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江鎮[南京市高淳區陽江鎮]

陽江鎮[南京市高淳區陽江鎮]

陽江鎮是江蘇省南京市高淳區的西大門,因水陽江穿境而過得名。襟湖大橋橫跨官溪河,緊鄰淳溪鎮。鎮西境與安徽省宣州市、當塗縣交界,區位優勢獨特。陽江鎮總面積125平方公里,人口8萬多,耕地10萬餘畝,水面5.46萬畝,為高淳第一大鎮。2002年全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4.6億元,比上年增長16.3%;工農業總產值9.76億元,比上年增長14.38%。

基本信息

江蘇省高淳縣陽江鎮

陽江鎮陽江鎮
陽江鎮是江蘇省高淳縣的西大門,因水陽江穿境而過得名。襟湖大橋橫跨官溪河,緊鄰淳溪鎮。鎮西境與安徽省宣州市、當塗縣交界,區位優勢獨特。陽江鎮總面積125平方公里,人口8萬多,耕地10萬餘畝,水面5.46萬畝,為高淳第一大鎮。2002年全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4.6億元,比上年增長16.3%;工農業總產值9.76億元,比上年增長14.38%。

陽江鎮古屬丹陽湖,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三國時期,東吳大將周瑜曾在此操練水兵,赤烏二年(公元239年),吳大帝孫權為紀念大都督周瑜興建三元殿。唐代詩人李白曾多次泛舟丹陽湖,公元755年左右,寫下了《游高淳丹陽湖》的不朽詩篇。公元1115年(宋政和五年),祖先在此圍湖造田,辛勤創業,築成了美麗富饒的永豐圩,描繪了“白鹿遺蹤”的千古佳境。古代高淳八景中“丹陽秋月”“官溪夜泊”“龍潭春漲”三景均出自陽江鎮。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三十里荷花香》走上銀幕,聞名全國。《迎湖桃源》是陽江鎮利用自然風光開發的又一旅遊景點,集觀光旅遊、垂釣遊樂、休閒度假於一體。陽江鎮水陸交通便利。水陽江大橋溝通蘇、皖,南部、西部幹線縱橫全境,建設的雁翅大橋和葛家渡大橋南接宣州,西通蕪湖、馬鞍山;距祿口機場僅50多公里,寧高高速公路直達寧滬杭。水路直接長江黃金水道,通連太湖蘇南水網;蕪太公路穿境而過,敞開了西大門,為陽江鎮形成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新型水鄉特色鎮奠定了基礎。

自然地理

陽江鎮地處蘇皖交界,處於北亞熱帶中區熱帶過渡地區,熱量充裕,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常年平均氣溫16℃,常年平均降水量1113mm,無霜期220天左右。一年四季分明,春季回暖早,升溫快,夏季高溫炎熱。境內有長江支流水陽江穿境而過,東臨石臼湖,南倚固城湖,屬典型的水網圩區。

行政區劃

陽江鎮轄1個居委會:陽江;40個行政村:新橋、夾埂、官路、保城、雙城、永豐、東山、孫王、董牌、肖王、北固、大月、南盪、楊家灣、高墩、西屏、屏埂、太平、獅樹、河蓮、丁家、寶圩、關王、新正、永聯、芮楊、李沈、明光、永富、龍潭、小花、費家咀、丹蓮、南埂、西蓮、東湖、樓下、一字、南溪、大花。

經濟概況

陽江鎮陽江鎮
工業:陽江鎮經濟發展呈現服裝加工、水產養殖、旅遊休閒、水運造船、建築施工五大特色。陽江鎮有工業企業190家,建有兩個工業配套區,已形成服裝、機械、電子、建材、化工、糧油加工等行業門類,產品遠銷美國韓國義大利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陽江鎮素有“服裝之鄉”之美稱,現有服裝企業70家,從業人員10000餘人,農業已形成以特種水產生態養殖為主的發展特色,陽江鎮水產養殖面積6.2萬畝,2005年陽江鎮螃蟹產量突破了220萬公斤,銷售產值達1.73億元,漁業總產值達2.51億元。建有6個千畝水生蔬菜基地。2005年陽江鎮水稻面積62200畝,單產達530公斤,水稻油菜小麥總產4000萬公斤。陽江鎮農業產業正朝多元化發展。水運業蓬勃發展,陽江鎮擁有鋼質船2000餘艘,達70多萬噸,占全縣總量的50%以上,為高淳贏得了“中華水運第一縣”的稱號。陽江鎮共有建築公司6家,開發公司1家,60多個建築工程隊,從業人員7000多人。

從橫向比較來看,陽江鎮民間資本活躍,投資較大,特色產業規模大、效益高、優勢明顯,為陽江鎮經濟的長足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江蘇省服裝展銷會期間,高淳縣陽江鎮被江蘇省紡織協會授予“江蘇省服裝名鎮”。

陽江鎮陽江鎮
高淳縣陽江鎮服裝工業起源於80年代,起初是以腳踏縫紉機為主要設備的小作坊生產,企業規模小、戶數少。經過20多年的不懈努力和原始積累,服裝企業由少到多、由弱變強,成為陽江鎮的特色產業。截止2005年12月底,陽江鎮共有服裝生產企業72戶,服裝從業人員近1萬人,擁有比較先進的生產設備9000多台套。2006年1-9月,陽江鎮服裝生產企業已入庫增值稅1385.25萬元(年內將達到2200多萬元),同比增收276.60萬元,增長24.95%。其中:納稅在100萬元以上的有3戶,南京景鷹製衣有限公司累計入庫增值稅248.08萬元,同比增長33.05%,成為陽江鎮的一枝獨秀。納稅在50萬元以上的有3戶,10萬元以上的有33戶,5萬元以上的有15戶。服裝工業已成為陽江鎮的重點稅源支柱產業,成為富民強鎮的主要“生力軍”。高淳縣國稅局一直積極支持引導和服務企業走自主經營之路,創自己的服裝品牌,做大做強服裝企業,為陽江鎮服裝業能走向全國、面向世界積蓄力量,創造條件。

