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鳴三省[10]

雞鳴三省[10]

“雞鳴三省”意指,早晨一隻雄雞啼曉,三個省都可同時聞聽。即古人所說“金雞齊鳴,三省皆知”,又俗稱“一雞鳴三省”或“一腳踏三省”之地,同時又象徵中國雄雞型版圖。這是形容三省交界邊區的毗鄰性行政地理現象。歷史上,雞鳴三省可能是一種“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代名詞,而當今,“雞鳴三省”則是一種區域結合部具有特別象徵意義的經濟交融符號、文化交流符號、社會和諧符號。雞鳴三省的發展離不開三省間的文化相溶和發達交通,尤其是交通不發達將極大地限制發展,使其成為自然優美的地理死角。人們最期待的是雲貴川—雞鳴三省大橋,但是這座連結雲貴川三省的河上彩虹一直沒有建成,使得雲貴川雞鳴三省徒有自然美景,卻相當落後。

基本信息

概述

山岔河山岔河

“一雞啼叫,三省皆聞”、“一步踏三省”,這些頗富詩意的傳述,就是七星關區雞鳴三省所處的地理環境及美稱。雞鳴三省位於七星關區東北面,離城區七十五公里,系七星關區林口鎮管轄範圍,與四川的水潦及雲南的白車隔赤水河相望。

歷史人文

“雞鳴三省”作為三省邊界的一個地名,雖在過去的史料中很難查找到這一稱謂,但在清末及民國時期的地方文化名士的詩文中已可看到。

自明、清數百年以來,由於林口古鎮長期處在川鹽古道之上,集市較為繁榮,使毗鄰林口集市的川滇兩省村民在趕集時,都習慣於說趕“雞鳴三省”,“雞鳴三省”成了林口集市的代名詞。然而,真正的“雞鳴三省”則是屬於今林口鎮管轄的雞鳴三省村下寨村民組。

在四川倒流河與林口渭河交匯的三岔河南岸,從古就有一個名叫“雞鳴三省”的小村子,小村子坐落於雞鳴三省大峽谷的觀音岩口。這裡明清時期就是一個“一雞啼叫,三省皆聞”、“一步踏三省”小莊子。小莊子裡的人家多是被當地彝、漢民族稱作土人的古老苗族同胞。苗族同胞吃苦耐勞,聰明能幹,長期在這深山峽谷中以耕種、捕魚、熬硝為生和生息繁衍。過去,一有戰禍,他們就從古鹽道攀到崖壁上的螞蟻洞、觀音洞和硝洞內避難。據莊子內民國三年(1914)重立的三聖宮碑序文記載:“吾里界屬黔陽,三省當曲。犬牙交錯,有蜀川倒流於臂左;虎踞盤環,得滇山峨菆於腦(右)。”

雞鳴三省村在黔川滇三省邊界,具有雲貴高原上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特點。景區內險峰重嶺,河谷深切,崖壁陡峭,巉岩欲傾,古道盤旋,洞穴密布,泉瀑飛流,煙雲盤托,植被多樣。青龍山的最高峰隔河俯視雲南烏龍山和四川朱家山,形成了壯麗奇秀的山水峽谷風光。在獨具自然特色的同時,由於奇特的地理位置和諸多的特定歷史因素,造就了雞鳴三省濃郁的地域風情、豐厚的歷史文化和紅色文化。

