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的製作十分精細,影子的材料選料講究,用上好的驢皮或牛皮在水中泡軟後,經過泡製,使其光滑透明,然後精心雕刻,塗上 艷麗的色彩。人物、動物等均刻成側影,乾透後刷上桐油。四肢、頭 部可動,用細長很支掉牽制表演。演出時,用一塊白紗布作螢幕(屏 幕大小根據場地而定,基本像小電影的銀幕),操作皮影者站在屏 幕下,把皮影貼到螢幕上,燈光從背後打出,觀眾坐在相對燈光方 向觀看。皮影戲以秦腔為主,演唱者和操縱者配合默契。表演技術 嫻熟的,關中人稱其為“把式”,一手拿兩個甚至三個皮影,廝殺、對打,套路不亂,令人眼花綠亂。皮影戲的傳統劇目有《游西湖》、《哪咤鬧海》、《古城會》、《會陣招親》等。
陝西皮影戲起源於漢代以前。《海陽竹枝詞》中有首描寫皮影 戲演出的詩:“張燈作戲調翻新,顧囊徘徊知逼真;環佩姍姍連步穩,帳前活見李夫人。”(漢武帝李夫人)這是皮影戲的初級階段,而 鼎盛期為唐代,皮影造型優美,表演技術婦熟。以後的宋、元、明、清 均有皮影表演。清末民初,西安有兩個班子,一個是渭北皮影社,一個是江東皮影社。1950年皮影老藝人謝德隆在政府的支持下,在 北大街重新成立了“德慶皮影社”。“文化大革命”期間,陝西皮影社受到了摧殘。現在皮影戲又以新的姿態,走向廣大農村,成為民間藝苑中的奇葩。
相關詞條
-
道情皮影戲
道情皮影是從窯洞中走出來的,它屬於家庭戲、炕頭戲、傀儡戲,農村演出全部行當一驢馱,一人挑纖,包白包唱,以獨特的道情方式,笛子、笛吶交替伴奏,笛吶、四弦自...
簡介 歷史淵源 製作方法 其主要內容 特點 -
皮影戲[中國傳統藝術]
皮影戲是一種用獸皮或紙板剪制形象並借燈光照射所剪形象而表演故事的戲曲形式。其流行範圍極為廣泛,表演時藝人們在白色幕布後面,一邊操縱戲曲人物,一邊用當地流...
簡介 歷史發展 皮影人物 道具製作 表演形式 -
高雄縣皮影戲館
高雄縣皮影戲館,位於岡山鎮的高雄縣縣立文化中心,有座台灣唯一的皮影戲館。二百年前,台灣的皮影戲從岡山發源,兩百年後的今天,皮影戲幾經興衰已走入黃昏,只剩...
簡介 景區特色 皮影戲概述 景區美食 景區住宿 -
華縣皮影戲
皮影,又叫傀儡戲、燈影。在華縣,又叫碗碗腔皮影戲(曾名時腔),華縣皮影戲是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是民間工藝美術與戲曲的巧妙結合。華縣碗碗腔...
簡介 溯源 造型 魅力 傳承 -
汕尾皮影戲
皮影戲是一種用獸皮或紙板剪制形象並借燈光照射所剪形象而表演故事的戲曲形式。其流行範圍極為廣泛,幾乎遍及全國各省區,並因各地所演的聲腔不同而形成多種多樣的...
皮影戲詳細介紹 簡介 皮影戲陸豐皮影戲 記載 皮影戲種類 -
孝義皮影戲
是一門古老的漢族傳統藝術,中國皮影戲的重要支派之一,因流行於山西省孝義市而得名。據史料記載,孝義皮影在宋金時代已有班規、雕簇者存在,說明孝義皮影在宋金時...
特點與工藝 藝術特點 製作工藝 具體內容 申遺 -
蓋州皮影戲
蓋州皮影戲,又稱遼南皮影。它起源於明代萬曆年間,是中國皮影藝術體系中的蓋州皮影戲 一個主要支脈,長期流傳於遼南地區,並遠播吉林、黑龍江一帶。後逐漸形成以...
概述 溯源 特點 工藝 劇目 -
江漢平原皮影戲
沔陽(今湖北仙桃市)皮影戲,俗稱皮影子,是一種非常古老的傳統戲曲藝術。迄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它以玲瓏剔透造型生動的影像,優美抒情的唱腔、妙趣橫生的台...
簡介 分類 工藝 溯源 聲腔 -
岫巖皮影戲
皮影戲,是一種用燈光照射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間戲劇。表演時藝人們在白色幕布後面,一邊操縱戲曲人物,一邊用當地流行的曲調唱述故事,同時配...
簡介 形態材質 製作工藝 製作過程 歷史起源