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江街道

陳江街道

陳江街道是著名民主革命先驅廖仲愷先生的故鄉,廣東省中心鎮。位於惠州市西南部,毗鄰大亞灣、深圳、東莞。全街道地域總面積83平方公里,轄11個村,2個社區,總人口15萬人,其中外來人口12萬多人。近年來,陳江街道廣大幹部民眾開拓創新,團結奮進,取得了三個文明建設的顯著成就。先後獲得了“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文明村鎮”等10個國家級榮譽稱號。

基本信息

陳江街道陳江街道

簡介

陳江街道陳江街道建築風景
陳江街道經濟實力位居惠州市前列。陳江大力發展工業經濟,積極打造“電子燈飾專業鎮”,2007年被評為“廣東省技術創新(燈飾產業)專業鎮”。在工業的帶動下,形成了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的良好局面。2007年,全街道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7.62億元;工業總產值156.32億元;農業總產值2.42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4.82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計158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423元。經濟實力位居惠州市各鎮辦前列,是惠州市各鎮辦經濟發展的排頭兵。

陳江街道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先後投入8億多元,完成了21平方公里的城市規劃,建成城區面積達18平方公里,城市綠化率達35%以上。全街道供電、供水、醫療教育娛樂等設施一應完善,道路網路四通八達。尤其是近年來,大力實施“優二進三”發展戰略,推動了城市建設的發展,使“市級公共服務次中心”地位進一步凸顯。

地理優勢突出、交通網路發達。陳江東北距惠州市區12公里,南離深圳66公里,東南至大亞灣(惠州港碼頭)45公里,西至東莞樟木頭30公里、東莞市區70公里、廣州135公里,惠鹽高速、惠河高速、莞惠高速、國道G205、省道S120、S357等主幹公路在陳江交叉而過。京九鐵路貫穿陳江全境。轄區內還建成仲愷大道、曙光大道、陳江大道、五一大道等城鎮主幹道,並實現村村道路硬底化。

陳江街道陳江街道幸福村辦
文化教育衛生事業同步發展。大力建設文化大鎮,投入4000多萬元建設了陳江文化廣場陳江大會堂、陳江圖書館等一批高檔次文化陣地,成立了惠州市首個基層文聯——陳江文聯。擁有省一級學校1所,市一級學校3所、區一級學校2所。陳江醫院被評為全省百家文明衛生院,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達100%。2007年,陳江街道被評為省第六批城市體育先進社區(街道),街道文化站被評為省特級文化站。2008年6月18日,順利通過省教育強鎮督導驗收,是惠城區第一個成功申報省教育強鎮的鎮(街道)。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成效顯著。始終堅持“抓穩定就是抓經濟”的思路,牢固樹立“發展是第一要務,穩定是第一責任”的意識,狠抓維穩綜治工作,成立了全省首支鐵路義務護路隊,開創了具有陳江特色的治安管理模式,形成了依法治理的良好局面,營造了平安和諧的發展環境。如今的陳江,經濟繁榮興旺,社會穩定和諧,人民安居樂業,各項事業快速發展,是居家置業、發展事業的首選之地,熱忱歡迎有識之士落戶陳江,攜手共創陳江更加美好的明天。

歷史沿革

陳江街道陳江街道文明榜
秦代至明代時期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在嶺南設立南海郡,鎮境屬南海郡博羅縣。
東晉鹹和六年(311年),析南海郡置東官郡,鎮境屬東官郡欣樂縣。
南朝陳(557-589)改欣樂縣為歸善縣,此後至清,縣以上的郡、州、府等名稱迭變,鎮境終屬歸善縣。
宋代(960-1279),鎮境已有人定居、開發。
明代(1368-1644),人煙漸稠。附近設有欣樂驛,已通郵。

清代時期

乾隆末至道光年間(1790-1850年),形成東閣圩,是鎮境最早的圩市(1850年後散圩)。
道光年間(1821-1850),形成甲子圩。
同治年間(1862-1874年),建黃涵頭圩(民國年間散圩)。

