來,自在生活。下闋構想友人隱逸故里的情景。友人將學習唐賢王維隱居“輞川”的做法,吟詩作樂,自由隨意。結尾三句用典,寫當年在杭州共事的情景,以回味兩人的友誼作結。
[注釋]
①吳中:此指蘇州。
②黃犬:《晉書·陸機傳》:機有犬名“黃耳”,其在洛陽時,曾系信於犬頸,致松江(亦屬“吳中”)家中,犬又系帶回信還洛。
③四橋:《蘇州府志》卷三十四《津梁》:“甘泉橋一名第四橋,以泉品居第四也。”
④老子:老年人的自稱,此作者自指。
⑤《輞川圖》:唐詩人王維,其有別墅在輞川,曾於藍田清涼寺壁上畫《輞川圖》,表示林泉隱逸之情志。
⑥小蠻:指詞人侍妾朝雲。
[賞析]
這是首送人之作。上闋抒寫作者對蘇堅歸吳的羨慕和自己對吳中舊遊的思念。用“黃犬”這一典故,表達出盼伯固回吳後及時來信。“呼小渡”數句細節傳神,虛中寓實,給對方一種“伴你同行”的親切感。下闋抒發了自己欲歸不能的惋惜,間接表達對官海浮沉的厭倦。就伯固之“歸”,抒說已之“歸計”。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學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在書法繪畫、詩詞、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詣。他的書法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合稱“宋四家”;善畫竹木怪石,其畫論,書論也有卓見。是北宋繼歐陽修之後的文壇領袖,散文與歐陽修齊名;詩歌與黃庭堅齊名;他的詞氣勢磅礴,風格豪放,一改詞的婉約,與南宋辛棄疾並稱“蘇辛”,共為豪放派詞人
嘉佑二午(1057)進士,任福昌縣主簿、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節度判官,召直史館。神宗元豐二年(1079)知湖州時,以訕謗系御史台獄,三年貶黃州團練使,築室於東坡,自號東坡居士。後量移諸州。哲宗元佑元年(1086)還朝,為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誥。九年,又被劾奏譏斥先朝,遠貶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歸,卒於常州。著有《東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