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位交通
![水陽鎮](/img/d/49d/nBnauM3XxAjM3UzNxQjNyYzMyITM4czN1IDMwADMwAzMxAzL0YzLxM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歷史沿革
![水陽鎮](/img/a/58f/nBnauM3XyczN4UDNyIjNyYzMyITM4czN1IDMwADMwAzMxAzLyYzL0I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至那時起,金寶圩作為吳國大後方糧倉,美名馳譽天下,吸引了多少商賈往來其間,再加上繞鎮而過的水陽江,是宣城通達長江的黃金水道,水陽遂漸成商埠,且日益繁榮起來。
水陽鎮古稱雙龍鎮,水陽江古稱龍溪河。民間傳說河東河西是兩條青龍靜臥著的。丁奉圍湖造田,大興土木,青龍就想離開這塊寶地。而一旦雙龍遊走,河怪就要興妖作祟。為了留住雙龍,丁奉在一白髮仙翁的指點下,建起龍溪塔和梓童閣兩座鎮龍之物。
位於水陽鎮龍溪居民組域內的龍溪塔(又名赤烏塔)建成後,充當了當年丁奉督工練軍的瞭望台,而河西梓童閣則是周瑜操練水師的地方。赤烏五年(公元242年)春,孫權駕幸金寶圩,就住在梓童閣里。欣賞著隔河相望的塔和閣,極目眺望圩內,田疇井然,溝渠縱橫,兵營棋布,生機盎然,孫權心中大喜,稱丁奉為“江表之總管也”。後人為紀念丁奉,緬懷其澤被後世的功德,於雙豐境內建總管廟。
清初,沿襲明末鄉、都、里制。鹹豐年間(約1855年)宣城縣改里辦團,水陽為222團之一。
古樓:梓童閣
民國時期,廢除鄉團,改劃為自治區公所,水陽為區公所之一。
![水陽鎮](/img/2/99a/nBnauM3XxMjNwQTOyQjNyYzMyITM4czN1IDMwADMwAzMxAzL0YzL2A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1952年劃鄉建政,鎮劃設16區、190鄉、11個鎮,鄉鎮以下設選區。水陽為四區,轄:龍溪、小圩鄉、雁翅鄉、潦豐鄉、雙廟鄉、水陽鎮、沙石鄉、徐村鄉、裘南鄉、丁灣鄉、裘戴鄉、龍浮鄉、總管鄉、楊泗鄉、惠民鄉。1958年9月下旬實行政社合一,撤消原區、鄉,設立14個人民公社。紅旗(水陽)為其中之一。
1961年6月,將原14個公社改劃為8個區、1個鎮、49個公社,水陽區轄8個公社,1969年撤區並社,將原49個公社並為44個公社,並將水陽改為建制鎮。1983年3月至4月,實行政企分開,將原36個公社改為鄉人民政府,大隊改為行政村村民委員會,生產隊改為村民小組,4鎮仍舊,區劃未變。
1984年7月,水陽撤併為水陽鎮。1987年8月15日,撤銷宣城縣時,水陽鎮為建制鎮(副處級)。2002年元月,行政區劃調整,將金寶圩楊泗鄉、裘公鄉、雁翅鄉、水陽鎮合併為現在的水陽鎮。
投資環境
![水陽鎮](/img/d/8b9/nBnauM3XyQDN0cjM2QjNyYzMyITM4czN1IDMwADMwAzMxAzL0YzLzc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特別是沿環圩、沿江兩岸綿延40華里、十幾處寬闊的灘涂帶,簡直就是天然的造船基地。此外,當地電力供應充沛,在現有技術條件下,只要將電線一架通,砌好船台就可造船。
2、水土資源豐富,農產品生產加工有一定基礎。全鎮格局“三水七田”,氣候溫潤,光照充足,溝渠縱橫,土地肥沃,水面宜養殖魚蟹蝦蚌鱉等名特優水產品,圩田宜種植糧油棉和瓜果菜等多經作物。這裡每年可向國家和市場提供優質商品糧2萬噸,油料1.4萬噸,棉花1.2萬噸,豬羊5萬頭,家禽50萬隻,優質商品鴿5萬隻,“水陽江”牌優質蟹苗1.6億隻,魚蝦蟹蚌珠等水產品1.25萬噸。還有地方獨特工藝生產的特色風味產品,如年產五香茶乾6000萬塊,童子醬瓜5萬公斤,鴨腳包、鴨肫、禽翅系列產品5000萬隻,以及醃白蒜、醬生薑、豆腐千張等食品在市場上久譽衰,愈久彌香。農業的豐產豐收和綜合效益的提高,對水運造船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將構成極其有利的促進因素。正如金寶圩農業發展直接推動了水運業興旺,而水運業的興旺又反過來促進農業進步一樣,都是相輔相成,互相推進的。
