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源
“外貌協會”,是從台灣傳來的一個辭彙,專指以對方的外貌為標準,決定是否交往的族群。女權運動的高漲,帶來的不僅僅是男女平權,某些觀念也被扭轉和顛覆了。以往,好色的都是男性,男人喜歡對女人的外貌品頭論足。而現在,女人不再只是被看的對象,她們也開始大張旗鼓地愛好起了“男色”。除了娛樂界誕生出一大批花樣美男之外,還衍生出了一個特別的稱呼:“外貌協會”(good-looksclub)。
成因
無可否認,外貌是在愛情的萌芽階段起著關鍵作用。在《人格與社會心理學》雜誌上,美國西北大學社會心理學家艾里·芬克爾和保爾·伊斯特維克寫道,男女雙方剛開始認識時,就將外貌吸引作為繼續交往最重要的衡量標準,接下來才是雙方的個性及賺錢能力。
在現實生活中,他們表示想要的對象以及實際選擇的伴侶,兩者之間是有差距的。外貌吸引非常容易激發強烈欲望,而賺錢能力激發的則是適度欲望。
歷史背景
環肥燕瘦,每個人心中都有著不同的美的定義。然而,科學家卻發現,人類對美的標準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對稱的面龐和身形,光潔細膩的皮膚,豐滿的胸部,總那么招人喜歡。褪去文明的外衣,讓人們回到幾百萬年前,那茹毛飲血,狩獵采果的時代。那時的熱點問題,莫過於如何在危機重重的大自然努力生存和繁衍下去。
在那時,“好的”就是“美的”。面孔和身體的對稱代表著健康,與這樣的配偶結合不僅能受到更好的照顧,子女也能遺傳到優良的基因。年輕、貌美的女性最富有繁殖力,能生育更多健康的兒女。他們在與自然的抗爭中勝出,延續種族,並延續至今。
時光悠悠,如今人類遠離了惡劣的自然環境,但對美的評判標準,依然保留著幾百萬年前的痕跡,習慣性地尋找這樣的“美”,喜歡這樣的“美”。
表現
外貌協會對另一半的外表要求很高,而且很在意對方是否有品味,只對面貌非常帥氣抑或美麗的人動心。
外貌協會的人很重視一個人的外表,厲害點的就稱為外貌協會的會長,一般以女生為主,對長相帥氣的男生報以喜愛。
嚴重的人會不需要觀察一個人的內心,只需要長相可以,便可輕易地做朋友談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