農業:耕地面積10萬畝,其中水稻面積6.22萬畝,總產3296.6萬公斤,夏熟作物種植面積3.7萬畝,其中小麥0.3萬畝,總產285.5萬公斤,油菜3.5萬畝,總產595萬公斤,其他作物1.2萬畝。陽江鎮水產養殖面積6.2萬畝,螃蟹產量220萬公斤。陽江鎮年飼養生豬1.89萬頭,家禽189萬羽。陽江鎮擁有農業企業28家,基本形成產、供、銷一條龍體系,有種養殖大戶100多戶,特色產品有螃蟹青蝦鱖魚加州鱸仙人掌蓮藕雞頭菜等十幾個品種。

海南省瓊海市陽江鎮

陽江鎮陽江鎮
陽江鎮是舉世聞名的紅色娘子軍誕生地,瓊崖革命先驅王文明烈士的故鄉,是著名的革命老區鎮。它位於瓊海市西南面,距市城32公里,地理位置優越,東與中原鎮毗鄰,南與萬寧市相隔,西與國營東平農場相依,北與龍江鎮和加積鎮接壤。交通便利,是國營東平農場、東太農場會山鎮煙園電站和海南牛路嶺電站及萬泉河漂流必經之地。陽江鎮轄區總面積126平方公里,15個村委會,221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58萬人。陽江鎮轄15個行政村:陽江村、嶺下村、題榜村、益良村、上科村、江南村、東興村、紅色村、龍山村、老區村、橋園村、群聯村、文市村利試考村、棉坡村。

經濟發展

陽江鎮陽江鎮檳榔加工
農業:陽江鎮有水旱田1.98萬畝,熱帶作物面積14萬畝,農業產業結構主要為:
種植業:陽江鎮以胡椒橡膠、檳榔作為主柱產業,其中胡椒種植面積2.1萬畝,產年乾果1500噸,橡膠2.95萬畝,年產乾膠1400噸,檳榔1.7萬畝,年產乾果1350噸,瓜果類主要為荔枝(2980畝)、鳳梨(3400畝)、萊椒(330畝)、番石留、火龍果等熱作水果1077畝。
畜牧業:豬年出欄量2.6萬頭,牛出欄量1800頭;羊出欄量3500頭;雞出欄量115萬隻;鴨出欄量6萬隻,鵝出欄量2.2萬隻。
水產養殖業:淡水養殖,面積1200畝。
農林牧副漁業總產值2.7億,人均產值1.05萬元。
工業:陽江鎮現有檳榔加工廠183家,竹筐加工廠、煤磚加工廠、大米加工廠、紅磚廠、胡椒購銷公司、檳榔購銷公司、木材加工廠、腐竹廠等。
第三產業主要有商貿、運輸旅遊、飲食、租憑業等,從人員累計8500人。
招商引資:引進勝大莊公司投資300萬元開發建設下水寮果莊園,引進椰島運輸購銷公司,引進資金300萬元建設金旺賓館;引進瓜菜客商20人投資1500萬元開發植瓜菜、鳳梨、火龍果等水果苗地,引資50萬元建設母豬種苗場,引資500萬元建立新光輝木材廠,引資100萬建設腐竹廠。

歷史名人

陽江鎮陽江鎮
王文明(1892-1930),字欽甫。海南樂會(今瓊海市)陽江鎮益良村人。1917年入瓊崖中學學習,1919年被選為學生聯合會主席,組織領導學生運動。1921年起任瓊東雙廟高等國小校校長、樂會縣教育局局長。1924年到上海大學讀書,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1月到廣州,參與籌辦“瓊崖革命同志大同盟”,為負責人之一。10月受中共廣東區委的委派,出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十二師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參加討伐軍閥鄧本殷的南征。1926年3月起,先後在海口、嘉積等地舉辦黨員訓練班,並積極發展中共黨員。同年6月任中共瓊崖地委書記,領導建立中共基層組織,組織農民協會和農民自衛軍。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任中共瓊崖特委副書記兼肅反委員會主席,參與組建“討逆革命軍”(後改稱工農革命軍)和領導瓊崖武裝起義。同年11月任瓊崖工農革命軍黨代表、中共瓊崖特委書記,領導建立以六連嶺為中心的樂(會)萬(寧)革命根據地。1928年2月瓊崖工農革命軍改稱為瓊崖工農紅軍,他任紅軍總司令部黨代表。同年夏主持建立瓊崖蘇維埃政府,並被推選為主席。在瓊崖紅軍經受連續“圍剿”、遭到嚴重挫折的情況下,以實際行動抵制中共廣東省委確定的“以城市為工作中心”的錯誤方針,於11月底率領特委機關、瓊崖蘇維埃政府和僅存的130多名紅軍戰士,轉移到安定縣母瑞山區,在艱難困苦的條件下,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堅持革命鬥爭。1929年8月中旬,在安定縣內洞山抱病主持召開各縣委代表聯席會議,決定成立中共瓊崖特委臨時委員會,任特委委員。1930年1月17日於母瑞山區病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