民國時期

民國元年(1912年),歸善縣改為惠陽縣(當時鎮境屬惠陽縣鎮隆都,鎮隆都是依清未之舊)。
民國12年(1923年),鎮境始通公路(惠樟公路),設有汽車站。是年,始出現“陳江”地名。
民國35年(1946年),鎮境歸屬惠陽縣第一區甲子鎮(1948年甲子改名潼湖)。

陳江街道典禮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1951年,改潼湖區為甲子區。
1958年,含鎮境在內的東風人民公社成立,政社合一。同年,改名潼湖人民公社。
1959年,潼湖人民公社分出鎮隆人民公社,鎮境仍在潼湖人民公社境內。
1960年,潼湖人民公社分出陳江人民公社,今陳江鎮轄境內自此確定。
1983年11月,陳江人民公社撤銷,改為陳江區。
1987年4月2日,陳江區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同時撤區改鎮,設立陳江鎮。
1994年5月,惠陽縣撤縣改市,成立惠陽市(縣級),仍轄陳江鎮。
2003年6月12日,舉行陳江鎮行政區劃調儀式,陳江鎮行政區劃調至惠城區。
2006年4月28日,陳江撤鎮改辦事處,下轄2個社區,11個村,惠城區仍轄陳江辦事處。

交通運輸

陳江街道地理優勢突出,東北距惠州市區12公里,南離深圳66公里,至惠州港碼頭45公里,西至東莞樟木頭30公里、東莞市區70公里、廣州135公里,惠深、惠樟、惠淡、惠廣等主幹公路在陳江交叉而過。廣梅汕鐵路京九鐵路貫穿陳江全境,並在陳江設有客運站和貨運站,是惠州市西南部重要交通樞紐。

教育概況

陳江街道職工參觀學習
陳江街道人傑地靈,是著名民主革命先驅廖仲愷先生的故鄉,廣東省中心鎮,位於惠州市西南部,距惠州西湖10公里,周邊臨近深圳、東莞、大亞灣。地域總面積83平方公里,轄11個村、2個社區,總人口15萬人,其中外來人口12萬多人。2007年,全街道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6.1億元,工業總產值150億元,農業總產值2.4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423元。經濟實力位居於惠州市各鎮(辦)前列,近年來先後獲得“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文明村鎮”等10項國家級榮譽稱號。

陳江街道在建設“經濟強鎮”的同時,提出了“科教興鎮”的戰略目標,把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加大投入,不斷改善學校辦學條件,教育事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全街道現有完全中學1所,國小15所(其中公辦學校10所、民辦學校5所),九年一貫制學校4所(民辦),幼稚園4所,並有1所廣東省示範性能成人技術學校----陳江成人文化技術學校。現有公辦在校中小學生9753人,在職教師505人;民辦在校中小學生7173人,教師256人;在園幼兒963人,教師79人,九年義務基礎教育普及率和入學率均達100%,流失率為“0”,達到了較高的教育普及程度。

陳江街道文藝下鄉活動
陳江街道不斷強化基礎教育,推進素質教育,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著力整合、最佳化教育資源,不斷完善辦學條件、促學校上等達標,據不完全統計,全街道至今累積投資已有5000多萬,完成了學校各種軟硬體建設,率先完成“改薄”任務,並加大力度撤併了“麻雀學校”和小的分教點;在“上等達標”方面成績突出,現有省級學校1所,市級學校2所,市級幼稚園3所,區級幼稚園一所。街道辦事處為促進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的提高,於2004年出台了“獎教獎學”實施方案、於2006年啟動了“名師工程”培訓,全街道形成了良好校風、教風和學風。現在,我街道教師結構合理,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較高,教育教學成績顯著,獲國家、省各級榮譽累計有350多人次,市區級不計其數,2007年,全街道教師獲區級以上獎勵的達320人次;中小學生的素質特別是創新與實踐能力、持續性發展潛力都有提高,在國家省市各級比賽中都獲獎無數,2007年,全街道學生獲區級以上獎勵的達420人次。素質教育在全街道各學校都得到了有力地開展。

