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龍鄉

靈龍鄉

靈龍鄉位於鎮安縣東南部,東與山陽縣相鄰,南與米糧鎮相接壤,西與大坪鎮相連,北與柞水縣相毗鄰;最高點1453.2米,最低點625.8米。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159人。總面積85.5平方千米。2003年底,全鄉總人口11842人,轄青泥、東鋪、界河、蓮池、三義、蜂王、安樂7個村、42個組。靈龍鄉平均海拔高度950米,平均氣溫10.5℃,年平均降雨量926.3毫米,平均日照10小時,有效積溫3182℃,年均無霜期200天,屬亞熱帶半濕潤氣候帶。

基本信息

概況

靈龍鄉靈龍鄉
陝西省商洛市鎮安縣靈龍鄉位於鎮安縣東南部,東與山陽縣相鄰,南與米糧鎮相接壤,西與大坪鎮相連,北與柞水縣相毗鄰;最高點石板溝垴海拔1453.2米,最低點老街625.8米。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159人。總面積85.5平方千米。2003年底,全鄉總人口11842人,轄青泥東鋪界河蓮池三義、蜂王、安樂7個村、42個組。鄉政府駐娘娘廟,海拔740米,距縣城62千米。

1949年11月建靈龍鄉,1956年併入白塔鄉,1962年設靈龍人民公社,1984年更名靈龍鄉。1996年底,全鄉面積38平方千米,全鄉人口5681人,轄青泥、石關、東鋪、西鎮、三崗5個村、42個組。1997年5月,將原三義鄉併入。

以境內有一靈隱寺和二龍戲珠山而得名,境內交通方便,四通八達,是通往山陽、商州的交通要道,是鎮安的“東大門”。境內群山連綿,溝壑縱橫,山清水秀,氣候溫和

目標

“十一五”期間靈龍鄉經濟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年經濟遞增11%左右,實現國民生產總值、人民人均純收入、固定資產投資三個翻番,加大對外開放力度,創造投資環境,使生態、人文環境更加最佳化,對外開放的吸引力明顯增強,社會穩定,經濟發展,人民安居樂業。

一是最佳化產業結構,大力發展主導產業。抓好以高效農業為重點的糧食自給工程,增強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確保糧食安全;抓好以烤菸、蠶桑、畜牧、勞務為重點的四大主導產業,促進農民增收;抓好生態環境保護,達到人與自然和諧,促進社會發展。二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人民民眾生活質量。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加快“五通四改”建設步伐,積極組織動員民眾新修村組公路保證暢通。啟動“便民橋”工程建設,解決出行難。加快電信、電視、教育衛生事業發展,提高人民民眾生活質量。三是擴大對外開放,加快資源開發利用。全鄉礦產資源豐富,品種繁多,其中金、鐵、銅、鉛鋅、銻、石墨等礦產分布廣泛,開發前景可觀。

教育

鎮安縣靈龍鄉初級中學

學校歷史悠久,底蘊豐厚,人才輩出,是學生騰飛的搖籃,教師成長的沃野。學校擁有一支團結、實幹高素質的具有開拓精神的教師隊伍,曾培養和造就了一大批優秀教師,有全國優秀班主任、全國優秀體育教師、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教師們憑著開放的教育思想,領先的科研,以良好的素質,進取的態度,奉獻的精神和踏實的作風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學生。學校以“開發潛能、發展個性”為育人理念,從整體改革實驗到差異教育的研究,從二級循環活動的嘗試到創新教育的思考以及網路環境下教學模式的探索,捕捉著現代教育最敏感的話題,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學校一貫堅持“品牌、質量、服務”的意識,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進程中,以一流的教育質量樹立了自身的品牌形象,贏得了社會的讚譽,是老百姓心目中最好的學校之一。

