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17

米-17

米-17是前蘇聯米里設計局在米-8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通用型運輸直升機,1961年6月首次式飛。米-17(“河馬”-H)是標準型;米-17P(“河馬”-K)是電子對抗型;米-171是民用型。 。

基本信息

基本概述

米-17米-17
米-17是前蘇聯米里設計局研製的單鏇翼帶尾槳中型運輸直升機,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給它取的綽號為“河馬”-H(Hip-H)。米-17於1981年在巴黎航空展覽會上首次展出,1983年開始出口。該機採用米-8的機體和加大了功率的米-14的動力裝置。在法國布爾歇展出的樣機(SSSR-17718)是與米-26一起由莫斯科飛往巴黎的。

米-17是在米-8的基礎上發展的改進型,與米-8幾乎相同,但米-17的尾獨立核算在垂直安定面的左邊,與米-14相同。從外表上看,米-17的發動機短艙較短,只是座艙前左側艙門中點上方的進氣口靠前了,重新設計了每側噴管前的小噴嘴。米-

17裝兩台TV3-117MT渦輪軸發動機,單台起飛功率為1454千瓦(1977軸馬力)。與米-8相比,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兩台發動機的輸出是同步的,可自動保持鏇翼的轉速。若一台發動機功率有損失,則另一台發動機輸出增加,自動補償。若一台發動機停止工作時,另一台發動機功率輸出增加到應急功率1640千瓦(2230軸馬力),從而保持直升機繼續飛行。輔助動力裝置借壓縮空氣起動渦輪軸發動機。如果需要,發動機進氣口可安裝導流板,以避免在未預計的降落場地降落時吸入砂石、灰塵等外來物。座艙布局和有效載荷與米-8相比沒有什麼變化。米-17主要有客貨運輸型。可運輸車輛、工程設施和各種貨物,能載24名旅客或裝12副擔架。另外米-17還有兩種改型。

性能改進

米-17米-17
米-17(米-8M)/171/172是蘇聯米里設計局(現米里莫斯科直升機廠股份公司)研製的雙發單鏇翼帶尾槳中型多用途直升機,北約組織給它取的綽號為“河馬”-H(Hip-H)。該機原型機於1973年製造完畢,當初編號為米-18,採用米-8的機體和米-14的發動機和動部件。1977年以米-8MT編號開始裝備部隊,1981年在巴黎航空展覽會上米-17的民用型和出口型首次展出,1983年開始向古巴出口。在法國布爾歇展出的樣機(SSSR-17718)是與米-26一起由莫斯科飛往巴黎的。該機是在米-8基礎上發展的改進型,與米-8幾乎相同,但尾槳在垂直安定面的左邊,與米-14相同。從外表上看,該機發動機短艙較短,只是座艙前左側艙門中點的進氣口靠前了,重新設計了每側噴管前的小噴嘴。與米-8相比,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該機的改進型仍在生產。米-17(“河馬”-H)基本型。在俄羅斯軍方服役的米-17的所有型別仍保留米-8的編號。米-8AMT,米-8MTV的最新型別。武器包括8枚Igla-V空空飛彈或9M114/9M114M空面飛彈,機頭裝有天線罩,鏇翼軸上裝有光電設備米-171,米-8AMT出口型,1989年在巴黎航展上首次展出。

技術特點

米-17米-17

米-17最突出的發展特點是適應性強、用途性廣。在米-17軍用、民用基本型的基礎上,根據用戶不同的功能環境要求發展出繁多的改進型別。無論在-45℃的冰川雪野,還是在55℃的酷熱沙漠,也不管是海拔4000米的高原,還是在鬥風蹈海的艦船,人們都能看到米-17的身影。從結構設計上看,它以米-17運輸型為基本型,通過加裝不同的任務模組改裝成不同型別的米-17,諸如戰術運輸型、空中突擊型、醫療救護型、電子戰型、警用型、通信型和指揮型等近百種。

米-17是世界改裝型號最多的中型直升機。不斷採用成熟的新技術也是米-17改進型發展的重要特點。米-17B裝置了TB3-117BM高空發動機,這使它能在海拔3000~4000米的高原上起降,能在6000米高空實施平飛。它裝備了新型氣象雷達和遠距離導航電台,主要防護部位加裝防彈鋼板,油箱內增設泡沫聚氨脂塑膠填料保護層,機上增加了武器座架和外掛架。米-17B爬升率、航程等飛行技術性能和作戰能力都有了顯著提高。

