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該工藝20世紀初葉在國外得到重視,在我國唐代始有出現,至元代趨於頂峰,同時湧現出一批如張成、楊茂等著名的匠師。傳至明代宣德年間,曾盛行一時,影響遍及江河流域;嘉慶年間,絳州(新絳)名匠張凡娃結合本地特點加速發展,形成有北方特色的雕漆工藝,使這一特殊工藝才得以紮根發芽流傳至今。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雲紋剔犀盤和安徽省物館藏署名“張成造”的如意紋剔犀盒就是這一時期的代表性作品。
此工藝在2011年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絳州剔犀”技藝,保護單位新絳縣黃河雲雕工藝廠,由何俊明大師所傳承。
日前,部分收藏家格外青睞剔犀工藝品。若能收藏一二,確該慶幸。剔犀工藝具有耐腐蝕,耐磨擦,抗高溫且愈磨愈亮等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