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釋義
交指會所。穴居臍下1寸,為任、沖、足少陰三脈聚而交會之處,三脈皆屬陰經,腹亦屬陰,因名陰交。
功能作用
調經固帶、利水消腫。治法
寒則先瀉後補或補之灸之,熱則水針或瀉針出氣。
定位
仰臥位,在下腹部,於前中線上,臍下1寸處取之。
解剖
陰交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腹白線、腹橫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淺層主要有十一胸神經前支的前皮支,臍周靜脈網。深層有第十一胸神經前支的分支。
主治
腹痛,下引陰中,不得小便,泄瀉,奔豚,繞臍冷痛,疝氣,陰汗濕癢,血崩,惡露不止,鼻出血,腸炎,睪丸神經痛,子宮內膜炎。
操作
直刺1-1.5寸;可灸。臨床運用
配伍
配水分穴,溫下元、利寒濕,治療虛寒腹瀉;配三焦俞、腎俞、三陰交,清熱利濕、通利水道,治療泌尿、生殖系統疾病;配大腸俞、曲池,疏筋通絡,治療腰膝拘攣;配天樞,調理腸府,治療腹脹、臍周圍痛。
功效
穴居臍下,為任脈經穴,任為陰經,腹亦屬陰,是穴又系任、沖、少陰的會所,三脈皆屬陰。本穴除主疝痛、水腫之疾外,還可用治崩、帶、陰癢、不孕之疾。所以徐靈胎認為“凡治婦人,必先明沖任之脈……此皆血之所從生,胎之所由系,明於沖任之故,則本源洞悉,而後所生之病,千條萬緒,可以知其所以起。”因其為任、沖、少陰經的交會穴、所以具有溫下元、調經血的作用,故可治療腹脹、水腫、疝氣、經閉、崩漏、帶下等症。
附註
任脈、沖脈、足少陰之會。相關論述
《針灸大成》謂:“臍下一寸,當膀胱上際,三焦之募,任脈,少陰,沖脈之會。”
《針灸甲乙經》:“女子手腳拘攣,腹滿,疝,月水不通,乳余疾,絕子,陰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