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陳彤,1967年2月出生。1997年參與利方線上網站的初期工作,1998年正式加盟新浪。是新浪全球資深副總裁、總編輯,新浪新聞模式的創造者。北京理工大學通訊學碩士、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碩士。
1998年主持“法國98足球風暴”網站一鳴驚人, 創造了中文網站的訪問記錄。之後,新浪網新聞中心在科索沃戰爭、中國加入WTO、悉尼奧運會、“9·11事件”、雅典奧運會等重大事件的報導中獲得巨大成功,他確立了新浪網在全球中文網站中的優勢。
先後擔任利方線上體育沙龍版主、網站內容主編、新浪網新聞中心主管和內容總監。
自2003年11月起擔任新浪資深副總裁、新浪網總編輯,全面負責新浪網的運營和內容管理工作。陳彤先生先後擔任利方線上體育沙龍版主、新浪網新聞中心主編、新浪網內容總監。和新浪網中國區執行副總經理等職務。陳彤先生創造了新浪新聞模式,是業界公認的網路媒體專家,著有《新浪之道》。
陳彤擁有北京工業大學電子工程學學士學位、北京理工大學通訊學碩士學位、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碩士學位,並於2005年獲得中歐國際工商學院MBA學位。曾任新浪網中國地區執行副總經理,主管運營。
管理方法
陳彤的管理方法在外人看來簡單、粗暴,幾乎有點“一言堂”的味道。但是,畢竟是他首創了網路媒體的模式--快速、全面、短小。其他網站在內容模式上多少向新浪靠攏。為此,陳彤自覺已經“非常知足”。
陳彤發新聞就象轉播一場足球比賽一樣。但他的聰明之處在於,抓住了幾次重大突發事件,把海量的信息以最快的速度掛在網上,滿足了網民獵奇的欲望。因為新浪的成功,四通利方原來的主營業務軟體,已經變得模糊起來,網民記得的只有兩個字:門戶。
一位業內人士把網路媒體模式劃分為兩代,一代是以新浪為代表的模式。推崇速度、全面、篇幅短小。但是他們認為,從今年下半年開始,這種模式達到了高峰,新浪已經漸露疲態;到2002年,當網民習慣在網上看東東,並樂於接受較長的文章時,他們預測說,網路媒體會有一個很大的變化,快而全將不再是唯一標準,網民想看自己最感興趣的新聞。而到時一味的COPY已經籠絡不住日漸成熟客群。第二代的網路媒體將進行信息的深加工,並做出自己的滋味來,發出屬於自己的聲音。對此,陳彤的看法是,新浪編輯不足100人,每天都在超負荷運作,“心有餘而力不足。”但是他覺得如果有條件,新浪會做得更好。比如現在許多新聞處理得較粗造,完全可以做更深的加工。
陳彤並沒有辦法判斷3000多條信息的真假,如果感覺有問題,新浪會在文章後加聲明。否則,對信息控制過嚴,在一定程度上剝奪了用戶的知曉權。他堅持新浪儘可能的提供給網民信息,讓他們自己去判斷。每天有上百萬的人從網上免費得到了他們想得到的信息,網民們一邊享受這份免費大餐,一邊暗地嘲笑提供如此豐富的大餐的人還賺不到錢。雖然在很長的時間內,網站還不可能點擊收費,但是網站說白了就是個以贏利為目的的企業,無論是講究快而全,還是追求原創,是到了該變的時候了。而在新的變革來臨之前,入口網站們都在尋找著自己的活法,只有一點是永不變的,那就是多為自己準備幾塊“乳酪”,玩出些更新鮮的花活兒。
傳統媒體都有個運作周期,而網站卻沒有。編輯們雖然是整天複製其他媒體的稿件,但如果想起個十分抓人的標題,編輯就必須對文章有個整體的把握。時間長了,免不了產生厭倦心理,甚至麻木了,而陳彤對下屬的要求並沒有因此而降低。雖然以新浪目前成績足以寬慰他們為之付出的努力,但陳彤還是覺得“不滿足”,因為每天的留下的遺憾還是很多。陳彤毫不猶豫的承認“我是個完美主義者”。
在陳彤的眼中,滾動在新浪網上的新聞總有那么多的錯誤,為了保持新浪網在網民中的口碑,他緊繃的神經一刻也不敢放鬆。
職業目標