經濟

靈龍鄉鎮安縣靈龍鄉

全鄉社會穩定、民風淳樸、土地肥沃、人傑地靈,自然形態描繪出豐富多彩的畫面,給人民創造了優美的生存條件。全鄉總面積77平方公里,所轄7個行政村,42個村民小組,2944戶,11536人,有勞力6777人,年末耕地18635畝,其中基本農田13410畝,人均耕地1.7畝;有林地面積55670畝,其中退耕還林面積4936畝,屬全縣一類大鄉。

近年來,該鄉立足本地資源,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已經形成了以烤菸、蠶桑畜牧勞務為主的四大優勢產業,界河農貿市場聞名全國各地,吸引河南,上海、江蘇等眾多外地客商,農副產品交易紅火,年交易額達到450萬元,帶動了全鄉產業發展,產業收入占人均總收入百分之七十以上,全鄉盛產板栗、核桃、柿子、藥材等產品;礦產資源豐富,其中金、鐵、鉛鋅、石墨等品種開發前景十分廣闊。

靈龍鄉發展烤菸生產新創舉
靈龍鄉靈龍鄉的烤菸基地

2006年,靈龍鄉黨委政府把烤菸生產作為農民怎收的一項舉措,下大氣力抓落實。在機制上,實行“三突破”即種植面積有突破,全鄉主要落實三義、蓮池、安樂三村182戶農戶種植烤菸1000畝,比2005年增長458畝;種植品種有突破,引進優質高產的新品種烤菸,使低產質差的的生產有改觀;效益要有突破,提高畝產值,達到畝均收入1200元。

一“創新”即管理服務上有創新,對鄉村村幹部、烤菸技術員三位一體捆綁使用,實行責任保護管理卡,全面負責菸農生產技術銷售等環節的管理和服務,並對此行工作納入年終考核、下鄉補助等經濟效益掛鈎,落實首問責制,是管理甫落到實處。同時加大對烤菸生產的財政扶持力度,實行對村、組、戶的獎勵扶持補助,進一步提高眼農戶種植烤菸的積極性!力爭年底烤菸產值達到100萬元,創稅20萬元。目前,考驗的地塊已經全部與菸農戶簽訂的生產技術契約,全鄉煙床正在播種。

歷史沿革

1949年11月建靈義鄉,1956年與峰王鄉合併設為三義鄉,1962年設三義人民公社,1984年更名三義鄉。位於鎮安縣東部,距縣城67千米。總面積47.5平方千米。1996年底,全鄉人口6291人,轄蜂王、安樂、界河、蓮池、天池、三義、老戶7個村、47個組。1997年5月,將三義鄉併入靈龍鄉。鄉政府駐娘娘廟。

原三義鄉

1949年11月建三義鄉,1956年與峰王鄉合併設為三義鄉,1962年設三義人民公社,1984年更名三義鄉。位於鎮安縣東部,距縣城67千米。總面積47.5平方千米。1996年底,全鄉人口6291人,轄蜂王、安樂、界河、蓮池、天池、三義、老戶7個村、47個組。1997年5月,將三義鄉併入靈龍鄉。鄉政府駐娘娘廟。

相關

靈龍鄉人民政府採取五條措施抗旱保收

自2006年以來,持續乾旱少雨,致使全鄉8500畝農作物嚴重受旱,700畝烤菸無法大田移栽,480戶、2090人、560頭牲畜飲水十分困難。鄉政府採取五條措施,抗旱保收。

一是動員全鄉幹部民眾積極開展生產自救,縣農業局詹道有局長、農技幹部薛全民、楊恩與鄉村幹部一起深入田間地頭,發動民眾開展生產自救,激勵了廣大農民生產自救的士氣。

二是加大抗旱投資力度,在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擠出資金4000元,為烤菸農戶購置膠桶60個,塑膠管6000米。水泵3台,為民眾解決了抗旱物資緊缺的燃眉之急。

