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雲雕,也稱剔犀,是雕漆工藝的一種,因其圖案多以迴旋生動、流轉自如的雲紋回鉤組成,故稱“雲雕”,日本稱為“屈輪”。此種工藝是用兩種(一般為朱、黑二色)以上的天然大漆在胎體上有規律地交替髹塗,漆層厚度累計達5毫米,再用刀加以剔刻,刀口上寬下狹,進刀深峻,棱面分明,刀口斷面可見交替往復的色漆層。《中國書藝美術大辭林·地方傳統工藝分布》上記載有“新絳‘雲雕’”。作為中國漆器文化遺產中頗為珍貴的一個種類,“雲雕”工藝始源於唐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在明朝時期達到第一個鼎盛時期。當時主要供宮廷使用,民間極為少見。清朝末年,皇室衰敗,戰亂頻發,宮廷藝人組織紛紛解散,流落民間。而當時的絳州正處於工商業的興盛期,享有“南絳北代”的美稱,並被譽為七十二行城,城內店鋪林立,商賈雲集。在這種背景下,宮廷雲雕藝人紛紛匯聚於此,重操舊業。在清末民初,至上世紀30年代初,新絳已有王思恭、趙普元、薛仙基、王小虎等12家漆器作坊。
1958年,新絳縣委、縣政府為恢復雲雕往日的光彩,讓這一從宮廷流傳出來的藝術獲得重生,召集從事雲雕漆器生產的民間藝人,成立了新絳工藝美術廠。從而使新絳的雲雕、刻灰、螺鈿、描金、彩畫等傳統漆器工藝品生產,走上了規模發展的道路,並在繼承的基礎上將“雲雕”這一工序繁雜,製作艱難,生產周期長的工藝進一步發展、創新。如今,雲雕產品在不含任何化學材料的基礎上,生產中探究不時變化的溫、濕、乾度等情況,融入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開發出了高檔雲雕家具系列、禮品系列、文房四寶系列等12個系列的千餘種產品,使產品的造型、花色出現了與時俱進的全新面貌,產品內在品質有了脫胎換骨的突破性提高,新絳雲雕這一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精湛工藝得到發揚光大。
新絳雲雕
新絳雲雕、螺鈿是一種雕漆工藝品,是山西民間家庭擺設品,舊稱剔犀。這種產品在元代至明代時曾盛極一時。製作雲雕產品,在做好的胎型上,以不同的顏色漆層層堆起,然後剔刻出圖案花紋,不同的顏色的漆層就從刀口暴露出來,花紋最常見的是雲紋,統稱之為“雲雕”。新絳雲雕、螺鈿產品,線紋圓潤、漆光瑩亮照人,趣味古樸醇厚,而且設計製作出了許多造型優美、圖案新穎、品種齊全、生動別致的雲雕、螺鈿產品,為傳統工藝品生產的發展增添了異彩。成都雲雕
成都雲雕歷史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和使用漆液的民族,漆器及其製作工藝是中國燦爛文化寶庫的組成部分。其中,以雲雕為代表的雕漆工藝在漆器藝術中又具有獨特的地位。漆器表面的裝飾工藝主要歸納為彩繪、鑲嵌、雕漆三類。雕漆製作的方法是將胎體(木胎、布胎或金銀胎)一層一層地髹漆,將漆堆積到一定厚度後,在其表面剔刻花紋圖案,使畫面層次分明,呈現浮雕的效果。因漆層厚薄、色彩、刀法的不同,雕漆又分為剔紅、剔黑、剔犀等品種,其中剔犀在雕漆品種中最具特色。其製作方法是在胎體上先將一種色漆刷若干道,堆積成一個色層後,再刷另一種色漆。如此堆積成兩種或三種色層後,再用刀剔出各種紋飾。這樣在刀口的斷面上就會顯露出宛若雲彩的紋理和色彩,故被後人稱”雲雕”。
據考證雕漆工藝至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歷史,自唐代初興,歷宋代繁榮,到明清達到巔峰。豐富的畫面,立體的形象,經久不衰的色彩,使雕漆工藝達到了中國漆器裝飾的最高成就。而複雜的工序,高超的技法和秘不可宣的配方又使雕漆漆器成為漆器中不可多得的精品。雕漆尤其是雲雕漆器以其溢彩流光,精美絕倫,紅黑輝映,雍榮華貴,最具皇家氣派。因此,歷來被皇室宮庭作為貢品,只有少數作坊能夠生產。歲月流逝,過眼煙雲。明清後雕漆漆器已經難以尋覓,至於雲雕漆器更是珍品,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成為藏家中極品中的極品。
千秋不朽匠人心。
近年來成都五行實業有限公司何氏兄弟秉承其家族世代相傳的雲雕絕技,並將其發揚光大,推陳出新。公司目前為全國第一家也是唯一的一家專門從事雲雕漆器的研製、開發和生產的工藝品公司。在產品形式上,他們突破了傳統雲雕只生產杯、盒、盤、碟等小件的局限,開發了旅遊紀念品、名優特產品包裝、高檔雲雕家俱、賓館飯店、樓台館所大型裝飾等系列產品;在雕刻藝術上,他們突破了傳統雲雕僅反映簡單的線條和花紋的局限,廣泛地與金石篆刻藝術,書法藝術和繪畫藝術結合起來,極大地豐富了雲雕的文化內涵和提高了文化品位,在製作工藝上他們突破了手工作坊式操作的局限,既保留了傳統的工序和技法,又注入了現代高科技的檢測、加工等手段。其產品具有更高的藝術性、觀賞性、實用性、收藏性。如今,公司開發的雲雕產品既遠銷歐美、東南亞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並進入了人民大會堂和中華世紀壇,也"飛入尋常百姓家"成為擺在普通百姓家的裝飾品和收藏品。對此,中央電視台曾以《中華一絕》為題對公司的產品作了專題介紹詞典解釋
空中的雕鳥。唐 溫庭筠 《經五丈原》詩:“鐵馬雲雕久絕塵,柳陰高壓 漢 營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