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虛血瘀證

陽虛血瘀證

陽虛血瘀證陽虛血瘀證。 二診:症無明顯變化,此陰液一時難復,瘀血短期不化故也。 如虛證血瘀,宜配伍益氣、養血、滋陰或溫陽等治法。

陽虛血瘀證陽虛血瘀證
陽虛血瘀證。《靈樞·五邪》云:“邪在肝,則兩脅中痛,寒中,惡血在內。”化瘀逐惡,本屬正治,然患者體弱,津液又虧損如此,單純化瘀徒傷正氣。

先賢周學海謂“血如舟,津如水”,水津充沛,舟始能行,此說是也。宜遵循之。擬增液湯加味:生地15g元參15g麥冬15g花粉15g桃仁10g紅花10g丹參30g王不留行30g柴胡12g蘇子15g黃芩10g三劑

二診:症無明顯變化,此陰液一時難復,瘀血短期不化故也。守方再服三劑。

三診:脅痛略減,煩熱亦輕。飲食增進。大便通暢。
舌質紅赤,瘀斑依舊,脈象細數。遵原意擬:
生地15g元參15g麥冬15g花粉15g丹皮10g丹參30g桃仁10g土元10g柴胡10g五劑

四診:脅痛基本消失,諸症均減,精神大異往昔,脈仍細數,舌體瘀斑變化不大。以王道無近功,囑守方續服。(文章出處:臨證實驗錄)

陽虛血瘀證的產生多因外傷或感受外邪、各種出血、情志內傷、久病正虛等,影響氣血或血脈的正常功能,使血行不暢,甚則瘀塞不散,而形成瘀血之證。由於瘀血是病理產物,可以引起一系列病理變化,故臨床可出現各種各樣的症狀。臨證應注意熱證血瘀主要由熱邪、溫毒等病所導致;寒證血瘀主要因感受寒邪而引起,多見於血脈及肢體經絡的瘀證。單獨的瘀證及氣滯所致血瘀,一般屬於實證的範疇;由於氣虛不行、津虧不運及陽氣衰微所導致的病證,以及瘀證日久,耗傷正氣,兼見氣、血、陰、陽虧虛者,屬於虛證。但嚴格說來,瘀證的虛證屬於虛實夾雜的病證,虛指氣、血、陰、陽虧虛,實即指瘀血阻滯。活血化瘀是治療瘀證的基本原則。屬血瘀外,兼有其他致病原因或病理變化者,則需配合其他治法。如虛證血瘀,宜配伍益氣、養血、滋陰或溫陽等治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