米-17米-17

米-17B發展出兩個著名的改進型系列,即米-171和米-172。

米-17P“河馬”K通信干擾機。1990年在匈牙利軍隊中見到2架。機上的天線陣比米-8“河馬”K的有很大提高。大型32元陣裝在每側主起落架之後垂直分開的壁板上。4元陣裝在尾梁兩側。機艙兩側噴口之下有大型雷達罩。米-17-1VA“河馬”H1989年法國巴黎航展首次展出。該型在俄羅斯作為航空醫院使用。內部有3副擔架,一個手術台,各種手術和醫療設備,配備1名外科醫生和3名護理人員的位置。該型裝兩台功率更大的TV3-117VM渦軸發動 機,單台功率為1678千瓦(2280軸馬力),爬升率和懸停升限有所提高,但重量和性能沒有什麼變化。前蘇聯武裝部隊使用大量的米-8和米-17直升機。

阿富汗作戰中也曾大量使用過。米-17於1983年向古巴交付了16架,隨後,安哥拉、朝鮮、尼加拉瓜、波蘭、印度和秘魯等也購買了該機。米-17目前仍在生產。民用出口型單價為550萬美元。 鏇翼系統5片全金屬矩形槳葉的鏇翼和3片槳葉的尾槳。機身軍用型駕駛艙兩側裝有裝甲平板。尾梁下面安裝AS0-2人工雷達干擾箔條彈投放器,尾梁前端裝“霍特布里克”紅外干擾器。動力裝置兩台克里莫夫設計局TV3-117MT渦軸發動機,起飛功率2×1454千瓦(2×1977軸馬力)。武器系統裝23毫米的GSH-23機炮

技術參數

米-17米-17
鏇翼直徑:21.29米
尾槳直徑:3.90米
鏇翼尾槳中心距:12.661米
機長(鏇翼和尾槳轉動):25.352米
機身長(不包括尾槳):18.424米
機寬:2.50米
機高(至鏇翼槳轂頂部):4.757米
主輪距:4.510米
前主輪距:4.281米
客艙容積:23米3
重量及載荷
空重(帶設備):7100千克
最大有效載荷
機內:4000千克
外吊:3000千克
米-17米-17
正常起飛重量:11100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13000千克
最大槳盤載荷:0.358千牛/米2(36.5公斤/米2)
性能數據
最大平飛速度(最大起飛重量):250公里/小時
最大巡航速度(最大起飛重量):240公里/小時
實用升限(正常起飛重量):5000米
(最大起飛重量):3600米
懸停高度(無地效,正常起飛重量):1760米
航程(最大標準燃油,5%余油)
(正常起飛重量):495公里
(最大起飛重量):465公里
航程(帶輔助油箱,正常起飛重量):950公里

發展歷程

米-17米-17

2001年,米-17新的改進型飛出了俄羅斯喀山直升機廠。它採用當今世界先進的渦軸發動機——VK-2500發動機,額定功率比基本型增加了1.77兆瓦,燃料損耗降低,發動機壽命增加到6000小時。這種高原戰術型多用途米-17能在世界高海拔的地區遂行軍事任務。它的高溫、高原性能超過了美國UH-60“黑鷹”直升機。空降突擊型米-17左艙門由基本型寬830毫米擴大到1.25 米,另增一個寬830毫米右艙門,並安裝液壓驅動的上下機斜板,使士兵在直升機著陸前即可離機,離機速度由改進前的4分10秒提高到僅15秒,比美國“支奴乾”直升機快1分15秒。

最新型米-17的最大起飛重量較米-8提高了3噸,最大巡航速度提高了35公里/小時,無地效懸停升限提高了4150米,航程提高了380公里,這樣高的機動性能已經優於上世紀90年代出世的世界先進的歐洲NH90通用直升機。

米-17米-17

近年,在俄羅斯車臣地區,人們看到一種能在夜間巡飛的米-17新改進型。它裝置了夜視儀和前視紅外系統與雷射測距儀,可在可視度很差的外部條件下在距地面40~50米高的超低空飛行。它加裝了ASO-2V曳光彈發射器、L116V主動紅外干擾器和發動機排氣散熱系統,電子對抗能力和生存力都有明顯增強。

米-17在遂行戰術運輸和空中突擊作戰任務時,具有多種武器掛裝方案。它的機座兩側掛架上可掛8具火箭發射器,每具發射器內可裝16枚57毫米火箭彈,共128枚。機身兩側共有6個軍械掛架,總共可掛192枚火箭和4枚“斯瓦特”紅外製導反坦克飛彈、6枚 “薩格爾”反坦克飛彈。新型米-17將掛載射程更遠些的9M120(AT-9)反坦克飛彈和9M39(SA-18“松雞”)空空飛彈。此外,機上還裝置有一挺12.7毫米機槍和一門23毫米航炮。米-17的武器威力是世界其他同類無人機無法比擬的。