雞鳴三省雖然偏僻,但因有赤水母親河的千古潤育和川滇古鹽道的對外交往,其歷史卻較為悠久,人文底蘊比較深厚。門前的赤水河在史書《山海經》中早載芳名,漢為“大涉水”、晉名“安樂水”,唐稱“赤虺河”,元明至今叫“赤水河”。在今七星關區境內,赤水河有兩源頭:一是南源渭河;二是北源銀廠溝,其在區北部所屬青場鎮的糧都村,銀廠溝流入雲南鎮雄縣境,與其它支流匯合後,蜿蜒迂迴再折入林口古鎮的雞鳴三省村,與南源渭河交匯後向東滾滾而去,流入長江。赤水河兩岸,自古是彝族先民的領地。古代彝族“六祖”分支的恆部自滇入蜀後,其後裔扯勒支系長期統轄赤水河兩岸黔蜀邊境,在彝族歷史上被稱為赤水河畔“扯勒彝”。“扯勒彝”得到了赤水河的靈氣滋養,不斷興旺發達,實力雄厚,明初被中央王朝冊封四川永寧宣撫使,是水西彝族女政治家、貴州宣慰使奢香的娘家。洪武二十年,置赤水衛,雞鳴三省隸赤水衛管轄。明末,中央王朝實施“改土歸流”政策,在天啟、崇禎年間,“扯勒”土司奢崇明起兵反明失敗,奢崇明之子奢震改姓為余,潛居雞鳴三省對岸的四川水潦寨。此後,奢氏一些後裔也相繼改為楊、蘇、李、祿、張等漢姓,分居黔蜀邊境赤水河兩岸。屬南岸貴州的各姓彝族土目,先後發展形成為八大夷屯(今稱土司莊園),並歸屬水西安氏管轄。雞鳴三省位於得勝岩(當地稱觀音岩)口,屬北肇家戛夷屯。民國年間,雲南省鎮雄縣教育科長塗向仁曾為北肇家戛余氏土目題寫大門聯,聯文是:“東臨蜀水,西擁滇山,雞鳴三省鍾靈地;昔尚武功,今崇文治,虎踞千秋耀德輝。”

清雍正七年,清政府清理疆界,以赤水河劃界,把八夷屯劃屬畢節縣轄地,並將八夷屯之地改稱畢節東北“平定里”。彝族同胞較為開明,他們引進漢學,積極倡導儒學教育,激勵子孫參與朝廷科舉考試。在清代、民國期間,夷屯先後湧現出了一些優秀的文化人物和民主革命志士。如清代著名彝族詩人余家駒餘珍康炳堂、余昭、安履貞、餘一儀和清末至民國時期著名的辛亥革命志士余若瑔、余健光、余祥炘等。雞鳴三省彝、漢、苗等民族,民風各異,長期友好往來,和諧相處。詩人餘珍、余昭常與雞鳴三省有名的漢族文人康炳堂(又叫康兆寅)互相對飲唱和、交流書畫和賞玩奇石、字畫等藏品。他們熱情吟唱家鄉山水、謳歌各族民風,給後人留下了許多優秀詩歌,對山區傳統文化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波助瀾的作用,許多詩人都有詩集流傳於世。

雞鳴三省歷史遺蹟有:林口古鎮、川鹽古道(一是觀音岩古道、二是家戛古道)、赤水古渡(一是三岔河、二是大渡)、北肇家戛土司莊園、康炳堂山房(即康家大營)、三聖宮(觀音岩口)、黑神廟(林口街上)、古村落(雞鳴三省苗寨、家戛彝寨)和清代、民國時期民團營屯、大姓(周姓)住宅等。

標誌物

白車溶洞

李富平攝:雞鳴三省白車溶洞雞鳴三省白車溶洞

白車溶洞位於雞鳴三省雲南白車,老鷹洞斜對面,渭河上半公里。隔坡頭大約12公里,縣城100公里,下車後需步行二十分鐘左右。沿白車小路向下,到名為“小梯子”處往右走,路十分艱難,需要翻越很高的石梯子。岩腳不遠處即為“白車溶洞”。此洞有雙重洞口,門口洞口可以清晰看到雞鳴三省交界處的景象,洞口上的岩壁上有一小縫,即為白車溶洞的二重洞口。洞裡十分狹窄,非身材細小者不能如里。裡面路途黑暗無光,無光源不能進入。洞裡路途崎嶇,四處碰壁。非屈身而不能進入,途中有一關卡很小,為一個坎,爬上坎腳先入。蠕動一兩分鐘(體重140斤以上者不可進入),方能到達美麗迷人的溶洞大廳。廳里溫度稍比外面高,冬天也可讓人出汗。洞裡金碧輝煌,恍如置身於人間天堂。

