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陽小吃
徽菜為中國主要菜系之一。多用山珍野味水鮮,重油重色,味道醇厚,尤以烹製鮮魚有獨到之處,這與安徽有馬蹄、果子狸、三河麻鴨、肥王魚、山雞等特產,當地人長年飲茶等有直接關係。其煙燻技術別具一格。符離集燒雞、雪冬燒山雞、火腿燉甲魚、紅燒果子狸紅燒果子狸更多>>
等為名菜。安慶的豆腐、壽縣的“大救駕”糕、阜陽的婆婆饃都各具特色。
阜陽曾經有那么多好吃的小吃,古樓廣場的空氣里都曾瀰漫著沁人腸胃的香氣。風味小吃的配方往往來自某個師傅的偶然觸動,一旦形成食物,將使無數人的胃口打開。
四味元宵:在一鍋里同時放入芝麻型、桂花香型、花生香型及肉香型的湯圓,味道豐富而且互不串味。
撒湯:話說清朝乾隆年間,乾隆皇帝微服游訪江南路過阜陽,走得又飢又渴,傍晚,到一家客店投宿,店主是位老媽媽,還有她的獨生女兒。老媽媽見來了幾位貴客,雖然風塵滿面,穿戴卻十分整齊,店家婆笑臉相迎,一面端茶,一面吩咐女兒殺了兩隻肥老母雞,用沙鍋煨燉。時值初夏季節,乾隆和侍從坐在院中,一邊飲茶,一邊閒聊,等待用膳,誰知直等到日落月上柳梢,還不見店家送飯,乾隆餓得飢腸漉漉,命侍從前去催促,店家回答說:“雞湯沒煨好,請客官再稍候。”乾隆心中不耐煩,步出小店,看個究竟,只見店家婆正在門前月下磕麥仁。乾隆問道:“老媽媽,磕麥仁做什麼呀?”店家婆答道:“俺這裡沒有稻米,都用麥仁燒稀飯吃。”乾隆雙手捧起一捧白花花的麥仁走進廚房,對姑娘說:“把這麥仁放進雞湯鍋里好吃嗎?”姑娘微笑道:“會好吃的。”說著掀起鍋蓋,乾隆把麥仁放了進去。乾隆回到院中又等了半個時辰,忽聞一陣撲鼻的香味從廚房飄來。姑娘盛了幾碗雞湯,放入麻油、胡椒等調料,用托盤端置桌上。乾隆品嘗了一口,味道十分鮮美,用竹筷一撈,雞肉已經脫骨,與麥仁混和在一起,吃起來勝過皇宮御宴!乾隆連吃三大碗,贊道:好湯。乾隆膳後問店家這湯的名字,店家也不知道這湯的名字,於是小聲嘀咕了一句“啥湯”。這啥湯本是阜陽土語“什麼湯的意思”可乾隆皇帝誤以為這湯就叫“啥湯”,乾隆一高興想留下墨寶給這位店家,就問這店家啥字怎么寫,可是這店家不識字不知道怎么寫,還是乾隆身邊的一個侍從急中生智,想起皇上在月下久等雞湯的情景,於是便編造了個生字:月光為伴,一邊為“月”字,另一邊皇上為天子,“天”字為上頭,久等的“久”字放在下邊,並取其諧音字“韭”代之,這樣便造出一個“啥”諧音的“sa”字。乾隆看看也像個字樣,但覺得眼生,記不清什麼時候在康熙皇爺字典里似曾見過。於是命侍從取出文房四寶,提筆寫“sa湯”二字,下邊題了“乾隆御書”留給了店家。
店家婆不識字,把乾隆題字拿給當地一位有學問的人看,那人一看,大吃一驚,說是當今乾隆皇帝的親筆題字。事後店家請木匠精心製作了一塊招牌,將乾隆題字刻在上面。過往行人見此招牌,都來品嘗乾隆皇帝品嘗過的“sa”湯。從此,小店生意十分興隆。其他店家見此,也模仿乾隆御書“sa湯”字樣做出金字招牌,開起了sa湯店。
