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航

陸航

陸航是一個簡稱,更是一個總稱。陸航其實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航空兵的簡稱,在戰爭中,陸軍航空兵的任務重點是配合地面作戰部隊,一切任務都是以地面的勝利為勝利。通俗地說它是陸軍中的航空兵,是航空兵當中的陸軍。所以陸航也是陸軍中的航空兵和航空兵中的陸軍的總稱。陸航還特指中國陸軍已擁有的重型米-6直升機,即“米-6”。

(圖)陸航陸航

歷史沿革

中國軍隊通過對近年來發生的幾次現代化戰爭的深入分析,認識到軍用直升機------特別是武裝直升機在當今戰場上極其重要的作用,從八十年代中期開始組建陸軍航空兵部隊,其目的在於加強陸軍的快速反應能力,同時形成陸軍各兵種間的相互協同的強大的立體攻防體系,從舊有的以步兵為主的野戰軍體制轉為機械化程度很高的能適應現代戰爭的合成化集團軍。

(圖)中國陸航中國陸航

中國陸軍航空兵自1986年10月開始籌建,1988年1月成立第一支航空兵大隊以來,經過短短十多年的建設,目前已發展成為一支擁有多種機型、具備相當規模和作戰能力的現代化空中突擊力量。

中國陸軍航空兵是以直升機為主要裝備,用以支援地面部隊作戰的現代陸軍高技術兵種。陸軍航空兵是我軍最年輕的一個軍種,在戰爭中,陸軍航空兵的任務重點是配合地面作戰部隊,一切任務都是以地面的勝利為勝利。在2008年汶川地震陸航有特殊貢獻。

裝備及特點

陸航成立後,首先從空軍接收了一大批裝備,包括國產的直-5直-6,直-9和進口的美制S-70C“黑鷹”(24架)及法制AS-342L“小羚羊”(8架),形成了陸航的基本框架。在利用既有裝備加強訓練的同時,也積極開展專用機型的研製和引進,其重點放在了以直-8,直9的現有國產先進機型為原型的專用改進型號(如戰術支援型),並集中力量突擊“重中之重”------專用(中型)武裝型和輕型反坦克型。

(一)營造現代“魔法之舟”

改進引進相結合,發展通用型號國內最早生產裝備的直-5及發展型直-6,直-7和於八十年代引進技術生產的直-8(原法制“大黃蜂”),直-9(原法制“海豚”)及直-11[原法,英合作“松鼠”(單星)]皆屬此類,有數十載研發歷史,可謂功底深厚,枝繁葉茂。80年代始又先後引進了美制S-70C“黑鷹”和俄制米-8米-17,既獲得了多方面的先進技術,且在較短時間內充實了數量。此類機型的特點是技術的通用性,用途的廣泛性及使用的經濟性都較強(可“平戰結合,軍民通用”)。是目前基礎最好和發展得最順利的一類型號。眼下還缺乏的是20噸以上級的重型機(直-8,米-8,米-17均為13噸級,S-70C為9噸級),計畫中的理想機型是美制CH-47D“支奴乾”軍用直升機或其民用型波音234(主要區別是發動機型號和功率),但俄制米-26卻未見有被選擇的跡象。陸軍在2005年左右需要大約1000架以上的通用戰術支援型直升機來替代退役的直-5系列機型。

(二)“樹梢高度的輕騎兵”

(圖)中國陸航AS-342L“小羚羊”中國陸航AS-342L“小羚羊”

輕型反坦克直升機輕型反坦型號是中國陸航最早擁有的反裝甲直升機,1987年從法國引進了8架AS-342L“小羚羊”,每架攜帶4枚“陶”(TOW)式反坦克飛彈,構成了最初的反坦力量的底子。國產的武裝型也是從這一型號開始的,它們是哈爾濱飛機公司發展的4噸級的武直-9(WZ-9)和2噸級的武直-11(WZ-11)。武直-9研製始於1988年,是在原直-9A的基礎上高了發動機的功率(從原725x2馬力提至925x2馬力),加裝了與國產“紅箭”-8配套的紅外探測器和火控系統以及軸同步瞄準裝置,可攜帶4~6枚“紅箭”-8或改進型反坦克飛彈。武直-11則似乎是一種用途更為廣泛的軍用直升機,該機型與法,英合作的“松鼠”---單星(指採用單發的軍用型,“雙星”是雙髮型)相似,採用一台710馬力的發動機,該型機的顯

(圖)中國陸航9中國陸航武直-9(WZ-9)

著特點是外部掛載能力突出(可達近2.5噸,絲毫不亞於4噸級的直-9)。除可攜帶4枚“紅箭”-8執行反坦克任務外,還可配合專用武裝型進行搜尋,偵察等任務(如美軍裝備的OH-58),將成為陸航今後大量裝備的主要機種(據估計在800架以上)。另外,中國還與法國,新加坡合作研製了一種多用途輕型機型------EC-120,也是一種2噸級的多用途機型。

(三)“專武工程”