白車碑文

李富平攝:雞鳴三省白車碑文雞鳴三省白車碑文

雞鳴三省碑文共有幾處,具體筆者沒有統計,但是曾見過雲貴川交界的地方三省都有雞鳴三省碑文,甚至不是雞鳴三省中心的威信水田花房子也豎有雞鳴三省的雄雞大碑。至於旅遊筆者推薦雲南白車雞鳴三省碑文處和貴州林口老鷹洞頭碑文處,花房子處雖然和交界中心相去甚遠,但是也是值得一看的。此處介紹雞鳴三省白車碑文處。此地位於雲貴川三省交界處的雲南白車,離交接點不足一公里,離白車溶洞不足五百米,離獻山一公里。白車水霧洞和滴水台就在碑腳下。在碑文處可以清晰的近距離欣賞到甘溝和老鷹洞的景象,猶如一面旗幟掛在高空,如果是大雨過後,乾溝的水徐徐留下,更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碑處屹立著雲南省鎮雄縣政府立志碑文,碑上雞鳴三省四個大字剛勁鮮紅,為鎮雄書法家王榮義先生題寫。安靜的碑在叢林中,在水霧洞和滴水台頭安然樹立。和無數的遊客合影留戀,身影被無數的相機帶去遠方。

獻山石刻

毛定萬攝:石刻在三岔河交接點雲南一方石刻在三岔河交接點雲南一方

“雞鳴三省”石刻在雲南一方獻山小梯子起步處。“雞鳴三省”字跡清晰可見,石刻內容、落款卻經風蝕雨琢亦難辨識,敬錄前人已曾駐足此處的“銘錄”於下,已不知曾否留下過“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的感嘆。

1962年5月9日,毛澤東看了郭沫若在《喜讀毛主席的(詞六首)》一文中,詳細註解了《憶秦娥·婁山關》的文章後,感到不太滿意,特別是在寫作的時間,以及歷史背景的解讀上面。於是,他索性將郭沫若注釋的有關內容全部刪去,又以郭沫若的口吻,在郭沫若文章清樣的四邊空白處,重新寫了一段對這首詞的注釋文字。毛澤東寫道:

“我對於《婁山關》這首詞作過一番研究,初以為是寫一天的,後來又覺得不對,是寫兩次的事。頭一闋一次,第二闋一次。我曾在廣州文藝座談會上發表了意見,主張後者(寫兩次的事),而否定前者(寫一天),可是我錯了。這是作者告訴我的。1935年1月黨的遵義會議以後,紅軍第一次打婁山關,勝利了,企圖經過川南,渡江北上,進人川西,直取成都,擊滅劉湘,在川西建立根據地。但是事與願違,遇到了川軍的重重阻力。紅軍由婁山關一直向西,經過古藺古宋諸縣打到了川滇黔三省交界的一個地方,叫做‘雞鳴三省’,突然遇到了雲南軍隊的強大阻力,無法前進。中央政治局開了一個會,立即決定循原路反攻遵義。出敵不意打回馬槍。這是當年2月。在接近婁山關幾十華里的地點,浦城出發,還有月亮,午後二三時到達類山關一戰攻克,消滅敵軍一個師。此役共消滅敵軍兩個師,重占遵義。詞是後來追寫的,那天走了100多華里,指揮作戰哪有時間去哼詞呢?南方有好多個省,冬天無雪,或多年無雪,而只下霜,長空有雁,曉月不甚寒,正像北方的深秋,雲貴川諸省,就是這樣。‘蒼山如海,殘陽如血’,兩句,據作者說,是在戰爭中積累了多年的景物觀察,一到婁山關這種戰爭勝利和自然景物的突然遇合,就造成了作者以為頗為成功的這兩句話。由此看來,我在廣州座談會上所說的一段話,竟是錯了。解詩之難由此可見。”

三岔河

李富平攝:雞鳴三省中心點-三岔河雞鳴三省中心點-三岔河

雞鳴三省交界沙灘就是真正意義上的雞鳴三省,而其他專題所寫到的諸如胡家老包、小梯子等實際上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雞鳴三省,離交界地帶怎么也有兩三里路,但是因為這些景點在雞鳴三省的輻射之內而且是值得旅遊的,所以也歸於雞鳴三省。