![水陽鎮](/img/f/ab3/nBnauM3XwMjN2IDO5QjNyYzMyITM4czN1IDMwADMwAzMxAzL0YzL4c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4、市、區領導重視、支持,地方黨委政府一班人有實踐“三個代表”的強烈責任感、使命感,並為“水陽江造船工業帶”的形成、聚集和對外輻射、形成影響,做了大量創造性工作,且已有所成績。如提供良好的治安、供電環境;實行工商、稅務等各部門綜合協調和優惠的“一票制”收費制度;為當地和外來船戶製造船舶、驗收質量、聯繫頒發航運證照和協調航運監管部門到水陽就地舉辦交通法規、航運知識培訓提供有效服務等;對電焊工、油漆工等人員開展技術培訓,不斷提高他們的生產質量和技術水平等等,這些工作的開展、完善,都對我鎮水運造船產業的形成、壯大,發揮了積極促進作用。
5、投入產出比較效益高,為充分利用當地閒散“內資”,招商引資吸納“外資”,增量水運造船產業總投入,形成了濃厚社會氛圍和良好軟環境。經分析比較得知,我鎮目前農業平均約為1:3(其中種植業1:2.5,漁業1:3.5,畜禽養殖業1:1.5。另蟹苗培育1:4,肉鴿養殖1:5),工業約為1:1.3(水運造船是個特例,按其一條船最少10年折舊率計算,投入產出比至少1:4以上,這在工業史上也算得暴利了!),第三產業約為1:3
特色產業
![水陽鎮](/img/3/88c/nBnauM3X0gzN0IzN2IjNyYzMyITM4czN1IDMwADMwAzMxAzLyYzLzg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蟹苗
聞名全國的蟹苗之鄉。該鎮水產養殖通過引入市場競爭機制,推行招標承包和股份經營,建立健全漁政漁技社會化服務網路,使水產投入產出經營趨向一條龍,生產低水平趨向高層次化,在農業產化建設中成功地摸索出一條蟹苗生產“親本控制、沿海繁殖、肥水下塘、分級培育、種草移螺、生物防病”的創新之路,有力地推動了蟹苗培育的產業化。
截止2003年,全鎮培育“水陽江”牌優質蟹苗發展到1.6萬畝,實行魚蟹立體養殖面積達到5萬畝,基本形成了“蟹苗培育——幼蟹養殖——成蟹養殖——市場銷售”一體化產業鏈。
蟹苗培育基地
全鎮從事水產鎮養殖的人員占30%以上,養殖業年人均收入800餘元,水產業年純收入3000餘萬元,與往年種植效益持平,成為全鎮農業的“半壁河山”,是聞名全省乃至全國的“河蟹之鄉”和“‘華東唯一、全國第一’的‘中國蟹苗第一鎮’”。
水陽鎮擁有天然水面5萬餘畝,稻田養殖面積2.6餘畝,其中成蟹養殖1萬畝,幼蟹培育1.6萬餘畝,年產成蟹1644噸,幼蟹1.8億隻,魚蝦類2900噸,產值達2億元,占全鎮農業總產值的半壁江山。“水陽江”牌蟹苗被國家科技部授予“中國星火計畫名優產品”標識。
![水陽鎮](/img/b/f4f/nBnauM3XwgDN5QjM4IjNyYzMyITM4czN1IDMwADMwAzMxAzLyYzL1E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名揚全省的水運之鄉。近年來,該鎮管轄的雁翅、水陽兩大水運公司發展迅速,他們抓住市場機遇,努力打造“航運勁旅”,發展水運事業。全鎮船舶發展起步於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在一、二十噸小木板船、粘水泥船基礎上,經歷了“艱難起步——穩步崛起——快速發展”三個階段,通過20年的滾動發展,目前已形成較大的產業規模,全鎮擁有500噸以上、6000噸以下的各類運輸船舶800餘艘,總運載噸位達到60噸,水運業固定資產超過3個億,躍居全省前列。全鎮擁有2至4級“大副”1200餘名,水手和其它行雜服務人員2000餘名,船主年營運收入2.6億元,純利潤1.8億元,成為水陽鎮一個極具發展強勢的新興產業和當地經濟新的增長點。
![水陽鎮](/img/6/7d9/nBnauM3X3czN2EDO5IjNyYzMyITM4czN1IDMwADMwAzMxAzLyYzL0I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