尚在幕後的真正“大腕兒”中國軍界完全認識到了大型專用武裝直升機是未來戰場上無可替代的重要角色,於80年代末,90年代初開始實施“專武工程”,該計畫的目標是發展一代大型的專用武裝直升機。西方的媒介較傾向的看法是,該計畫即引進生產俄制米-24“母鹿”的出口改進型米-35M的最新改進版,採用西方技術結合俄的原有技術對米-35M進行大改,以達到AH-64A“阿帕奇”的水平。然而實際上這也只是一個近期的替代方案,因為中國軍隊可能認為“母鹿”仍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專用武裝直升機,例如,該機型有相當的空間被用作兵員載艙這樣與反坦克並無直接關係的用途,從某種角度來說是一種“浪費”,從設計的立場說,“每一公斤重量”都套用來滿足反坦克的需要。

(圖)米-35M米-35M

中國之所以首先選擇米-35M是因為它經歷過長期使用和實戰的檢驗是可靠的------這也是中國引進大型高技術裝備的一貫原則(另如Su-27戰機,“現代”II級驅逐艦,“基洛”級潛艇的引進也說明了這一問題),真正的“專武工程”應是完全由中國自行研製的一種8~10噸級的大中型專用武裝直升機,攜載12枚以上的國產第三代經雷射駕束制導的反坦克飛彈(紅箭-X,第一代為紅箭-73無線電手控,第二代為紅箭-73B和紅箭-8紅外跟蹤制導,第四代毫米波制導的完全“發射後不管”的反坦克飛彈已在高級研製階段)和“前衛一號”或PL-8PL-9對空飛彈。

和所有重要裝備一樣,中國還有一套並行的引進方案------俄國的卡莫夫設計局與中國軍用電子設備的傳統提供者------法國的湯姆遜CSF公司合作,在卡-52“短吻鱷”上安裝了法國製造的雷達火控系統作為樣品供中國陸軍選擇。卡-52在總體設計和機械方面無疑是世界領先的,但由於中國對西方的具體技術(如電子,材料,加工工藝等等)十分興趣甚至著迷,所以,卡-52並非唯一的國外競爭者,卡-52是12噸級的大型機,若中國願意選擇稍小一點的型號的話,還有法,德合作的“”式和更小的義大利的“貓鼬”可以選擇。而米里設計局的米-28N也不會輕易放棄中國這一廣闊的市場。中國會在2005年之前裝備500架以上的大中型專用武裝直升機。

(圖)“飛行鐵騎”“飛行鐵騎”

(四)“飛行鐵騎”

除上述型號外,中國還有研製裝備專用殲擊直升機的計畫,首先是採用改型,如卡-50/52,而後發展專用型號。最終使陸軍航空兵形成由大中型專用武裝型,輕型反坦克型,通用戰術支援型和少量專用殲擊型與重型運輸型(五種型別的比例約為0.35:0.4:0.2:0.02:0.03)構成的飛行勁旅,達到量與質的飛躍,成為與地面裝甲部隊協同進擊的名副其實的“飛行鐵騎”。

中國“米-6”

(圖)米-6米-6

直升機最初生產了5架,用於試驗,接著生產了30架,以後大約又生產了800架,廣泛用於軍用和民用。1970年公布該機的生產速率為每月8架。目前,在俄羅斯地面部隊使用的有450架,阿爾及利亞、伊拉克、秘魯和越南等國空軍均裝備有這種直升機。米-6直升機1991年停產。

國際上一直不能確定中國是否有這種重型直升機。中國也反常地一直沒有公開中國軍隊中這種直升機的照片,分析中國軍力的所有著作都認為中國沒有這種重型直升機。然而,中國成千上萬的旅客在乘火車經過京廣線上的新鄉火車站時,都經常能聽到中國軍隊米-6直升機的巨大轟鳴,親眼看見巨大的米-6緊貼著火車頂部掠過,顯然中國軍隊確
實早就裝備了米-6重型直升機。

米-6重型直升機外形龐大,長度甚至比中國的運-8中型運輸機波音-737客機還長。它那巨大的貨艙可疑裝下2輛卡車,最多時可運載100名武裝士兵。米-6直升機在所創造的14項國際航空協會承認的E1級紀錄中,包括起重20117千克載荷的紀錄。一直維持到1983年年中的紀錄有:1964年8月26日鮑利斯?卡里斯基駕駛米-6創造約100公里閉合航線的340.15公里/小時的速度紀錄;1962年9月15日,由同一駕駛員和機給人員創造的攜帶1000千克和2000千克載荷,以330.377公里/小時速度飛行1000公里航線的速度紀錄;1962年9月11日,由瓦西里?克洛琴柯和4名機組人員創造的攜帶5000千克載荷,以284.354公里/小時平均速度飛行1000公里閉合航線的紀錄。

米-6直升機機身後部有蛤殼式艙門和液壓收放的摺疊式踏板,便於裝卸飛彈和大炮等重型軍事設備。在執行起重任務時,可用位於重心處的吊鉤在外部吊掛大型貨物,例如:重型建築設備,石油鑽探機械部件等。當執行救火任務時,可運載滅火器材和消防人員到著火地區。當執行傷病員救護任務時,可裝載41副擔架和兩名醫護人員。作為旅客機使用時,可運送65名旅客及隨身攜帶的貨物和行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