由於廣大師生的努力,陳江街道的教育教學成績多次受到上級各級領導部門的肯定和表彰,有多所學校被評為市區級的“先進單位”“文明單位”“安全文明校園”“美麗校園”“綠色單位”。

2008年6月18日,順利通過省教育強鎮督導驗收,是惠城區第一個成功申報省教育強鎮的鎮(街道)。

文化事業簡介

陳江街道文藝節目

陳江街道是著名民主革命先驅廖仲愷先生的故鄉,位於惠州市西南部,周邊臨近深圳、東莞、大亞灣,是廣東省中心鎮。地域總面積83平方公里,轄11個村,2個社區;總人口15萬人,其中外來人口12萬多人。多年來,陳江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對文化工作十分重視,在上級黨委、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門的領導下,認真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堅持文化事業的“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堅持“三貼近”的原則,堅持“立足社區、面向民眾”的要求,堅持“無償投入與產業化經營並舉”的思路,在領導力量、機構設定、人員配置、隊伍建設、陣地建設、資金投入、文化創作、開展活動等方面不斷加大了力度,有力地推動了全街道文化事業的創新開展、繁榮興旺,促進了三個文明建設的全面發展進步。近年來,陳江街道先後獲得了“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文明村鎮”等10個國家級榮譽稱號。同時被評為“廣東省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鄉鎮”、文化廣場被定為“全省億萬農民健身活動示範點”、被惠州市評為“先進文化廣場”,陳江文化站於2007年被廣東省文化廳評為“特級文化站”,連續幾年被惠城區評為“先進工作單位”。

陳江街道在文化工作方面主要抓了以下幾項工作:

加強領導管理,協調各方,形成齊抓共管文化工作機制

陳江街道領導視察
陳江街道黨工委、辦事處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創建文明城市為契機,全面加強對文化工作的領導和管理

[1]是構建齊抓共管的領導體制。我街道領導班子深刻認識到文化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在致力經濟建設的同時,高度重視文化工作,把經濟文化擺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在全市率先提出了建設“文化大鎮”的奮鬥目標。黨工委書記、辦事處主任經常過問文化活動的開展情況,督促各項活動的落實,並由一名黨工委副書記、一名黨工委委員具體抓落實,形成了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各部門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2]是構建左右聯動的工作機制。街道建立了以文化站為主體,工會共青團婦聯、少工委、老人活動中心等部門和各村為支撐的文化工作架構和工作機制,有力地促進了全街道文化事業在各個層面全面發展。

[3]是構建科學規範的文化活動機制。街道黨工委、辦事處把文化事業列入街道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的一項重要內容和年度工作計畫中。文化站每年制定文化工作計畫,使文化活動既有長遠規劃,又有短期安排,從制度上確保各項文化活動的正常開展。與此同時,我站還認真做好文化工作的總結和文化檔案的整理,有專人負責整理歸檔,並將文化檔案納入街道綜合檔案管理序列,檔案管理完善、規範。同時,文化站還擔負著街道體育活動的日常組織管理工作。全街道有40多名社會體育指導員分布在各個工作領域,對廣大民眾的日常體育活動進行指導。通過組織各種各樣的體育活動和全民健身活動,全街道的體育事業和全民健身運動如火如荼,蓬勃發展。

加大投入,完善辦站條件,為文化工作開展構建良好平台

陳江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和文化站始終堅持發展文化事業重在建設的要求,堅持無償投入與產業化經營並舉的發展思路,不斷完善辦站條件,大力加強陣地建設。