其他各大網站,尤其是威信縣的人們所鼓吹的扎西會議舊址,實際上離交界處至少也有五十公里路,所以即使那裡雖然是有名的紅色旅遊之地,但是算作雞鳴三省的範疇是勉強的,而扎西紅軍紀念館以雞鳴三省的名字命名更是南轅北轍,張冠李戴了。但是作為雞鳴三省的周邊附屬旅遊之地倒依然有點牽強也還是說的過去的,畢竟隔交界處不是千里之外。顧名思義雞鳴三省應該是三省交界處的周圍一圈。

雞鳴三省交界處實際上就包括了青岡林、白車碑文、白車溶洞、犀牛洞、岔河大堰、林口碑文等。交界沙灘只有雲南白車和四川岔河有,貴州並沒有沙灘,而是美麗的幾百平方米的奇縫岩石,被河水沖刷的很乾乾淨淨。這裡是兩條河水的交匯處,分別是雲南與四川兩省界河倒流河和貴州的渭河,匯合成三岔河。從三岔河匯聚處起,河名字是赤水河。

赤水河成階梯式往下流,形成很大的波浪和水花。站在雲南的沙灘上看兩條河水匯聚,向四川奔騰而去,給人以逝者如斯的感覺,對面的貴州大山巍然屹立,形如一堵頂天之牆。從河灘左轉進入全是大石頭的河灘,河水之回聲轟轟巨響,景象極其美觀,如在活畫中。而在貴州林口的老鷹岩岩頭上,可以看到赤水河波濤洶湧而來,在這裡可以拍攝到很好的照片,一般拍交界處照片的攝影者都會爬到貴州的高山上往下拍;這裡也可以看到四川的人工大堰和白車溶洞的洞口。石縫往裡走便是甘溝之腳。

白車青岡林

李富平攝:雞鳴三省白車青岡林雞鳴三省白車青岡林

雞鳴三省之青岡林位於雲南白車獻山社。此處是觀看朝陽、朝霞、夕陽、晚霞的絕佳處,也是雞鳴三省最美麗的景點之一,可以說和三岔河也就是交界沙灘相媲美。

站在青岡林的肩上東可以看到貴州威武的青龍群山和雞鳴三省貴州碑文以及貴州雞鳴三省天梯,西看一條河流把雲南的威信縣和鎮雄縣劈開,群山站立,重重疊疊。傍晚太陽緩緩西下,在赤水河面影成金燦燦的一片,形成黃河落日圓的景象,甚是美觀。夕陽掉進群山,餘光從以山為指點,往上發射。北和四川人工大雁隔河隔崖相望,雖相距不遠,確需繞道幾個小時方能到達,南就是雲南的珠峰。下臨萬丈深淵,如無岩邊草樹擋住,下面千丈的直崖讓人目眩頭暈。此處還有一檔超長的天線從貴州的大懸崖一躍而到此青岡林懸崖上直過河北威信香樹去了。

獻山小梯子

李富平攝:雞鳴三省白車小梯子雞鳴三省白車小梯子

小梯子位於雲貴川雞鳴三省之白車獻山之北方(實際上雞鳴三省交界中心的上面雲南部分也叫小梯子,所以此處特別註明是獻山小梯子),猶如一天梯懸在半空,很是壯觀。這是以前白車人們運煤的路線和去四川的主要通道,現在白車懸崖上的唯一通道。從獻山反背隨小路而去,一小路橫在大岩上,順路而走就可到雞鳴三省小梯子。此地毗鄰犀牛洞和梯子岩,下面便是赤水河流,對面是四川雞鳴三省岔河大堰,大岩下既為雞鳴三省風洞子。小梯子為人工鑿成,總共一百左右梯,上為荒草山川,下臨千丈懸崖恐高者尚不能通過。

