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陳鳳馨是台灣地區知名媒體人,長年的記者訓練培養出的新聞鼻及縝密的思惟,加上跑新聞累積的廣泛人脈,讓她擁有廣泛的訊息來源與精準的政治判斷。在許多政論節目都可以常常見到陳鳳馨的身影,她犀利流暢的口才以及厚實穩健的專業知識不僅讓她成為許多新聞評論節目的固定班底,更讓她獲得飛碟電台董事長-趙少康的賞識,在news98電台主持財經專業節目《財經起床號》。離開報社固定工作後,擔任電視、廣播的主持人,成為政論“名嘴”,並擔任東森新聞台政論節目《新聞龍鳳配》主持人。雖然以政治評論專長在螢光幕前獲得注目,然從事媒體領域工作十多年余的陳鳳馨卻是以跑財經新聞起家,她表示,財經仍是她的最愛,除了固定的財經廣播節目外,陳鳳馨還出過講述財經常識的書籍《理財起床號》。
人物經歷
南部小孩
高雄鳳山長大的陳鳳馨,是不折不扣的南部小孩。求學時代本來想念“甲組”(現在所稱的自然組),但是在一次參加“救國營”的自然科學營活動中,陳鳳馨前往清大實驗室實習,當時的她體會到純粹的科學似乎不是她想要深遠發展的領域,她偏好與人面對面的人文科學,因此她決定放棄念甲組的計畫,改念其他領域的學科。在這樣的情況下,大學聯考填志願時,陳鳳馨只填了八個志願,最後並如願進入政大新聞系就讀,畢業後歷任《民生報》、《聯合報》財經記者及政治組召集人,一直從事媒體工作至今。
財經記者
陳鳳馨表示,自己的財經細胞萌芽於國二時的經驗。當時剛好遇到全球性第二次能源危機,雖然政治風氣尚未完全開放,然而這樣反而能讓當時的媒體更專注在公眾議題上,更專業,更能有所發揮。陳鳳馨回憶,當時台灣的財經兩大家王作榮以及蔣碩傑會定期在兩大報發表自己的財經理念,當另外一人有相左的意見時,便會在下一周的專欄上發表不同的意見,形成平面媒體上罕見的“筆仗”。陳鳳馨用“過癮”形容閱讀這樣精闢報導的感受,也讓她體會到財經是很生活化、與庶民息息相關的一門學問,值得她去仔細鑽研其中的學問。關注政治
在戒嚴時代,雖然政治上的空間不比現在來得開放,然而經濟上卻常常可以獲得公正的論述,也因此使得台灣的經濟實力大大提升。在民國82、83年以後,人心上開始解嚴,國民黨、民進黨兩黨的政治勢力開始獲得公平分配的機會,自由言論的機制也大開,然經濟上卻反而漸漸衰退,以當今的媒體現象來說,也常常流於意識型態的爭辯,而不見實質上的進步。本來跑財經領域的陳鳳馨在意外之下改跑政治線,因此對這兩個領域她都有很深入的觀察。“政治是空虛的,然而確是必要之惡。”陳鳳馨表示,她很早即認清政治只是一連串權利的爭奪、充滿了流血以及武力,政治所要盡力去做的就是避免去做惡的事,讓社會有動力去進步。政治並沒有太多實質上的裨益。朝野亂象是現在常常出現在台灣媒體的現象,然而陳鳳馨回憶,朝野之間並不是一直都這么惡鬥溷亂的,曾經有一度在野黨與執政黨也是極度和諧的,也剛好是是陳鳳馨投入政治採訪的那一段時間。由於有過採訪行政院兩年的經驗,當時聯合報需要有人跑行政院的預算新聞,陳鳳馨於是便接下這份工作,改跑政治線。陳鳳馨表示,在那一段時間,“立法院”通過了不少法桉,有些法桉的影響力甚至還持續到現在,例如全民健保法、財政收入、信託法、老舊眷村相關法桉等等,也由於當時那樣和諧的氛圍,讓陳鳳馨在政治上了解收穫頗為良多。在十多年的媒體生涯中,陳鳳馨回憶對自己意義最大、也印象深刻的兩次採訪經驗。第一次發生在當時的李登輝總統訪問印尼時。當時正值農曆新年,陳鳳馨和同事由於必須出國採訪而無法與與家人共度新年,加上又沒有訂到飯店,於是一夥人的心情都被影響。