陳江街道歡迎國檢
[1]是不斷完善基礎建設。近幾年,我街道自提出“建設文化大鎮”的戰略目標以來,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對文化基礎建設不斷加大投入,先後建成了占地面積3.5萬平方米的陳江文化廣場、占地面積2500多平方米的陳江大會堂、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外展中心等一批檔次較高的文化基礎設施,同時,在一些主要街巷、小區、行政村建成了20多處公益宣傳文化長廊和宣傳欄,宣傳欄面積達400多平方米,其中在辦事處外牆圍欄的文化長廊面積達100平方米,在活躍民眾精神文化生活、發揮宣傳教育陣地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為我街道文化活動的深入開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此外,街道辦事處為解決文化站辦公場所問題,又將占地面積25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1630平方米的一棟大樓劃給文化站無償使用,並投入近100萬元購置了閱覽、展覽、電腦音響服裝等一大批文化設施和器材,完善了文化站綜合樓各功能室的配置。現在,文化站綜合大樓有功能室13個,其中圖書室藏書達3萬冊;征訂了包括《中國文化報》《廣東社會文化》等各類報刊、雜誌40多種;配備了信息網路傳輸設備,建成了文化共享工程鄉鎮基層中心,並配備了3名專職管理人員。文化站綜合大樓成為了集文化、宣傳、培訓、娛樂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大樓。

[2]是保證各項活動資金的投入。我街道辦事處每年撥給文化站的款項年均達70萬以上,每年組織的綜合性大型文化活動達9次以上,並根據需求舉辦各類的展覽、講座培訓等活動。因為有資金投入的保證,使得各項活動都取得圓滿的成功,收到良好的效果。

整合區域資源,加強隊伍建設,為文化工作開展提供堅實保障

陳江街道培養合格黨員
陳江街道把建設一支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正、紮根基層、活躍社區、專兼結合的文化隊伍,作為推動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

[1]是不斷充實工作隊伍。文化站先後引進了有聲樂舞蹈專業的2名專業人員到文化站工作,文化站在編人員人數達到12人,文化站工作人員全部享有辦事處同級人員的同等政治和福利待遇。

[2]是積極組建專兼結合的文化工作隊伍。文化站通過招聘、聘請等形式,吸收了近20名文藝專業人才到明日之星藝術培訓中心和青少年藝術培訓中心任專兼職教師,聘任了7名專業人士擔任兼職文藝輔導員,從而形成了一支素質高、門類多的文藝專業隊伍。

[3]是成立惠城區文聯陳江分會。下屬有書法美術音樂文學舞蹈曲藝攝影國標舞八個協會,會員350多人,成為在全市率先成立文聯分會的鎮(辦)。

[4]是大力整合文藝隊伍資源。我們結合實際,在村、學校、企事業單位組建了舞蹈隊、合唱隊、秧歌舞隊、木蘭拳隊、木蘭扇隊、少兒武術隊、醒獅隊、腰鼓隊、麒麟隊、客家山歌隊等各類的文藝隊伍22個。

強化業務指導,發揮文化職能,為廣大民眾提供喜聞樂見、健康向上的精神食糧

陳江街道消防安全大會
陳江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和文化站把貫徹“二為”方針和“雙百”方針,作為加強社區文化建設,推動文化事業創新發展的一項始終不渝的原則。文化站通過強化業務工作,不斷開展民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使我街道形成了村鎮文化、廣場文化、企業文化校園文化、仲愷文化、老人文化等六大文化品牌,為廣大民眾提供了豐富、健康的精神食糧。

[1]是站辦活動豐富多彩。文化站本著面向基層、服務民眾的目的,充分利用文化陣地,發揮文化人才專長,結合形勢、節慶日等廣泛開展各類文化活動。其中文化廣場充分發揮其文化中心的地位,文化活動幾乎是每節日一大場、每月一中場、每周一小場,日常活動日日有,文化活動豐富多彩。2006年,我街道還舉辦了以“唱響主鏇律,建設新農村”為主題的11場文藝下鄉巡迴演出。我街道組織的大型文化活動年均達9次以上,民眾參與熱情高、效果好。同時,我街道還結合實際,近年來舉辦展覽、比賽演講等單項性文化活動10場次;舉辦科普、法制、農技、安全等講座、培訓8場次。通過各類型文化活動的開展,廣泛地調動了廣大民眾參與文化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全街道形成了一種喜聞樂見、健康向上的民眾文化活動新局面。