與所有同齡人一樣,學生時代時陳彤也曾為自己的未來設計了許多綺麗的夢想:科學家、球星,他也曾經夢想過做一名出色的記者。如今,他終於從事了自己喜愛的新聞事業,這令他覺得自己與眾不同。陳彤認為,中國人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在從事自己喜歡的事業,而同時又能得到別人的承認,而他卻做到了。陳彤的專業是通信,而他自認為對新聞有一種天生的直覺。在監守新聞道德方面,陳彤說自己時常顯得比學新聞專業出身的人還要苛刻。新浪利用自己四站四地(北美、香港、台灣、北京)的優勢,聯合各個地方的媒體,新聞儘可能發布得最快,最全面。這種做法在滿足了網民的同時,也讓對手心裡堵得慌。
陳彤是長跑比賽中的領跑人,阻力是最大的。跟跑的人只要跟在新浪的身後就可以了,省了許多力氣。陳彤的速度最快,逼得一些網站不得不靠修改時間來與新浪競爭。據新浪的數據,每天訪問新浪網的用戶有1000多萬。有這么多人關注新浪,這令陳彤每每想到此就興奮不已。他捨不得放棄任何一條新聞,為此,陳也付出了代價,因為新聞是沒完沒了的。陳說這非常消耗一個人的精力,時常感覺很累。
陳彤要求新聞內容儘可能的不過激,不誤導網民。比如標題儘量客觀,象“拉登的巢穴”,“美國女飛行員翱翔在阿富汗上空”等等,略帶貶義的標題都是陳彤不能接受的。
陳彤對新聞要求儘量客觀的想法在王志東事件時得到了佐證。當時,陳彤經總裁汪延點頭,報導了此事的來龍去脈。出人意料的是,新浪還當天轉播了王志東的新聞發布會。於是,有人懷疑新浪內部又鬧起了分裂,各種各樣的聲音刮進了陳彤的耳朵。而陳的態度還是那么堅決:某種程度上新浪應當是一個獨立的媒體,是與新浪董事會脫離的,並不代表新浪公司的立場和觀點。另外,新浪董事會也不能把觀點強加在我身上。事實也證明,陳彤的做法是正確的,因為這些報導給新浪網的訪問量帶來了百分之百的增長。
人物觀點
財富不等於金錢
社會上的仇富現象,是否意味著企業家在財富觀方面存在一些缺失。陳彤認為,中國的企業領袖在財富觀上的最大缺失,首先是對財富觀認識不清,以為財富就是金錢和利潤,賺錢越多,財富越多;其次是認為回報社會一定要有錢之後才能做。
陳彤認為財富以金錢為基礎,但不等於金錢。財富本身還包含了價值取向的因素,除了金錢的多少,財富是如何運用的也很重要。他覺得主動回報社會是財富觀的重要衡量指標,企業家應該有“勿以善小而不為”的理念,這也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體現。
踏實本分經營好企業是根本所在
踏實本分是大多數人對陳彤的評價。關於企業的社會責任,接觸過無數企業家的陳彤,用了“踏踏實實、本本分分經營好企業是根本所在”來總結。陳彤的邏輯是:一個企業如果經營不好,不能讓企業得到良性的可持續發展,對內,員工不能得到好的發展,甚至工作朝不保夕;對外,不能貢獻更多稅收,如此,社會責任無從談起。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另一方面,企業要盡到企業公民的責任,不能搞利潤至上主義,因為“鑽到錢眼裡的人反而賺不到錢”。
三方共贏
在陳彤眼裡,新財富觀是一種追求和諧、平衡的財富觀。企業領袖應該重視三個方面的平衡:企業可持續發展與職工權益保護之間的平衡;企業與社區利益的和諧共處;企業所在產業鏈的平衡發展。企業家在創造價值時,最好的狀態是實現個人、公司、社會的三方共贏。陳彤認為追求三方共贏不僅是一個企業的終極目的,而且,在當前乃至未來,也是企業能夠良好發展的先決條件。
他覺得三方共贏的內在含義是企業家把公司經營管理好,公司得到可持續發展,就能在激烈市場競爭中占據主動;在公司價值增長的同時,用稅收、吸納更多就業人員等來回饋社會;企業家在創造這些價值的過程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陳彤結合新浪網實際分析,新浪從組建初經歷了8年的虧損期,沒有賺過一分錢。但是網站需要長期的培育期和持久的磨礪,新浪和其它一些商業網站的扭虧為盈,成就當今中國IT界的財富神話就充分印證了這個道理。