進口裝備

米-17米-17

中國第一批就進口了60架米-17,編號為917、927、937、967、987字頭的五位數。導致這一交易的直接原因是美國在1989年後拒絕出售更多的S70“黑鷹”直升機給中國,於是中國向俄羅斯訂購了相比之下價格非常便宜的米-17。1991年首批24架米-17到貨,1995年前又有35架交貨,且為米-171改進型。

中國進口的米-17部分裝有六個外掛架,可攜帶炸彈、布雷器、火箭發射器等。另外這些米-17並沒有俄羅斯自己使用的米-8TV上的12.7mm機槍、座艙裝甲、發動機尾氣紅外抑制裝置。儘管米-17較為優秀,我國現在還沒有計畫將這種直升機轉為國產化。原因比較複雜,首先我國仿製“超黃蜂”的直-8項目已經進行了很多年,但由於部分關鍵部件無法國產化,拖了二十年仍沒有生產大批量實用的直-8型號。如果上米-17項目,等於宣判直-8的死刑,直接影響部分軍工企業,而且經過引進發動機等措施直-8已經有了新希望。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由於俄羅斯的特殊情況,總體的看,進口米-17要比國產化便宜的多。

米-17米-17

2004年11月,俄羅斯喀山直升機廠珠海航展上表示,去今兩年已經順利地完成了向中國供應26架米-17-B5直升運輸機的供貨任務(去年10架,今年16架)。這26架直升機已經是該廠近年來同中國簽訂的第二份供貨契約了。根據第一份契約,該廠於2001―2002年已經向中國供應了35架米-17-1B型的直升機。米-17-B5型直升運輸機屬於米-17基礎型號的改進型,其起飛重量為13噸,最高可運載36人,或者艙內有效載荷4噸,外加艙外懸掛4.5噸。其最高航速為300千米/小時,巡航速度為230千米/小時,(在仍保持5%燃料儲備的情況下)航距為650千米,最高飛行高度為6000米,機上安裝著兩台2200馬力的ТВЗ-117ВМ型燃氣渦輪發動機。

相關報導

趕赴巴基斯坦救災

中國派出的4架米-17型高原運輸直升機飛抵巴基斯坦拉瓦爾品第貝布托國際機場。該直升機群將飛赴巴南部城市海德拉巴等地災區,幫助巴方執行救災任務,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航部隊組建以來首次執行海外救災任務。
米-17在巴基斯坦災區投放生活物資米-17在巴基斯坦災區投放生活物資
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劉健、巴軍方代表等數十人到機場迎接。劉健說,截至目前中國政府已經向巴方提供了價值約3.2億元人民幣的緊急援助物資,中國民間社會也積極向巴方捐款捐物,這體現了中巴之間特殊的友好關係,也得到了巴方的高度評價和讚揚。
劉健說,這次向巴派直升機救援隊,表明中國將以實際行動繼續幫助巴基斯坦。
自7月底以來,巴基斯坦遭遇建國以來最嚴重的洪澇災害,導致1700多人死亡,2000多萬人受災。應巴基斯坦政府邀請,中央軍委決定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直升機救援隊”,由新疆軍區某陸航旅派出64人和4架運輸直升機前往巴基斯坦執行人員和物資運輸任務。
據介紹,擔負這次海外救災任務的陸航旅曾在汶川地震玉樹地震舟曲土石流等重大災害救援中承擔空中運輸、救援和勘察任務,具有豐富的空中救援經驗。

世界各國主要的武裝直升機

武裝直升機:裝有武器並執行作戰任務的直升機。亦稱攻擊直升機或強擊直升機。一般攜帶機槍、航炮、炸彈火箭飛彈等多種武器,最大平飛時速300千米以上,續航時間2-3小時,主要用於攻擊地面、水面和水下目標,為運輸直升機護航,也可與敵直升機進行空戰。具有機動靈活,反應迅速,適於低空、超低空抵近攻擊,能在運動和懸停狀態開火等特點。廣泛用於現代局部戰爭,在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受到世界各國的十分關注。

俄羅斯武裝直升機

武裝直升機:裝有武器並執行作戰任務的直升機。亦稱攻擊直升機或強擊直升機。主要用於攻擊地面、水面和水下目標,為運輸直升機護航,也可與敵直升機進行空戰。具有機動靈活,反應迅速,適於低空、超低空抵近攻擊,能在運動和懸停狀態開火等特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