[2]是輔導工作紮實到位。文化站工作人員經常到基層單位和各村(社區)指導文化室建設和開展各類文化活動。轄屬13個村(社區)均建有文化室、電教室;勝利村、澄海村、東江村等10個行政村、村小組還成立了老人活動中心。明日之星藝術培訓中心、青少年藝術培訓中心和藍月亮培訓中心成為我街道重要的業餘文藝培訓基地,近年來定期或不定期舉辦聲樂、舞蹈、鋼琴古箏、美術、書法等各類培訓班20期。同時,在東江、青春、勝利、社溪、澄海、陳江、大欣集團等行政村和企業建立了7個文化示範點。通過抓輔導、建陣地、搞示範,有力地推動了我街道文化事業的健康發展。

陳江街道陳江街道民居
[3]是文藝創作成績顯著。我街道十分注重文藝創作,幾年來,我街道組織創作並在區一級以上演出(展覽、發表)的作品、節目年均有18件,其中本站及培養輔導的作者、演員創作、演出的作品(節目)獲縣級以上獎勵的有19件,文化站及培養輔導的作者創作的作品在縣級以上發表、展覽的有12件。獲獎的作品包括:文化站創作的小品《伯公嶂》參加2004年惠州市小戲小品大賽榮獲二等獎、小品《老同學》獲惠州市第二屆小戲小品大賽三等獎,作者曾慶獲優秀創作獎;音樂協會會長李海龍參加2004年惠城區“龍八杯”聲樂大賽,獲美聲唱法銅獎;書法協會會長劉志文的作品:中國畫《故鄉的雲》參加2006年全國教師美術書法攝影作品競賽獲一等獎、中國畫《古道記游》入選2007年中國第三屆全國中國畫展;書法協會副會長郭勇明的小楷書法作品入選2007年全國“傅山杯”書法篆刻大賽;黃顯洲同學參加“首屆廣東省青少年書法大賽”榮獲一等獎等。至目前,我街道共有省級協會會員8名。

[4]是大力挖掘民間藝術。幾年來,我街道非常注重民間藝術的挖掘,先後建立和完善了醒獅隊、龍舟隊、民樂隊、曲藝協會、客家山歌隊等演出隊伍,經常性地舉辦各類民間藝術培訓和交流。幾年來,我站組建的民間藝術團隊10支,舉辦民間藝術活動4次,民間培訓3次,通過民間藝術培訓和交流,有效地推動了我街道民間藝術的發展。

陳江街道辦公樓
[5]是做好文物保護工作。我街道位於幸福村陶前村小組的廖仲愷紀念碑是原惠陽縣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加強對我街道文物保護的領導,我街道專門成立了文物保護工作領導小組,並有專人做好廖仲愷紀念碑日常的管理、安全、維護工作,建立了完整的文物管理檔案。

[6]是創辦文藝信息刊物。我們結合辦事處的實際,創辦有《陳江信息》、《書音》、《陳江文藝》等報紙、刊物,其中《陳江信息》每月出版2-3期、《書音》至今已出版到第9期、《陳江文藝》已出版了2期。這些報紙、刊物的創辦,為本站廣大文藝、文學愛好者提供了良好的創作實習園地。

[7]是規範文化市場管理。多年來,我街道文化市場管理工作堅持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繁榮,大力整頓和規範文化市場秩序。結合實際,制訂了《娛樂場所台帳》、《娛樂場所安全管理人員名冊》等表格,對街道全區域內的娛樂場所進行全面的登記。認真貫徹執行《娛樂場所管理條例》,建立了文化市場義務監督員隊伍,健全和落實日常巡查工作制度,做好文化市場的日常管理和檢查工作,及時處理違法演出經營活動,狠殺黃、賭、現象,形成了“管而不死、放而不亂”的良好工作格局,為廣大人民民眾營造了一個健康文明的文化娛樂市場。同時,積極配合市、區安全辦對區域內各娛樂場所進行安全工作的專項整治,聯合市、區文化執法隊、街道綜治辦對無牌無證的娛樂場所進行查處和取締。近兩年,文化站對娛樂場所發出安全整改通知書300多份,查沒違法經營的工具和設備一大批。通過日常性的檢查行動,有效的促進了轄區內文化市場的健康發展。

