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藥部位
塊根。
性味
味苦、麻,性溫,大毒。
歸經
歸肝、腎經。
功效
祛風除濕,散瘀療傷。
主治
風寒濕痹所致的筋骨、關節疼痛,跌打損傷所致瘀血疼痛及蟲蛇咬傷等症。
相關配伍
治跌打損傷,毒蛇、毒蟲咬傷:雪山一支蒿五錢,泡酒一斤,泡十天后,外搽(嚴禁內服)。(《西藏常用中草藥》)
用法用量
內服:吞服,0.75g;外用:泡酒,雪山一支蒿15g,泡酒一斤,泡十天后,外搽。
使用注意
未經炮製,不宜內服。內服不能過量。體弱孕婦忌服。
炮製
一、採集加工
9-10月挖根,除去鬚根,洗淨,切片,曬乾。
二、炮製方法
取雪山一支蒿用涼水浸泡,每日換水2-3次,泡至口嘗無麻辣感,取出,再用甘草、黑豆煎湯共煮,至內無白心為度,取出曬乾。
形態特徵
塊根近圓柱形,長8厘米,粗1.5厘米。莖直立,粗壯,高達180厘米,上部與花序均密被反曲的短柔毛,不分枝或分枝。葉心狀卵形,多少帶五角形,長及寬均達15厘米,三全裂,中央全裂片菱形,基部狹楔形,自中部向上近羽狀深裂,深裂片線狀披針形或披針形,側全裂片斜扇形,不等二深裂近基部,兩面無毛或沿脈疏被短柔毛;最下部葉柄與葉片等長,其他的則比葉片短的多。總狀花序長達60厘米,有多數花,與分枝的花序形成圓錐花序;下部苞片葉狀,其他苞片披針形或鑽形;花梗長1-10厘米;小苞片生花梗中部之上或中部附近,下部花梗的小苞片大,似葉,上部花梗的小,線形;萼片白色帶紫色或淡紫色,外面被短柔毛,上萼片盔形,有時船狀盔形,具短爪,高1.5-2厘米,自基部至喙長1.5-2厘米,下緣凹,外緣稍斜,喙三角形,長約5毫米,側萼片長1.5厘米,下萼片長1.3-1.5厘米;花瓣疏被短毛,瓣片長約8毫米,唇長約3.5毫米,末端微凹,距長約2毫米,向後反曲;雄蕊無毛,花絲全緣;心皮3-4,無毛或疏被白色短柔毛。7-8月開花。
生長環境
生於山地林緣、灌木叢中。分布於西藏等地。
性狀鑑別
塊根圓錐形或長圓柱形,長4-9cm,直徑0.5-3cm。表面深棕色至棕褐色,全體有深皺縮褶及少數鬚根痕。質堅硬,難折斷,斷面乳白色或淡棕色,稍有粉性,可見散列的棕色小點。
相關論述
《西藏常用中草藥》:“治跌打損傷,風濕骨痛,牙痛:雪山一支蒿0.25分(如米粒大)吞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