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色特點
祠內正中為陳白沙塑像,旁有用白沙手跡刻的匾聯和碑刻。
門前木石結構牌樓,立面三間,四柱三樓。
樓上有檐,檐下有玲瓏緻密的斗拱、枋椽及精美的瓦面雕飾,是廣東現存的精巧明代牌樓。
祠內有前門、貞節堂、崇正堂、碧玉樓等,均為一進四座掛兩廊的建築。
風俗習慣
春節有大型傳統廟會,敲鐘迎新年成了人們的習俗。
每年農曆年三十晚,人們雲集玉台寺,等待新年鐘聲的響起後,上頭柱香,祈求新的一年全家安康,每年10月舉辦"賽龍舟"。
重陽登高,五邑人向來重視。
近年來,此風尤盛,光江門、會城及周邊地區,每年重陽登圭峰、上叱石的人,數以十萬計。
陳白沙祠位於圭峰山風景名勝區北面,距體育運動公園景區僅5分鐘車程。
陳白沙是明代的理學家、教育家、書法家和詩人,創辦了哲學領域的嶺南學派,亦稱"江門學派",以"學貴自得,以自然為宗"的思想體系開明朝儒心學先河,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陳白沙生前被人們尊稱為"大儒"、"聖人",他辭世後60年,當時的皇帝祭祀孔廟時,追謚他為"文恭公",在廣東歷史中僅有白沙先生獲此殊榮,故有"嶺南第一人"之稱。
據石刻碑文資料記載考證,陳白沙祠的遺址在江門和新會兩地之間,至少曾建有三座。在江門陳白沙鄉祠中,現存有幾塊白沙祠的碑記石刻,其中一塊是[明]正德元年(1506年)林俊撰寫的《祭白沙祠記》碑,但這塊碑記非本祠的。
因江門白沙鄉祠建於[明]萬曆十二年(1584年),八十五前沒有江門白沙祠。
那么[明]正德元年的白沙祠建在何處?碑文中沒有記載,在《白沙子集》中,查到“原在北門,後遷馬山”的附錄,這與現存江門的碑記是同一祠的兩碑,應是新會北門的碑記。
由此可證,第一座陳白沙祠最早是建在新會北門。
另外,在白沙子集的附錄里有一篇題為《馬山祠記》的碑文記載,[明]嘉靖二十八年監御史黃如桂所撰,是一篇重修白沙祠的碑記。
是白沙去世後四十九年修建在新會馬山的第二座陳白沙祠。由於年代久遠,時代的變遷,這兩座祠已煙沒無存,但它的碑文尚在,可作資料的佐證。
第三座陳白沙祠(現保存的)位於江門市的白沙,建於[明]萬曆十二年(1584年),白沙去世後八十四年,由何維柏、陳吾德、袁奎、肖端等發起捐建的。按建祠碑記所述,證實祠並非詔命所建,奉詔的可能是另有其它建築物。
江門白沙祠經過[明]崇禎十三年、[清]乾隆間有過重修記載外,其餘的重修時間已不可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