陳彤認為,地方新聞入口網站大多有強大的媒體背景或政府支持,在本地新聞宣傳方面具有中央重點新聞網站和大型商業網站所沒有的先天優勢。地方新聞網站的內容建設應立足本地,結合本地經濟、文化特點,做出地域特色。地方新聞網站在很大程度上和地方紙媒性質相似,要落歸本地,就是要實現網站的本地化、本土化,本著為本地網民服務的宗旨,增強本地網民的歸屬感,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出地方新聞網站的潛在能量。
個人語錄
有一個編輯在報導武漢水災的新聞標題用了“武漢民眾大撤離”,被我狠狠K了一頓,難道官員們就不撤離了嗎?新聞編輯們不能只重量不重質,以前我們的編輯只要中東一炸死人就出專題,但專題只有兩篇新聞,其他都是“TMD”十年八年前的舊聞。
楊利偉上天前一天,我的一個手下就用了“楊利偉什麼什麼”的標題,前面沒有標明楊利偉是什麼什麼人,我KAO,這也太牛X哄哄了吧,要是上天后可以這樣,上天前,誰知道楊利偉啊,我代表廣大客群,要求編輯修改標題。
我不是新聞學科班出生,但從事網路新聞一段時間後,深感專業知識不夠,於是報考了人民大學新聞學研究生,接受了我黨新聞學的正規教育。
人物評價
陳彤,在6年時間內,用新聞將新浪打造成了領先品牌。也不完全因為,陳彤將自己的命運,理想,幸福,乃至人生的寄託與新浪合而為一,更為重要的是,當一個新世紀開始的時候,中國網際網路新聞的競爭者和從業者,依然無法迴避地要去考慮,分析,研究陳彤和他的新浪新聞模式。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跨越新浪新聞,就必須要先超越陳彤。對於身處其中的人而言,這種競爭無疑是殘酷的。有一個細節是耐人尋味的,陳彤最初上網時,用的網名是Gooooooal,英語"goal"是進球的意思,陳彤用六個O,赤裸裸地表示著他進球的欲望。但是對於中國網際網路新聞的發展來說,卻因這種競爭和挑戰,會變得更加精彩。當人們的注意力,因王志東的離職,以及新浪高層的人事鬥爭而紛擾的時候,陳彤依然如黃牛一般拉著新浪新聞,堅定地按照既定的方向前進。有人說,沒有了王志東的新浪就不再是新浪。其實不管新浪這部車上坐的管理者是誰,只要陳彤還是陳彤,新浪就還是新浪。這么說也許並不為過。
陳彤從小沾染了中原的氣息,他說起話來也具有河南人的豪氣和直爽。談及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的現狀和走勢,他認為近兩年的變化非常之大——新華網、人民網等官方媒體在處理重大、敏感新聞報導時有了質的提高,一掃過去遲緩作風,2003年3月20日新華社/新華網成為全球第一家報導伊拉克戰爭爆發的媒體,這對包括網路媒體在內的所有中國媒體從業人員是一個莫大的鼓舞;更加重視言論,例如人民網的強國論壇已經成為一個著名的品牌;商業網站迎來了第二個春天,新浪等股票成倍增長。同時,他毫不客氣地指出我國現有網路媒體的不足,包括從業人員整體素質不高、網路新聞同質化現象嚴重等。展望未來,他持一種樂觀態度,專家認為我國的3G時代最快可能在兩年內到來,現在我國擁有手機用戶2.5億,通過手機上網的用戶遲早會超過通過傳統方式如桌上型電腦、筆記本電腦上網的用戶。陳彤所領導的新浪的起步比較早,頁面設計、頻道設定等內部行為規範被廣泛借鑑,成為時下網站的行業規範,領導了時代潮流,但是新浪之所以成功,是與官方網站的合作密不可分的。商業網站對官方網站新聞做第二次傳播和放大,從而實現雙贏、互利的目的,如果說有功勞的話,功勞應該是雙方的,而不是單方面的。
陳彤是理科出身,他講每一個觀點,都會附以具體的數據做證明。他引用有關調查結果,新浪、搜狐、新華、人民四家網站如果單純比較點擊量,其比例大體為27:19:2:2,而僅比較點擊新聞的數量,其比例變為3.5:2:2:2,相差無幾。所以,新浪與官方網站的關係是合作大於競爭,需要建立一種長期夥伴關係,應該在合作中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