德隆白車

雲南鎮雄縣坡頭白車,是雞鳴三省的核心(更正:白車德隆村的獻山、公房、田榜三社的總稱,而不是營上村新灘橋處,也不是簸笠村斑鳩井。新灘處豎起白車的碑牌,純屬偽造。新灘有白車碑牌的原因是因為早期有一個雞鳴三省大橋工程,聯通貴州和四川,但是後來因為新灘社有人在當地鄉政府工作,因此假借白車之名,把公路和大橋修在新灘,而真正的白車雞鳴三省處仍然沒有通好的公路,即使是很差的路,隔河邊的三省交界中心依然有幾公里。

李富平攝:雞鳴三省白車青岡林雞鳴三省白車青岡林

雲南省鎮雄縣坡頭鎮德隆村的最東方,是盛名的旅遊勝地“雞鳴三省”核心地帶。相望於四川大雁和貴州老鷹岩頭碑文,和貴州畢節林口和四川敘永水潦接壤,西靠大坡上,左靠靠大麻糖,右鄰雲南威信縣水田。離坡頭鎮鎮中心10公里,離鎮雄縣城100公里,隔貴州畢節市50公里,離四川水潦鄉街道不足5公里。鄉村公里已由白車獻山和公房二社在李發貴和陳述梨的帶領下農民曆經艱辛(批炸藥困難,基本靠農民手工鑄成),花了三年時間打磨而成,現已經正式通車。給旅遊雞鳴三省的遊客帶來了方便。白車風景優美,懸崖重生,包括獻山青岡林、白車碑文、交接沙灘等景點,可以看到貴州老鷹洞、青龍山、關口、螞蟻洞、四川大岩溝以及四川水僚街道等景點,可以說沒有白車就沒有美名遠揚的雞鳴三省。

白車犀牛洞

雲南鎮雄犀牛洞:此地毗鄰白車,四川敘永大岩溝對面,梯子岩所在地。洞裡常年流水,古今未間斷,洞上一萬丈大岩撲面而來,令人膽寒。洞下一公里處為一條河流,和四川發泊窩毗鄰。其西面為坡頭半坡沿溝從半岩橫空而過。沙石橫飛,極其危險,是幾年前白車、小麻糖一帶的運煤路線。東面一公里處是為雞鳴三省小梯子,此梯子凡100多梯,皆為古代農民手工搓成,其下是一直立陡坡,小路蜿蜒而上。白車為雞鳴三省名副其實的核心區段也是雞鳴三省最好的景區,位於犀牛洞東面二公里處,沿小梯子路線艱難行走一公里即可到達。犀牛洞下面河流上游一公里處,即是雲南鎮雄縣和威信縣的交界——果哈。風景秀麗,河面微波粼粼。在沿河上一公里,既是雲南坡頭新灘渡口,此地豎有“雞鳴三省白車”的碑文,但是此處並不是雞鳴三省白車,純屬偽造,原因也在《德隆白車》里扯得清清楚楚。在上游一公里,一座大橋巍巍聳立,既是斑鳩井大橋,此橋是連線雲南鎮雄坡頭和威信水田的紐帶。這是雞鳴三省犀牛洞的上游情況,而犀牛洞下游一公里處既是四川大雁腳下——風洞子。此處河灘極寬,河底盡顯,非漲水時候常人皆可通過,水多齊腰部,但若逢雨過,洪水漲高,少說可淹完人頭,即使是會游泳者當難以通過,兩面是千丈直立大岩,順河作為四川右為雲南白車,再下五百米,既為雞鳴三省三岔河,此處不在話下。

德隆村官曾岩

雲南鎮雄官曾岩:官層岩位於雲南德隆發窩對面。有傳說言,關羽帶兵來此無法上山,揮刀一砍,留下如今讓人難以想像的一線天,刀把往後一剁在後面形成一個方圓幾千米長的天坑。一線天裡有一天梯上山,極其險峻,天梯上供奉有多位菩薩,很多人到此燒香拜佛。