枕頭饃:阜陽特產,又稱阜陽大饃或大卷子饃。每個長約1市尺、寬約半市尺,重2——3斤,堪稱饃中之王。其饃焦金黃,厚約半寸,香酥爽口;饃瓣潔白,層層相包,濕潤柔筋,乾而不燥,耐嚼而又鬆軟;存數日之久,不霉不硬。枕頭饃源自南宋。南宋抗金將領之一的劉錡,他在順昌(就是阜陽)抗金,打敗金兀朮主力,取得順昌大捷。交戰期間,正值新麥登場,為了堅壁清野,並支持宋軍抗金,順昌府百姓使用新麥做成大饃帶入城內,宋軍每日發一個,餓時削一片充飢,困時枕頭而臥,因此又稱枕頭饃。
格拉條:大概起源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阜陽,是阜陽特有的一種食物,頗受當地人的喜愛,在大街小巷都能吃到,它的名字來源大概是以下原因:在阜陽“攪拌”的方言是“擱拉”(gela),而這種類似麵條的食物需要將各種作料均勻攪拌所以就被稱為“格拉條”格拉條是一種麵條,都叫格拉條,很硬的,吃起來,沒有很好的牙齒,是嚼不動的。格拉條吃起來,很香、很辣,當你吃它不放辣椒的時候,它的味道就少了七分。喜歡吃格拉條的人,性格一般都比較豪爽,那種一吃不可收拾,一望反顧,對待事物何事情不就是這樣嗎?格拉條只有在阜陽及轄區的三區四縣才能吃到,除此絕無!
粉雞:阜陽經典小吃。粉雞是用嫩雞肉切成條狀,拌上厚厚的紅芋粉、雞蛋,下到滾開雞湯,放上蔥姜,小白菜、黑木耳等即成。
油茶:就是馬虎湯,不過和河南的馬虎湯不一樣。河南的有草藥味。阜陽的沒有。當然我還是喜歡家鄉的
雞湯豆腐腦:和普通豆腐腦不一樣,是用雞湯沖的。一半豆腐腦一半馬糊湯拌著吃效果最佳。那個味么,我就不說了,你自己想像一下吧
鹹、淡馬糊湯:
主要成分:(鹹馬糊湯)馬糊面,豆皮絲,海帶絲,花生,麵筋(淡馬糊湯)馬糊面,芹菜,黃豆,芝麻鹽
馬糊入口綿軟,味道極佳。鹹馬糊有些類似河南的“糊辣湯”,但沒有那種辣味,是靠鹹和鮮吸引人的,裡面的豆皮絲和海帶絲很有咬頭。淡馬糊青黃翠綠,浮著一層薄薄的芝麻鹽,香味撲鼻。口重的年輕人對鹹馬糊情有獨鍾,口淡的老人和孩子更愛淡馬糊。
另外,還有獅子頭饃、烤方肉、油炸盒子饃等,阜陽的特色小吃是那么好吃,以致於大部分市民還不想離開它。那么怎么樣讓小吃體面地存在下去並發揚光大呢?如果說阜陽還沒有相關經驗的話,那電視上的食品廣告應該能給我們以啟示,“南方黑芝麻糊”“雙匯王中王”等,這些都是農產品加配方做的市場的典範。
阜陽正是一個農業品資源豐富的大市,在農產品深加工上能不能將傳統的小吃配方派上用場呢?讓阜陽的小吃發揚光大,工業必須科學地介入,做大加工規模,同時掌握小吃工藝的人也應該克服傳統技術時的血緣定位,工藝的確是一筆隱性財富,而如果失傳,它只能成為一個記憶,遺憾的記憶,所以讓我們來發展阜陽的小吃吧!讓它走出阜陽,讓它得到全國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