三是充分利用現有水源,通過自流引水,農戶擔水澆灌煙苗,做到保一畝煙田得一畝成效。

四是積極組織尋找水源,解決人畜飲水發生困難的農戶生活用水。

五是積極組織勞務輸出,動員農民以勞務補農。全鄉已組織外出勞力2300人,創收210萬。

靈龍鄉精心組織村財民理鄉監管業務培訓

為了加強基層黨風廉政建設,推動村級“陽光政務”工程,靈龍鄉黨委、政府將村財民理鄉監管列為2007年農村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按照全縣統一安排,在鄉政府的積極要求和精心組織下,5月18日,縣財政局在靈龍鄉舉辦村財民理鄉監管業務培訓班。

培訓會由靈龍鄉紀委書記余立平主持,鄉長朱榮奎作了重要講話,明確了村財民理鄉監管的重要意義、原則、內容和範圍,指出了目前存在的突出問題,對推進村財民理鄉監管提出了很好的意見和建議。縣財政局會計事務管理辦公室主任王仕政就村財民理鄉監管的業務操作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解,最後,財政所所長湯志強對工作程式作了進一步明確。與會者聽得非常認真,三個小時的培訓會沒有一人中途離場。通過培訓,明白了村級財務和核算形式的發展沿革及推行村財民理鄉監管的歷史背景,知道了收支票據的規範要求、單據審核“把三關”和村民理財小組的產生方式。蜂王村文書王功武說:“原來我們只會算老婆賬,沒想到還有這么多名堂,今天培訓真是開眼界了!”安樂村村長謝關地說:“過去作賬也就村委會幾個人一合計就行了,心裡總覺得給民眾說不清,現在有了村民理財小組我們就省心多了,他們會幫我們給村民講得清清楚楚,也對村委會多了幾份信任。”

培訓時間雖,但舉辦的非常成功,達到了預期的效果,為規範和推進靈龍鄉村財民理鄉監管起到了積極作用。各村村支書、村長、文書,鄉財政、農牧、司法、武裝幹部,縣財校校長戴萍及財政局幹部共32人參加了培訓會。會上靈龍鄉下發了《關於成立村財民理鄉監管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

靈龍鄉“三排查三落實”工作取得實效

靈龍鄉抽調50餘名幹部分別進入全鄉7個村42個組12843戶民眾家中,開展以民眾生產生活、安全生產隱患、矛盾糾紛為主要內容的排查活動。止目前,已就地解決的各類問題56(件),排查困難民眾21戶86人、隱患9處、糾紛21起,並逐一落實了包抓(扶)責任人。

按照“保穩定、促發展、關注民生”的原則,結合“百日活動”靈龍鄉黨委及時成立了以黨委主要領導為總指揮的專項工作指揮部,下設以科級領導為組長的7個工作隊,一個專項工作辦公室,實行一個科級領導包一個村,一個鄉鎮幹部扛一個組,一個村幹部聯繫10戶的方式深入到全鄉12843戶民眾家中進行摸排,逐戶進行登記簽名,對摸排出的問題能當時解決的就地解決,不能解決的另造冊登記,並當場落實責任人及辦結期限。同時,成立了以鄉紀委牽頭的督察組,加強對此項的督辦,並設立舉報箱一個,公布包括鄉黨政主要領導電話在內的舉報電話3部,自覺接受民眾監督。全鄉7個村、42個組都能充分利用這一載體,加大對三排查三落實工作的宣傳及措施落實。目前,全鄉共召開各類矛盾排查工作會議8場次,開展農用車司乘人員及特種作業人員培訓會9場157人次,刷寫各類標語49條,辦板報8期,處理各類問題56起(件),在全鄉範圍內營造了濃厚的工作氛圍,形成人人關注穩定,穩定從人人做起的大好局面,從而為鄉域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寬鬆和諧的平台

鄉鎮地區

中國地大物博,人多居住地相對也很多,現在就讓我們認識一下這些地方!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