花房子舊址

雲南威信水田寨花房子舊址:1935年2月,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途徑威信,在威信縣水田花房子、石坎莊子上、扎西鎮江西會館先後召開了三次會議,統稱“扎西會議”,會議完成了黨內權力的交接,確立了毛澤東的軍事領導地位,作出了二渡赤水和開闢滇黔革命根據地等一系列重大決策和部署。花房子離雞鳴三省中心點約10公里,新世紀以來豎有一座雞鳴三省的大雄雞。這裡由此成為著名的紅色旅遊聖地。

水田果哈

雲南鎮雄果哈:此地為雲南破頭和雲南水田交界處,水流有湍急有平緩,探險者很多到此探險,有一橋曰“果哈橋”,橋下是不知深淺的河流,優於兩面的山猶如刀切,相隔不幾米,所以河水極緊,漩渦一個連一個。上可以看優美風景和兩面長廊,沿河下兩三百米即為一個平灘。水田面岩壁中央留下一洞,上有一牆壁,砌的相當精緻,令人費解,沒有人能到達,直說紛紛,至今無人能詮釋。說不定那是一個以前的人居住的地方,因為板塊變化把地表撕開,開闢出懸崖和創造出河流。但是這只是猜想,一定乾肯定的是那不是鬼神砌的,一定有能人到那裡面去過。

林口碑文

貴州畢節林口老鷹岩頭:此地處於交界地帶,貴州一山頭,上有紅軍紀念碑,成三菱形,雞鳴三省四個大字剛勁鮮紅,為我國著名的肖克將軍所題寫,碑頂上有一五角星。此處視野開闊,雲南四川諸山川盡收眼底。正在建設通往河邊的雞鳴三省大天梯。一旦天梯建築完工,將為雞鳴三省再天上一道美麗的彩虹。

水潦岔河

四川敘永岔河村:此地位於雞鳴三省交界處的四川,同時也包括了大堰。洞穴眾多是岔河村最大的特色,岩縫險峻,此地產的李子和隔河的雲南白車的李子九州揚名。有一廟宇,破敗不堪,兩尼常年居住。因兩地政府磋商不下,此處划船渡人的船商往往偷渡一段時間後就會背雲南坡頭愚昧的派出所攆走,甚至沒有人來渡人了。所以岔河縱使和雲南的白車隔河相望,甚至可以隔河說話,但是卻不能順利互通,因此去四川的路線要走獻山小梯子、梯子岩果哈、大雁等地方過,需要多花費兩個小時。要是合理合法的讓船家渡人,豈不方便!

岔河大堰

四川敘永大岩溝:此景為一人工水渠,總長500米有餘,懸於萬丈大岩之中,上觸青天,下視風洞子河流於萬丈深淵裡慢慢蠕動,和雲南白車隔河隔千丈懸崖對面相顧,宛若蛟龍橫空出世,在人類建築水平低下的時代,光靠農民建成這樣一渠,堪為奇蹟。在此處不僅可以看到足下已經很優美的懸崖景觀和喝到甘甜的大堰水,還可以遠視到三省交界景象、白車青岡林、風洞子、犀牛洞、小梯子、貴州碑文,是一個值得旅行的好景點。

三山鼎立

李富平攝:雞鳴三省-空山新雨後雞鳴三省-空山新雨後

雲南烏龍山和梁子上和貴州青龍山。雲南烏蒙山(又稱烏龍山,甚至有人認為“烏蒙山”為誤詞,真正的名字就應該是“烏龍山”)和貴州青龍山以及雲南亳都梁子上。此三

座山峰針鋒相對。幾十里之內可見其狀觀。這三峰是雲貴高原上相對較高的山峰(實際上雞鳴三省一帶全部都是山。看群山在白車的青岡林是最佳選擇)。這三座山峰每年冬天均降大雪結冰。但是在較矮的雞鳴三省河邊,卻很少降起雪花,即使偶有業堆不起來。在白車坐車去坡頭,一路上變換景象,從沒有雪到大雪冰山,值得體驗。

