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收,北京理工大學附屬中學語文教師.全國優秀教師,北京市語文特教教師。他熱衷於語文課堂教學改革與實驗,致力於語文學科素養培養和“生本”教育實驗,側重於對學生進行人格引領,先後培養出了三名語文學科市級狀元。為北大、清華、港大等世界名校輸送了數十名優秀學生。主編過優秀圖書《教育體驗與思考》《主題型班級管理模式構建》等十多部。
1988年,大學畢業後的陳德收回到了本縣最高學府——臨沭一中。初為人師的他意氣風發,面對淳樸的學生、敬業的前輩同行和待他真誠的老校長,他不再猶豫,立志做一名好老師。於是,他潛心鑽研教材,有空就去聽其他老師的課,或想方設法查找相關教學資料,白天和學生“粘”在一起,夜晚和書籍“磨”在一起,日子過得雖然平淡,但很充實。
在他的語文教學中,先後實驗了“以學為主、問題探究”教學法、“先學後教”教學法、魏書生“四遍八步”教學法,努力探索了“案例”教學法、文言文“五讀”教學法、現代文“五步”教學法、作文“改寫一體化”教學法。在不斷嘗試、改革中,陳德收修正了語文教學的思路,回歸了語文教學的常識,探索了語文教學的真諦。
1997年,其所帶的第一屆高中生在高考中脫穎而出,成績名列臨沂市前茅,教改給他帶來了豐碩的成果,他對語文的理解更深了。
參加工作以後,陳德收一直以書為友。《中學語文教學》、《語文教學通訊》、《語文學習》等雜誌是他的必讀雜誌,通過它們他結識了諸如王棟生、黃厚江等一批特級教師,學習他們的教學理念,借鑑他們的教學方法。
陳德收讀的書很雜。六藝經傳,他讀之;經史子集,他常讀。從中,他吸納了很多經典的文化素養。是閱讀、思考、體驗、實踐,讓他有機會博採眾長,收穫了成功。
他忘不了師傅兼校長的特級教師李濤老師,帶領他走出了語文教學的瓶頸,零距離的拜讀了程紅兵、程祥、鄭曉龍、趙謙祥等名師的課,聆聽了陳鍾梁、董小平、梁婕、程漢傑等專家的講座,這無形中讓他從理論認知上升了一格。
同時,他先後4次參加縣級課題研究,兩次參加市級課題研究,主持研究市級課題“不同類型班級評價模式研究”、省級班級管理課題“主體型班級管理模式的整體構建”。
陳德收認為,只做科任教師不當班主任是教師生涯的缺憾。在家鄉工作十九年,他做了十九年的班主任工作。
2007年2月,為實現自我轉型,陳德收突破重重阻力,來到了全新的教育環境,加盟到了北京理工大附中,主動擔任實驗班的班主任工作至今。
作為班主任,他主張,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和喚醒學生應有的責任意識,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學生的優秀品行的養成上,其治班原則是讓每一名同學都健康成長、都善於思考、都變得有理想敢擔當。
作為年級主任,他認為,教育重於教學,主張分層教學、因材施教和開設研究性學習課程,努力推行“從最後一名抓起”、“人人都能成才”的教育教學理念,引導老師們既注意為弱科生補弱,更關注為優秀生提強。
作為政教主任、校長助理,他重視“教育人才”培養和優秀班主任、備課組長培訓,強化教師“育人”意識,向教師灌輸“教學更需要教育”的思想,指導青年教師走出教育工作的誤區,引領他們多在對學生的人文關懷上下工夫,告誡他們將學生當人看,與學生做朋友。
作為語文特級教師和語文學科帶頭人,他認為並堅信:教師要教給學生有用的東西,自己必先具備淵博的知識,對問題有自己的真知灼見,而且還要不斷淬鍊高超的教學藝術。他深入研究教材,力求準確把握重點、難點、學生的迷惑點.並注重參閱各種資料,制定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方法及教學形式。他用心編寫每一個教案,力求讓每一個教案都具有針對性、時效性和科學性,都能至少解決學生學科學習中一個問題。
自參加工作以來,陳老師始終堅持幸福地做教師,所以他拼搏著,也快樂著,更幸福著,當然也收穫著。他不僅收穫著各種榮譽,諸如“師德十佳”“師德標兵”“全國優秀教師”“沂蒙名師”“模範教師”“特級教師”“優秀班主任”“優秀年級主任”“優秀共產黨員”等,更收穫著專業素養、品德修養、心智成長等。
山東省特級教師(一)
“特級教師”是國家為了表彰特別優秀的中國小教師而特設的一種既具先進性、又有專業性的稱號。特級教師應是師德的表率、育人的模範、教學的專家。弘揚特級教師精神,是時代的要求,社會的需要,教育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