然而她們最後透過關係認識了當時的印尼總理-蘇哈托的兒子,得知李登輝下榻的飯店,於是採訪到了許多其他媒體沒有的獨家新聞,讓此次的出訪格外使陳鳳馨印象深刻。第二次的採訪經驗便是921大地震。一直現在,陳鳳馨回憶起當時的景象,仍深覺震撼不已。陳鳳馨回憶當時921地震發生時,她馬上體會到這是一次嚴重的天災,於是她即刻前往當時的副總統-連戰家門前,在所有的媒體都還未到達震央-南投時,她已經隨著連戰的直升機前往南投的埔里國中,也在那邊看到了讓她一生難忘、慘絕人寰的景象。再回過頭來看看現在,當年的重建工程也都呈現暫停的狀態。台灣人民太容易澹忘、遺忘,使得當時重大的災難沒有獲得足夠的反省機會,這是大家所應該共同關切的一點。
觀念主張
理財觀念
在自己最新的作品《理財起床號》中,陳鳳馨分享了許多她個人覺得基本但是卻很重要的理財觀念。一般人總覺得理財很難,或是很容易聽信一些專家的言論去投資,事實上陳鳳馨覺得理財的方法應該因人而異,首先必須了解自己的個性是屬於敢於冒險的還是趨於保守的,然後再根據自己的個性選擇理財工具。可以從日常生活一些小細節注意起,多關心有關經濟的新聞,因為所有的現象都是牽一髮動全身的,例如現在的石油上漲,肇因於原物料的缺乏。因為原物料的缺乏,又可以分析出某些經濟現象。另外陳鳳馨也指出,現在的理財工具五花八門,同學們應該仔細慎選,例如現在各家銀行推出的“現金卡”,陳鳳馨便不主張大家申辦,只是因為貪圖立即可領的現金而忽略了背後龐大的利息。這也是在管理自己的財富時,最禁忌的一點。消費觀念
許多媒體都形容七年級為“草莓族”,賦予他們許多刻板印象。然而陳鳳馨認為,這是因為他們都沒有試圖了解過七年級,事實上七年級是壓力很大的一群。他們出生在一個安逸、富足的消費時代,一生下來便接觸各式各樣的廣告,不斷的吸引、誘惑、鼓勵消費,不同世代的人很難去體會這種感覺。針對七年級,陳鳳馨也建議,正因為是在這樣一個巨大消費的年代,最重要的學問便是學會如何控制自己的欲望。什麼東西能買,什麼東西不能買,而不是什麼東西想買、什麼東西不想買。養成儲蓄的能力,因為儲蓄永遠都是正確理財的第一步。在衡量過自己的經濟狀況後,不代表你就不能買名牌、而要穿路邊攤。買名牌不代表奢侈,穿便宜貨也不代表就是節儉。消費的價值觀是非常個人,沒有絕對的。
工作態度
從事媒體工作多年的陳鳳馨表示,新聞是一門複雜、多元的學問,她建議想要從事新聞工作的年輕人,要多充實自己的基本理論,譬如社會學、經濟學等,有了紮實的基本理論,才會讓你的觀點比別人更深入、更不凡,而不是只看到表面的膚淺表象。另外所有想要從要從事新聞工作的人,都應該要好好培養自己的文字能力,期許自己能夠運用自己的文字,去影響別人。在態度方面,陳鳳馨表示,許多年輕人在進入媒體時都常常過於自負,應該要想想,自己能夠接觸所謂的名人,其實是因為背後的媒體,而不見得是自身的能力,保持謙虛、多學習,陳鳳馨期許年輕人放下身段、學著當一個海綿,而不是一顆石頭,用柔軟的姿態吸收新知識,如此一來才能迅速成長。
學習精神
固定主持財經廣播節目的陳鳳馨表示,下了節目,平日她喜歡種植園藝,藉以調適繁重的工作壓力。在政治新聞領域經營了多年的陳鳳馨又回到自己鍾愛的財經領域,陳鳳馨表示,一路走來,除了自己的努力之外,她也感謝許多人對她提攜。由於自己屬於很踏實的金牛座,因此陳鳳馨習慣一步一腳印,逐步實現自己的夢想。陳鳳馨除了主持廣播節目外,也固定在報紙上寫專欄,因此她維持每周閱讀財經書籍的習慣,雖然在媒體圈已經有一定的成績,但是她仍期許自己要努力前進,在財經的領域繼續學習。這樣好學不倦的精神,值得同學們看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