陳江街道以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總目標,以我省創建文化大省、我市創建文明城市為契機,進一步完善文化基礎建設,加強文化隊伍管理,以仲愷文化為動力,致力於打造具有陳江特色的文化品牌,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真抓實幹,為陳江建設文化大鎮、構建和諧社會而不懈努力。

工業簡介

陳江街道土地建設
陳江街道堅持“工業立鎮,農業穩鎮”的發展思路,大力發展外向型工業,切實為外商提供熱誠、高效的服務,奉行“廠興我榮,廠衰我恥”服務意識。鎮政府為外商提供一系列無償服務,包括為新辦企業免費辦理立項、工商註冊、稅務登記、海關備案等手續。鎮企業辦負責協調鎮內工商稅務、供電、供水、勞動、公安、法庭等部門,優先為企業辦理相關業務,還負責把各時期的有關海關和外經政策、規定及相關的業務信息及時傳送到各外商企業。嚴格執行“一個視窗”統一收費,按收費檔案的最低標準收取。一切面向外商投資企業的收費,必須經過鎮政府審定,嚴禁向企業亂收費、亂攤派。先後與日本、韓國台灣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濟技術合作關係,引進三星麥科特大欣蔚盛等8家投資額超億元的企業集團公司。2007年,全鎮實現工業總產值156.32億元,全鎮各類型工廠企業698家,在廠工人超過8萬人;建成工業區10個,廠房建築面積達380萬平方米。全街道電子產業實現產值125億元,在全街道工業總產值中的比例達到80%;燈飾產業實現產值20.38億元,占全街道工業總產值的13%,初步形成了以電子、燈飾、五金、塑膠紡織等行業為主的外向型工業體系,產品遠銷世界各地。

農業簡介

陳江街道養殖場
陳江街道轄11個村委會,146個村民小組。現有人口2.6萬人,耕地2.1萬畝。改革開放以來,陳江堅持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為中心,積極推進農業經濟結構調整,全面提高農業和農村經濟質量和效益,大力發展為城市服務的城郊農業、生態農業環保農業,有計畫地培育區域特色和主導農業,形成了具有陳江特色的規模化集約化基地化的農業新格局。現有規模農業生產基地43個,其中蔬菜基地17個,面積12000畝;水果基地21個,面積11000畝;花卉基地8個,面積1700畝;甜玉米基地11個,面積1600畝;水稻種植面積3700畝。創辦市級農業龍頭企業2家,區級農業龍頭企業2家。獲國家認證的無公害農業產品2家,綠色食品1家。07年實現農業總產值2.42億元,農民人均收入7423元。

商業簡介

陳江街道街道建設
陳江街道將第三產業作為建設現代化城鎮的重要內容,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和服務業,成為惠州南部的主要商貿和消費中心。按照“把陳江建成惠州重要物流中心”的目標,大力加強市場建設,現已形成以江城市場為中心,匯佳、民樂福為龍頭,集貿市場、商業步行街華盛市場、甲子市場、建材市場、青春市場、澄海市場為輔助的市場體系。以三陽酒店、陳江賓館為龍頭的服務業,使陳江逐漸成為惠州西南部的消費娛樂中心。2007年,全街道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7.62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4.82億元。

榮譽

國家級榮譽

時間頒獎單位獲得榮譽
1998.11國家人事部、國家計生委全國計畫生育系統先進單位集體
2001.07中共中央組織部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
2001.10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計畫生育委員會全國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先進鄉(鎮、街道)
2002.01國務院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先進集體
2003.08中華全國總工會全國新建設企業工會組建工作先進單位
2005.07國務院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先進單位
2005.10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全國文明村鎮

省級榮譽

2000.04共青團廣東省委員會廣東省五四紅旗團委
2001.07中共廣東省委惠陽市陳江鎮黨委先進基層黨組織
2002.10廣東省維護穩定及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廣東省鐵路護路聯防工作先進集體
2007.02廣東省體育局廣東省全民健身活動示範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