會議舊址

1935年2月初,中央紅軍長徵到達位於雲、貴、川交界的貴州省畢節市林口鎮雞鳴三省村,在村子裡召開了著名的“雞鳴三省”會議。根據毛澤東的提議,會議討論和完成了中央最高領導的組織和調整,中央政治局常委工作進行了重新分工。會議決定由張聞天代替博古為中央總負責人,毛澤東為周恩來在軍事指揮上的幫助者,博古任總政治部代理主任。會議還確定了中央紅軍的行動方向:放棄渡江北上的計畫,確定在敵人力量相對薄弱的川滇黔轄區機動作戰,尋機創建新根據地的戰略方針。此外,還討論了“中央蘇區”問題,提出了中央蘇區及鄰近蘇區堅持游擊戰的基本原則,作出了改變組織方式與鬥爭方式,成立由項英、陳毅等組成,項英為主席的革命軍事委員會中央蘇區分會等決定。
“雞鳴三省”會議是遵義會議的延續和補充,是黨和紅軍歷史上又一次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會議,它進一步鞏固了毛澤東在黨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維護和增強了全黨的統一和紅軍的團結。會議成功完成了遵義會議決定而又尚未完成的中央最高層組織調整任務,作出的關於“中央蘇區”問題的“三條決定”,使中央蘇區工作有了正確的路線和貫徹正確路線的組織保證,從而扭轉了中央和紅一方面軍主力長征後中央蘇區工作出現的混亂局面,為長征勝利贏得了組織上的保證。

頌歌

歌頌過雞鳴三省的作家:不完全統計。
古代:【楊升庵】—【吳國倫】—【餘珍】—余家駒—等。
“雞鳴三省”古人墨跡
赤虺河行
明·楊慎
君不見,赤虺河源出於芒部虎豹之林。猿猱路,層冰深雪不可通,十尋健木撐寒空。明堂大廈采梁,工師估客穿蒙籠。此水奔流飛箭,縛筏乘桴下蜀甸。暗淡灩澦險倍過,海洋流沙第一線。誰驅烏鵲馭黿鼉,波濤旋迴息盤窩。柏亭雲屏濟川手,奠民枕席休干戈。安得休為夷庚道,鐫刻靈陶垂不磨。
赤虺河
明·吳國倫
萬里赤虺河,山深毒霧多。
遙疑驅象馬,直欲搗岷峨。
筏趁飛流下,檣穿怒石過。
勸郎今莫渡,不止為風波。
發戛岔河滇蜀黔三省交界
清·餘珍
一步經三省,依稀萬里游。
山深蠻鳥噪,風急暮猿愁。
落日橫人面,奔雲撞馬頭。
客心孤回處,搔首看江流。
(發戛,彝語岩上。岔河,即川滇黔交界處的三岔河。)
螞蟻洞
清·余家駒
混沌為嫌憊忽功,塞將靈竅返鴻蒙。
丸泥隔斷仙凡界,劉阮再來路不通。
登青龍山
清·康炳堂
日暖寒雲淡不濃,我來才好正初冬。
嵐光直下三千丈,煙岫遙望幾萬重。
野徑風腥疑有虎,靈山勢壯果如龍。
警人有句憑誰和,高唱還登第一峰。
過北肇
清·余家駒
一鞭經古寨,按轡問前程。
聚石堆殘甲,群山走亂兵。
風霜摧木葉,煙雨奏蘆笙。
過去黔疆盡,滇雲馬首生。
為雞鳴三省修橋致餘五老表
民國·隴輔臣
赤水清源出古芒,山溪野壑匯汪洋。
潛蛟隱鱉岔河渡,帶蜀襟黔三省疆。
岸斷懸崖生險阻,風吹白浪舞猖狂。
尋芳客問武陵路,寄語南川餘五郎。
(隴輔臣:清末民初,雲南省鎮雄縣有名鄉紳。)
為畢節發戛余氏撰大門聯
民國·塗向仁
東臨蜀水,西擁滇山,雞鳴三省鍾靈地;
昔尚武功,今崇文治,虎踞千秋耀德輝。
(塗向仁:民國時,曾任雲南省鎮雄縣教育科長。)
近現代:
民國·隴輔臣—塗向仁
【尹馬】—【李騫】—【楊思雄】—【劉郎】—【成忠義】—【蔡珽】—【楊正春】—【曹明富】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