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早年日本慶應大學預科畢業,英國倫敦大學政經學院哲學博士與經濟學博士,其博士導師為奧地利學派的代表人物哈耶克(1974年哈耶克與瑞典經濟學家繆爾達爾一同獲得當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1945年冬蔣碩傑返回中國。1946年出任北京大學經濟學系教授,以後歷任台灣大學教授、國際貨幣基金研究員、美國羅徹斯特大學與康奈爾大學教授等職。1980年以後在台灣創立中華經濟研究院,任院長、董事長等職。蔣碩傑教授一貫反對通貨膨脹、反對各種經濟管制以及人為干預市場。自1954年至1960年,台灣當局根據蔣碩傑教授的建議,先是改採高利率政策以對抗通貨膨脹,接著廢除複式匯率,改採單一匯率,讓新台幣貶值到市場能夠承受的價位。這樣推動貿易自由化、鼓勵出口、推進國內外工業合理分工的自由經濟政策,為台灣的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974年至1978年,蔣碩傑和劉大中(1975年因患癌症而自戕)、邢慕寰、費景漢、顧應昌、鄒至莊幾位院士聯名向台灣當局提出建議,為台灣走出經濟困境和經濟起飛作出了巨大貢獻。蔣碩傑的貨幣金融理論在亞非拉的開發中國家和地區有著廣泛影響, 韓國實際上也採取了他的理論和政策,才取得了與台灣一樣的經濟發展的奇蹟。許多亞非拉的開發中國家和地區往往以台灣的經驗作為發展的模式。
論文著作
Tsiang, S.C. 'The 1951 improvement in the Danish balance of payments.' IMF Staff Papers, vol. 3, 1953, pp.
155-170
Tsiang, S.C. 'Liquidity preference and loanable funds theories, multiplier and velocity anlysises: a
synthesi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 46, 1956, pp.539-64.
Tsiang, S.C. 'The Theory of Forward Exchange and Effects of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on the Forward Exchange
Market', 1959, IMF Staff Papers.
Tsiang, S.C. 'The precautionary demand for money: an inventory theoretical approach',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 76, 1968.
Tsiang, S.C. 'Taiwan's economic miracle: lessons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A.C. Harberger, editor, 'World
Economic Growth; Case Studies of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Institute for Contemporary Studies,
San Francisco, CA, 1984.
社會評價
台灣經濟之有今日,當時(二十年前)都說“六院士”,即劉大中、蔣碩傑、邢慕寰、鄒至莊、顧應昌、費景漢六人建言有功。 (余英時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